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碌碌無為”,碌碌,忙得不可開交,但卻是“無為”,太可怕了。很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沒有把“忙”真正地定義清楚。忙是什麼呢?忙應該是在特定的時間段中朝著特定的目標進行連續不斷地努力的生存狀態。忙碌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讓我們將來回憶時覺得自己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自己。但是如果你隻是為了不閑著而去忙,那就是窮忙,瞎忙。要掌控你的生活,就要掌握生活的重心,掌控生活的節拍,忙碌之餘要學會休閑。
忙、盲、茫
這裏有一個與唐僧取經有關的寓言故事。
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本是長安城中一家磨坊裏的一匹普通白馬。此馬本無什麼出眾之處,隻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裏幹活,身強體健,耐苦耐勞,且老老實實,從不搗亂。玄奘大師想:西天路途遙遠,去時要當坐騎,回來時要負重馱經書,況且自己的騎術又不是很好,還是挑選一匹老老實實的馬吧。選來選去,就選上了這匹磨坊裏的普通白馬。
這一去就是17年。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時,已是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這匹白馬也成了取經的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白馬衣錦還鄉,來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驢子和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取經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羨慕不已。
白馬很平靜地說:“各位,我也沒什麼了不起,隻不過有幸被玄奘大師選中,一步一步西去東回而已。這17年間,大家也沒閑著,隻不過你們是在家門口來回打轉。其實,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們走過的路還是一樣長,也一樣的辛苦。”
眾驢子和馬都不言語了。是啊,自己也沒閑著啊,怎麼人家就成了“成功之士”,有榮譽有地位,自己卻還是老樣子呢?
我們不妨從其他角度來看這個故事。
作為白馬,它並沒有因為跟隨玄奘大師功成返而表現出洋洋自得、高人一等,相反,它覺得自己隻不過是和其他的馬一樣在奔走,並且走的路程一樣長。這樣的胸懷固然值得我們去學習。
但是,其他的驢子和馬的心態就沒有可取之處了。每一個生靈都有它存在的價值,玄奘大師取經隻能帶去一匹馬,如果它們因為自己不能成為幸運兒而自怨自艾,反倒連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會受到影響。不妨像白馬一樣,隻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就可以了。
盲目地忙碌,最後收獲的是茫然。如果我們不能實現太高的生活目標,那我們就應該量體裁衣,製訂最適合自己的目標,然後實現自身的價值。
有的人從頭至尾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成就一番事業而奮鬥,而有的人身不由己,隨波逐流,每日所忙都隻是為了夥食標準提高一些而已。大家一樣的辛苦忙碌,誰也沒閑著,甚至你比他還忙還累,可收獲卻差距甚大。
當然,如何選定目標也很重要。一則要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二則也要考慮到社會的發展趨勢,爭取能將自己的目標與社會的主流趨勢結合起來。置身於哪種行業很關鍵,總不能人家在主旋律中高歌猛進,你在夕陽產業中垂死掙紮吧?
奔波勞苦何時休
作為繁忙的都市人,你有多久沒有躺臥在草地上,凝望蒼穹,望天空雲卷雲舒,看夜空繁星閃爍了?你有多久沒有親近大地,觀草木榮衰了?你有多久沒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頓豐盛的燭光晚餐了?很久了吧,對不對?
現代人太忙了,忙碌煩躁,是多數人的生活寫照。每天總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覺得生活茫然。不知為何要這麼忙,卻又是忙、忙、忙。於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遊來蕩去,累了、煩了,卻還是擺脫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種慣性,而一旦脫離了這種慣性,整個人又似沒有了魂的幽靈,整天晃來蕩去不知所措。偶爾工作餘暇有片刻鬆懈,又仿佛是偷來的快樂,不敢受用。
一位商界名人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每天工作超過18個小時!常常是連吃飯的時間都在工作!”而此人得到的結果竟是吃幾場官司,坐了一次牢獄,並最終於47歲英年早逝。雖然累積了幾億財富,但在世時他得到的似乎僅僅是忙碌和煩躁而已。
忙碌已非一種狀況,而成了一種習慣。沒有人喜歡忙碌,但不忙碌又害怕自己會落伍,會被社會所淘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淘汰的危機與發展的危機並存,因此許多人都處在不窮也不富的尷尬階段,放棄工作便是一窮二白,停下腳步便身心皆空。於是,隻能馬不停蹄地向前奔,隻能用透支的身體作為生命中唯一的本錢,為“希望中的未來”而辛苦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