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一個聰明人,就要看清形勢,分清對象。麵對上級,不能逞強,毫無顧忌,信口開河。那樣的不識時務,隻會給自己的前程和事業帶來阻力和困難。
藏鋒露拙與鋒芒畢露,是人們的兩種處世方式。有才幹本是好事,但是如果過分張揚,則會在不經意間得罪人,為自己前進的路上添上一道障礙。
聰明人總是主張立身唯謹,避嫌疑,遠禍端。凡事不思進,先思退,所以能善保其身。中國曆史上有大功於朝廷的文臣武將,多數的下場都不好。那些一生受重用、受尊敬的人往往有絕世的忍耐之功,忍耐名、利的誘惑,以一種低頭示弱的姿態來處世。
唐朝郭子儀戎馬一生,功高蓋世。曆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數朝,身居要職60年,雖然也幾經沉浮,但總算保全了自己,以80多歲的高齡壽終正寢,給幾十年的戎馬生涯畫上完美句號。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這不能不歸之於他的謹慎與忍耐。
郭子儀在千軍萬馬中叱吒風雲、指揮若定,而在朝野之中卻為人低調,謹慎處世。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郭子儀進封汾陽郡王,住進了位於長安親仁裏的金碧輝煌的王府。令人不解的是,堂堂汾陽王府每天總是門戶大開,任人出入,不聞不問,與別處官宅門禁森嚴的情況判然有別。客人來訪,郭子儀無所忌諱地請他們進入內室,並且命姬妾侍候。
有一則郭子儀侍候母女二人的故事廣為流傳。一次,某將軍離京赴職,前來王府辭行,看見他的夫人和愛女正在梳妝,差使郭子儀遞這拿那,竟同使喚仆人沒有兩樣。這個故事傳到郭子儀那裏倒沒有什麼,他的兒子們卻受不了,覺得父親身為王爺,這樣子總是不太好,一齊來勸諫父親以後分個內外,以免讓人恥笑。
郭子儀這才告訴自己的兒子,說:“你們根本不知道我的用意,我的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的部屬、仆人吃公家糧食的有000人。現在我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受盡恩寵了。但是,誰能保證沒人正在暗中算計我們呢?如果我一向修築高牆,關閉門戶,和朝廷內外不相往來,假如有人與我結下怨仇,誣陷我懷有二心,我就百口莫辯了。現在我大開府門,無所隱私,不使流言飛語有滋生的餘地,就是有人想用讒言詆毀我,也找不到什麼借口了。”
幾個兒子聽了這一席話,都拜倒在地,對父親的深謀遠慮深感佩服。
古代的朝堂之上,伴君如伴虎,官場之中,人心險惡,能見利思害,才能明哲保身。讓自己直白地顯露出來,忍受一些尷尬的境遇,忍受別人的嘲諷,卻能讓自己躲避禍端,孰利孰害,相信每個人都很清醒。
淮陰侯韓信空有淩雲壯誌、將者雄風,最後卻“勇略震主而身危,功蓋天下而不賞”,為一婦人(呂雉)所擒殺,一世英名付之東流。在韓信的功成身敗中,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千古名句。對於韓信的死,蕭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也見證了一代名將悲慘的結局。
由上麵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對治“功高震主”危害的最好辦法就是忍耐,忍耐對光芒四溢的向往,才能在大結局上享有完滿。
這個道理也適合職場之人。作為下屬,即使自己才華橫溢,也不要在上級麵前故意顯示自己,不然的話,會讓上級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氣淩人,而使他在心理上覺得你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
有一次紀曉嵐因為有事去找乾隆皇帝,恰好乾隆正在飲酒。他提出要與紀曉嵐對句。他首先吟道:“玉帝行兵,風刀雨箭雲旗雷鼓天為陣。”很有氣派。紀曉嵐站起來吟道:“龍王設宴,日燈月燭山肴海酒地作盤。”不僅對得工整,而且亦有一番氣派。乾隆聽了,十分不快。紀曉嵐看在眼裏,知道乾隆好為人師,自己不該和他平分秋色。於是連忙解釋說:“主上為天子,故風雨雲雷,任從驅使;臣乃酒囊飯袋,故視日月山海,都在筵席之中。主上好大神威,為臣不過好大肚子罷了。”紀曉嵐這樣自我解嘲,乾隆立刻露出得意之色。
這裏,紀曉嵐開始隻注意了對句,話一說出口,看到乾隆不快,忙又自我解嘲,才緩和了氣氛。可見,部下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說話,還要注意觀察自己說的話對領導引起的反應。如果一個不小心惹得龍顏大怒,別說辦事了,恐怕到時連性命都保不住。
要想做一個聰明人,就要看清形勢,分清對象。麵對上級,不能逞強,毫無顧忌,信口開河。那樣的不識時務,隻會給自己的前程和事業帶來阻力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