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低下頭承認自己的不足(1 / 2)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當我們低下頭請教不如自己的人時,我們才會獲得更多。

丹諾先生是紐約《太陽時報》的主筆,他在讀稿時,有一個特殊的習慣,那就是常常喜歡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幾段用紅筆勾出,以提醒排校人員“切勿將它遺漏”。

他的這些用紅筆勾出的文字從來沒有被遺漏過,但是有一天,這個永恒不變的習慣卻被一位年輕校對員改變了。

這個年輕人偶然讀到一段文字,也是被人用紅筆勾出的,上麵大致是說:“本報讀者雷維特先生送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蘋果,在那通紅美麗的皮上露出一排白色的字,仔細一看,原來是我們主筆的名字。這真是一個人工栽培的奇跡!試想,一個完整無缺的蘋果皮上,怎樣會露出這樣整齊光澤的字跡來呢?我們在驚奇之餘,多方猜測,始終不明白這些字跡是怎樣出現在蘋果上的。”

校對員有這方麵的常識,他知道這些蘋果皮上的字跡,隻要趁蘋果還呈青色時,用紙剪成字形貼在上麵,等蘋果發育紅時,將紙揭去,字就能夠留在蘋果上麵。

他先是覺得好笑,但是隨即他想到:這段文字如果登了出來,必將被人譏笑,說他們的主筆竟會愚笨至此,連這樣一點小“魔術”也會“多方猜測,始終不明……”。當時,他沒有找到主筆丹諾,他便大膽地將這段文字刪掉了。

第二天一早,主筆丹諾先生看了報紙,立刻氣呼呼地走來,向他問道:“昨天原稿中有一篇我用紅筆勾出的關於‘奇異蘋果’的文章,為何不見登出?”

那位校對員誠惶誠恐地把他的理由說明後,丹諾先生立刻十分誠懇和藹地說:“原來如此!你做得十分正確,以後隻要有確切可靠的理由,即使我已用紅筆勾出,你仍不妨自行取舍。”

丹諾算得上一個能屈能伸的人物,因為小校對員此舉會讓他非常難堪,很多人可能會受不了,但是丹諾忍受住了,並且還給了小校對員一定的特權。

彎曲絕不是倒下,更不是自我毀滅;彎曲是為了重新挺立起來。暫時的彎曲是一種生存的藝術。

在加拿大魁北地區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穀,山穀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卻曾經藏有一個千百年來沒能被科學家解開的謎,那就是:它的西坡長滿雪鬆、柏、女楨等眾多樹木,而東坡卻隻有雪鬆。直到有一天,一對夫妻解開了這個千古之謎。

這對夫妻來到這條山穀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雪。望著漫天的大雪,他們突然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下得大,下得密,不一會兒,雪鬆上就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雪。奇怪的是,當雪積到一定程度,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使得雪從枝葉上滑落下來。就這樣,雪反複地積,雪鬆反複地彎曲,雪再反複地落地。最後,雪鬆依然完好無損。而西坡由於雪小,總有些樹挺過來,故而西坡除了雪鬆,還有柏和女楨之類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