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1 / 1)

隻要不失目標地堅持下去,我們都能獲得成功。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每一個人就像是棋盤上的一粒棋子,各有其位,各有其用。有些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得心應手、大展宏圖;有些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力不從心,庸庸碌碌。即使在同一個位置上,有些人如魚得水,有些人卻寸步難行。其原因就在於是否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在抱怨:“學習枯燥極了!”“工作總是重複,太無聊了。”其實不然,沒有人因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平凡凡的“雷鋒”,死後連毛主席都為他題詞;平平凡凡的“李素麗”,那是整個公共服務業的榜樣;還有那些被稱之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們……在這些平凡的崗位上有多少不平凡的業績啊!所以,隻要我們找準位置,每個人都是社會的英雄,都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樣可以彙聚成江海。

2002年對於日本人民來說,是一個很不平凡的一年。這年日本人竟然雙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最引人矚目的是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田中耕一是島津製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師。島津製作所隻是一家生產科學測試儀器的公司,連學物理、化學和生化等專業的人也未聞其名。

與以往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比,田中耕一的經曆非常平凡,因而也顯得另類。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連碩士學位也沒有。田中耕一畢業於東北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專業,與化學、生化等領域完全無關。田中耕一的母親在生下他一個月後便因病去世,田中耕一自幼便過繼給叔父、叔母。當他在念大學時才被告知這一事實,他感到非常震驚,從此立誌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

田中耕一大學畢業後進島津製作所,以後的日子裏,他懷著極大的熱情埋頭於實驗室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終身大事、榮譽和升遷統統地置之度外。從報紙上透露的隻言片語來看,田中耕一幾年前才通過相親娶了一個媳婦。另一方麵,在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他的頭銜也隻是個主任。不過這與中國的主任頭銜完全不同。日本企業內的職務分管理職、專門職兩大係列。具有大學畢業學曆的人一般歸於管理職係列。進公司首先做1~2年的職員,然後升任主任。往後還有係長、課長代理、次長、部長等等。每一種職務又要細分為2~3個等級,而且還要有最低任職年限的規定。據報道,田中耕一為了能在實驗室第一線從事研究工作,自己拒絕了所有升職考試。可以想見,他在經濟上不會有多少餘裕。甚至可以說,田中耕一幾乎處於日本企業社會的最底層。

田中耕一幾乎也沒有發表過什麼論文,僅有的幾篇也隻是發表在不是很重要的會刊上。田中耕一在日本學術界基本無人知曉,以至於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來時,日本學術界都措手不及。200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名古屋大學的野依,針對此事說:“這說明隻要自己努力,不在學術界活躍也能得到諾貝爾獎。”

田中耕一的獲獎成果是“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確認和結構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對當今的生命科學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他的論文1987年發表在由京都纖維工藝大學主辦的一次關於分子質量測定的會議上,當時他的方法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田中耕一的成果引起德國和美國科學家的重視和引用,並因此於2002年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有這樣一句著名的話:“世上好像隻有沙最不值錢,然而,最寶貴的東西——金,就在沙的裏麵。”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田中耕一實在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獲獎前,田中耕一一直是默默無聞地專心研究。獲獎之後,田中耕一立刻聲名鵲起,世界上人人都羨慕他能一夜成名。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些成績並非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他找準自我,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潛心研究而得來的,最後綻放出了生命中最絢爛的光輝。

德國偉大的作家和詩人歌德說過:“隻要不失目標地堅持下去,我們都能獲得成功。”《浮士德》這部不朽的詩劇,是歌德用了60年之久完成的巨著。《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於1808年法軍入侵的時候,第二部則完成於1831年8月31日,此時他已是83歲的高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用40年的時間去寫《資本論》,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做過的筆記也有500種以上,到臨終的時候,《資本論》還有兩卷沒有完成……看古今中外,多少有建樹的人,無不是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獲得成功。

找準自己的位置,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別人,這樣才不會落得個邯鄲學步的下場。“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嶺峰都有自己獨具的美韻,每個人亦有自己的不同:身體條件、智力條件、家庭條件的差別,形成了大千世界個人位置的千差萬別。隻要我們找準自己的位置,默默奮鬥,不懈努力,就能奏出屬於自己的動人心弦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