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忍受他人的觀點(1 / 1)

忍受他人的觀點,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吧。”意大利詩人但丁在《神曲》中的這句話被大家廣泛引用,但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我們之所以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我們並不是所有的人。

兩兄弟在街上買了一頭驢子,回家的時候,哥哥心疼弟弟,讓弟弟騎驢,自己牽繩步行。旁邊人就說:“弟弟不懂事,自己騎驢卻讓哥哥步行。”

弟弟不好意思,於是就讓哥哥騎驢,自己步行。

這時又有人說:“哥哥真不懂事,隻顧自己騎驢,卻讓弟弟步行。”

兄弟兩人就隻好都騎在驢子上,別人又批評他倆虐待驢子。

最後,兩個人隻好都不騎驢子,這時仍然有人在笑話他們:“有驢子不騎,真是太蠢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所以也不必過於在意別人的議論。

為人處世要講求一定原則,隻要襟懷坦白,無愧於心,就不要在意別人的說法,忍受別人對自己的嘲笑與意見。因為你不管怎麼做,隻是一個人的力量,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再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世界大了,自然也是什麼人都有。既然如此,那麼就不要去試圖苛求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反過來想,如果可以使所有的人都滿意,說明大家的觀點都一樣,姑且不說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世界也會因此變得千篇一律,而不會如此五彩繽紛,精彩異常。

“無需讓所有人都滿意。”意思簡單,道理深刻。社會由眾生構成,每個人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這就必然有各自滿意與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同一個人隨著社會經驗人生閱曆的增加,也可能不同時期有不同看法。所以每做一件事隻要不違背原則,就無需讓所有人都滿意。事實上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隻要自己問心無愧,忍耐這些無聊的意見即可。

麵對同一件事情,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道理。人生不是做算術題,每一個問題都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很多時候,誰是誰非難以定奪。如果企圖把每一件事情都弄得清清楚楚,那樣勢必把自己搞得太累。其實,隻要不是大的原則問題,還是隨意一點好。

從前有個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他把畫好的畫放在路邊,在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一則說明: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認為這幅畫哪裏有欠佳之筆,請賜教,並在畫中標上記號。

晚上取回畫時,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心中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

他決定用另外一種方法再去試試,於是他又畫了同樣的一幅畫拿到路邊。這次他請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結果是,一切曾被指責過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最後,畫家無不感慨地說:“我現在終於明白了,自己做什麼隻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因為有些人認為醜的東西,在另外一些人的眼裏則恰恰是美好的。”

就像故事說的那樣,每個人的欣賞水平、欣賞角度不一樣,所以對同一事物的評價也是各不相同,所謂“眾口難調”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尤其是在進行藝術創造的時候,如果無法忍受大家的觀點,那麼創作就會趨於大眾口味,結果最多是個三流水平。綜觀古今中外,那些流芳後世的作品有很多在當時都是不被接受的,比如大畫家梵高,他一生貧困潦倒,他的畫不被人欣賞,直到他去世之後,人們才發現他作品的偉大藝術成就,而和梵高同時代的,在當時聲名顯赫的畫家又有幾個人能被後世人知曉呢?

不僅僅在創作中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習慣、愛好不同,所以難免會不合別人的標準,或者能力有限,難免受到非善意的嘲笑,此時,我們都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忍受別人對自己的嘲諷和指責,放棄那種太在意別人的心態,讓自己活得輕鬆一些。

別人說的,讓人說去;別人做的,讓人做去。我們控製不了別人的言行,但是,絕不要被人家的評價牽住自己,更不要因別人的言語而苦惱。記住:自己就是自己,忍受他人的觀點,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