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方麵的準繩。
做人不是一味地讓大家都服你、怕你、讓你,而是要收住自己的張揚之欲、驕橫之勢,打掉自己身上的傲氣,學會低姿態處世,這是做人之本,也是處世之道。
在南美獨立戰爭期間,在寒冷的冬季,士兵們要把兵營裝修得更暖和一些。
在某兵營的工地上,一位班長正站在高台上,指揮幾個士兵安裝一根大梁:“加油,孩子們,大梁已經移動了,再使把勁,加油!”一個衣著樸素的軍官路過這裏,看到班長隻顧呐喊助威,卻沒有幫忙的意思,於是他問道:“你為何不動手幹?”班長愣了一下,顯然,他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繼而他驕傲地回答說:“先生,我是班長。”
“噢,您是班長。”軍官重複了一遍,他點點頭,卻加入到士兵中間,與他們一起幹了起來。大梁裝好後,軍官對班長說:“班長先生,如果您還有什麼同樣的任務,並且還需要更多的人手,您就盡管吩咐總司令好了,他會再來幫助您的士兵的。”
班長愣住了,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知道這位軍官就是南美大陸的“解放者”、獨立戰爭的著名領袖和統帥西蒙·玻利瓦爾。
在這個故事裏,那個班長和玻利瓦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有著高高在上的位置,卻甘願低下頭做些小事情,而另一個則隻是幾個人的小頭頭,卻心高氣傲,自覺與眾不同。曾國藩說過:“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才能有改變的希望。”的確如此,成大事者的做人之道是躬身入局,踏實辦事,這樣才創造了他們的成功人生。
其實,自高自傲也是缺“心眼”的一種表現。一個人稍稍有一點可憐的成就,耳朵就不靈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會走了,這是因為他開始自我膨脹,“發燒”了,自以為寫了兩篇文章就成了作家,演了兩部電影就成了電影明星,唱了兩首歌就成了歌星……
一個人的成就再偉大,也隻是相對於個人而言。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宇宙之中,沒有什麼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你不應該過於看重它,因為它已成為你的曆史。不要留戀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輝煌,它畢竟隻是虛無縹緲的影子而已。要知道,當你望著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時候,你正好背離著照亮你的太陽。
威爾遜以絕對的優勢當選為美國新澤西州州長後,他勵精圖治,在州長的位置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一次,在紐約出席一個午餐會,主持人在介紹他時,稱他為“未來的美國總統”。這自然是對他的刻意恭維,可是威爾遜卻不喜歡這樣的恭維,因為這樣一來,其他在座的人未免有相形見絀之感。
威爾遜是個很低調的人,他懂得低姿態處世的重要性,因此,他起立致辭,在幾句開場白之後,他說:“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加拿大喝過了頭,結果在乘火車時,原該坐往北的火車,卻乘了往南的火車。大夥發現這一情況,急忙給往南開的列車長打電話,請他把名叫約翰遜的人叫下來,送上往北的火車,因為他喝醉了。很快,他們接到列車長的回電:‘請詳示約翰遜的姓,車上有好幾名醉漢,既不知自己的名字,也不知該到哪去。’”
大家不禁笑了起來,威爾遜意味深長地說:“我自己感到我在某方麵很像這個故事裏的人物。自然,我知道自己的名字,可是我卻不能像主持人一樣,知道我的目的地是哪裏。”
聽眾大笑。威爾遜幽默的謙遜,使眾人感覺有了麵子,因此,消除了敵對不服的惡意。
真正明白的人是絕不會濫用優點和榮譽,成為眾矢之的。懂得低姿態處世的人,總是在危機剛開始時,就掐滅了苗頭。因此,他們的人生會顯得順暢一些。
或許,你所自鳴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處,就好像口袋裏裝著一瓶麝香的人,不會到十字街頭去叫嚷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口袋裏的東西,因為飄出來的濃厚香味已說明了一切。然而,與此情況剛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尋求讚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卻會獲得越多的讚同和欣賞。正如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所告誡的:“絕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方麵的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