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學會在夾縫中生存(1 / 1)

如果懂得在夾縫中生存保全,那這對人的曆練將是巨大的,有朝一日,這必將成為其一飛衝天的資本。

在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不會事事遂意,都會有處在夾縫中,麵臨左右不定、進退兩難的局麵。這時,可能沒有選擇的機會,那就不妨低下頭來,學會看別人的臉色,懂得不輕易表露自己的心跡。在夾縫中積聚力量,借勢發揮自己的潛力。

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的大文學家和曆史學家,他的祖上都是漢朝的史官。司馬遷從小就跟父親來到長安,10歲開始攻讀古文,20歲後遊曆中國的大江南北,他到過長城,渡過黃河,登過泰山,經過長江。一路上,他風餐露宿,不辭辛勞地采訪民間傳說,考察文物古跡,搜集曆史資料。

當司馬遷遊曆回來後,父親已經病危了。父親在臨去世前,拉著司馬遷的手說:“我家世世代代都當史官,你將來也要接替這個職務啊。我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寫一部通史,看來這個願望實現不了啦!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千萬不要忘記啊!”司馬遷淚流滿麵,但還是堅定地說:“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我一定會實現您的願望!”

父親去世後,司馬遷接替了史官的職位,開始著手完成父親的遺願。誰知6年後,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因此得罪了漢武帝。本來被處以死刑,要免死隻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裏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也因此招致很多的非議:有的人認為他貪生怕死,甘受汙辱;有的人疏遠了他……

此時,司馬遷還是被關在監獄裏。他夜以繼日地寫作。50歲那年,司馬遷被釋放出獄,他更加奮發,幾乎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到寫《史記》中去。14年後,他終於完成了這部50多萬字的千古名著《史記》。此時,司馬遷淚流滿麵地說:“人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死就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麼可怕的?我是為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我不願意我們國家的曆史在我手裏中斷,英雄的事跡在我心中埋沒。現在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是啊,《史記》是司馬遷用畢生的精力,寫出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

若能在夾縫中生存保全,那這對人的曆練將是巨大的,有朝一日,這必將成為其一飛衝天的資本。但是,很多人卻不明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做人之道,受不了逆境的折磨,故無有所成,甚至遭受了殺身之禍。

明太祖朱元璋時吏部的給事中王樸,是洪武十八年的進士。他本名王權,王樸這個名字是朱元璋給他改的。王樸性情耿直,數次與朱元璋爭辯,不肯屈服,觸犯了龍顏而被罷官回家。不久,王樸又被起用,任監察禦史。

王樸剛上任,就上千言書,指責朝政。朱元璋對此頗為不滿。

有一日,王樸為一事又與朱元璋爭辯,言辭十分激烈,朱元璋大怒,下令殺他。剛推到刑場,朱元璋想給他一次反悔的機會,又把他叫回來,問:“你改變自己的主意了嗎?”王樸卻義正詞嚴地說:“陛下不認為我是無才能的人,升我為禦史,為何現在將我摧殘汙辱到這個地步?假使我沒有罪,為什麼殺我,有罪又為何讓我活下去?我今日隻求速死!”朱元璋更是大怒,命令趕快行刑。

路過史館時,王樸還高聲喊道:“翰林學士劉三吾記下,某年月日,皇帝殺無罪禦史王樸。”王樸就這樣丟掉了性命。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麵前,如果稍有不慎,隨時都有人頭落地的危險。所以應懂得如何在險象環生的夾縫中求生,如何保全自己,如何尋找機會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才是身為人臣的關鍵。一味地心高氣傲,一點都不懂處世策略,隻能毫無價值地送了自己的小命。如果能夠克製住自己,謹慎一些,不但可以保全自己,還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皇帝,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時,劉備孤貧,以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一同剿除黃巾軍,有大功,之後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董卓亂政之時,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和關羽、張飛三人在虎牢關大戰呂布。後來,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之後,劉備又占領荊州、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從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劉備並不是什麼大人物,他卻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最後三分天下有其一。所以,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伏藏,即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會在夾縫中被壓迫、利用,甚至被擠壓窒息。

俗話說:“夾著尾巴好做人。”若想在夾縫中保全自己,就要夾著尾巴,事事小心謹慎,低調的人知道耐心地營造自己,在夾縫中穿梭,在艱辛中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