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光芒萬丈的人,在接受鮮花掌聲的同時,也要忍受石頭、唾沫的攻擊。
當台風過後,我們常可以看到高大的樹木被連根拔起,所以一到台風季節,有大樹的人家就要修剪枝葉,以免樹大招風。
但是很多人明知道這個道理,卻依然在進入某個新環境時,急於顯露一下自己的才能和實力,盼望盡快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刮目相看。因而表現得鋒芒畢露、急於求成,凡事都要爭個“先手”,有時動不動還要來個“搶跑”。但是,過早地掀起和卷入競爭,也會形成某些潛在的被動。
第一,是無形中將自己放在一個較高的起點和定位上。因為你處處顯露自己的才幹和見識,人們就會產生一種心理定式,認為你總比別人強。一旦你有遺漏和失誤,別人輕則說你還欠火候,重則落井下石,幸災樂禍地說這是自高自大的最好報應。
趙萌是某政府機關辦公室主任,談起新人在單位急於表現的話題,他就搖頭歎氣。
他說,有一年招了一個中文係畢業生,人是很用功,但勁兒總是使不到點子上。
畢業生來上班的第三天,看見趙萌桌上有一份領導發言稿,他覺得文章結構不夠合理,於是,也沒問過趙萌就自己把稿子拿回去改了。改完以後,還直接把稿子交到領導手裏。
那篇稿子的初稿是趙萌寫的,已經給領導看過,並根據領導的意思做了修改,文章的結構也是領導慣用的。
開會時,領導讀起稿子來很不順,與自己習慣的風格相去甚遠,會後,領導對趙萌大發雷霆,趙萌非常委屈。
事後,趙萌把畢業生叫到辦公室,那位畢業生不但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而且還辯解說是為領導好。
第二,是根基不穩,雖長勢很旺,但經不住風撼霜摧。倘若你沒有厚積薄發的底牌,卻一股腦兒地將十八般武藝悉數亮將出來,便可能心血白費、努力落空。
第三,會過早地卷入某種爭端,繼而在準備不足時,被淘汰。有時的淘汰有可能是一種機遇和運氣,有時會是人際關係失衡後一種權宜的矯正,更甚或是一種不公平不光彩的人為私欲的暗箱操作和利益的交換。過早地卷入,可能會成為無辜的犧牲品。
為避免樹大招風,就要學會“後發製人”。與“先發”者相比,“後發”的優勢就在於:
其一,沒有給人們一開始就形成起點高的心理定勢,而後每有進步與發展,都讓人曆曆在目,反覺得此人有發展潛力,孺子可教也。
其二,人們並沒有過早地把他作為升遷競爭的對手,即使他後來進入角逐,人們也會寬容地認為他是勤能補拙、笨鳥歸林,而不會早早地懷有先聲奪人、你撕我扯的忌恨。
其三,是漸漸積累資本,打牢根基。有時的厚積薄發,常常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股子氣勢想擋都擋不住,功績俱在,不由得爭強好勝者不為之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