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能忍耐者得世界(1 / 1)

同一件事,想得開是天堂,想不開是地獄,凡事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什麼樣的生活都有樂趣,什麼樣的體驗都有幸福。一切都可以曠達處置,所有的都可以忍耐對待,不必拘泥於缺陷,這樣才能逍遙一生。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天,龍王與青蛙在海濱相遇,打過招呼後,青蛙問龍王:“大王,您的住處是什麼樣的?”龍王說:“貝殼築成的閣樓,珍珠砌築的宮殿;廳柱堅實而又漂亮,屋簷華麗而有氣派。”龍王說完,問青蛙:“你呢?你的住處是什麼樣的?”青蛙說:“我的住處綠蘚似氈,嬌草如茵,清泉汩汩,白石映天。”說完,青蛙又向龍王提出了一個問題:“大王,您高興時如何?發怒時又怎樣?”龍王說:“我如果高興,就普降甘露,讓大地滋潤,使五穀豐登;如果發怒,則先吹風暴,繼而打閃放電,讓千裏以內寸草不留。那麼,你呢?”青蛙說:“我高興時,就麵對清風朗月,呱呱叫上一通;發怒時,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後氣消肚癟,萬事了結。”

龍王固然能呼風喚雨,行住坐臥豪華奢侈,卻難免趨於浮華,流於浮躁;青蛙縱然上無片瓦、下無臥床,卻依然快樂無邊,享受生活。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龍王一怒,天地為之變色,生靈遭受塗炭,而青蛙一怒,則隻呱呱地叫上幾聲,上不礙天,下不害地,中間還能照顧好生靈,照顧好自己,豈不美哉!人何嚐不是如此,有些人,一怒就要讓風雲起伏,才好平息怒氣。但是受傷的卻少不了自己。

在一個邊遠的山區裏,有兩戶人家之間的空地上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銀杏樹,這棵樹不知道是屬於兩戶人家中的哪戶,沒有人去爭過。秋天的時候,成熟的果子落在地上。村裏的孩子們撿回一些,卻都不敢吃,老人們說銀杏果子有毒。

這樣的日子過了許多年。有一天,其中一戶人家的主人去了一趟城裏,不經意間知道銀杏果可以賣錢。於是,他摘了一袋背到城裏,換回一大遝花花綠綠的票子。

銀杏果可以換錢的消息不脛而走。另一戶人家的主人上門要求兩家均分那些錢,他的要求當然被拒絕了。情急之下,他找出土地證,結果發現這棵銀杏樹畫在他家的界限內。於是,他再次要求對方交出銀杏果的錢,並且告訴對方這棵銀杏樹是他家的。對方當然不會認輸,便也開始尋找證據,結果從一位老人處得知,這棵銀杏樹是其曾祖父當年種下的。

在誰也不肯讓步的情況下,兩家鬧起糾紛,反目成仇。鄉裏也不能判斷這棵樹究竟應該屬於誰,一個有土地證,白紙黑字,還蓋著大紅章;一個有證人證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自古使然。

於是,兩人起訴到法院。法院也為難,建議庭外調解。

兩人都不同意,他們認為這棵銀杏樹本應屬於自己,為什麼要共享呢?

案子便拖了下來。他們年年為這棵銀杏樹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這樣的故事延續了十年。十年後,一條公路穿村而過,兩戶人家拆遷,銀杏樹被砍倒,這場曆時十年的糾紛才畫上了句號。奇怪的是,兩戶人家誰也不要那棵樹,因為樹幹是空的,隻能當柴燒。

人的生命何其短暫,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那麼多,為什麼要和自己過不去呢?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我們可以把握現在,凡事忍一忍,一切都可以過去了。刺蝟一樣的人,縱然能得到一時的小利,卻難免失去長遠的大利。隻有能忍耐者,才因為暫時的不計較而得到長久的安寧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