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驕傲自滿能毀掉卓越(1 / 2)

一個自滿的人,無法看到藍天白雲,無法發現更寬更廣的世界,隻局限於自己的一點點無知。

在趙本山編製的電視劇《鄉村愛情》裏,村民劉能因為覬覦村主任的位置,一向吝嗇的他不惜血本,把女兒家培植的精美花卉贈與每一個村民,為自己拉選票。於是原來的村主任告誡他說:要低調。

的確,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必須要懂得低調。可是自私、狹隘、喜歡耍點小聰明的劉能是無法體會低調的含義的,因此,他才問出了那句話:“低幾個調?”熒屏裏的人物為了完成某種形象或者為了推動故事情節才有此一問,可是細分析起來,以劉能的性格,是完全無法把握低幾個調的。

為什麼?因為劉能無法體會低調。他不能忍耐,心胸過於狹窄,斤斤計較於自己的小利益。他是有點小聰明的,也能夠為了他口中的“大局”選擇隱忍,然而,他的欲望過於熾烈,使得他的目的欲蓋彌彰,那些隱忍行為也因此變得更張揚、更讓人難以接受。

也就是說,不能忍耐的人難以做到真正的謙虛低調。忍耐是一種無私、一種境界、一種力量、一種智慧。這種力量和智慧使人們擁有一份平和、坦蕩、自信之心,因為能夠容納他人,所以可以接受自己的缺點,可以放低自己的姿態,而不願意張揚。

經過《百家講壇》的曆練後,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火了,火得一塌糊塗,科教頻道收視率一路攀升,易中天的著作銷售如火如荼。隨之而來的是更熱烈的評論,有的捧之,有的貶之,這也是成名人的必由之路,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他收到最多的批評來自所謂的“學者”,最典型的就是:《品三國》乃大眾文化媚俗產物,是對曆史、對經典的庸俗化、粗鄙化。這樣的東西竟然流行,發行量甚至超過《三國演義》,是文化的悲哀、學界的悲哀……

麵對這些批評,易中天非常傷感,但也是嚴肅待之,他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麵對麵欄目的采訪時,既捍衛了自己,也直麵有意義的批評,他說:“現在所謂的批評,是被媒體一鍋煮了,一刀切了,其實有很多批評還是經過了一番思考的。”麵對這樣的批評,易中天的態度就是對於學術性的討論,他願意與之一同探討,而對於那些無端的指責,與其進行爭論隻是浪費時間而已。

在媒體這個大染缸中,易中天守住了自己。如果說經過《百家講壇》的曆練,他成名了,那麼經過媒體的褒貶,易中天才真正的成形了。他樹立了一個淡泊而熱情的形象,麵對名利,淡薄;麵對學術問題,熱情。

沒有忍耐的精神,易中天可能就無法做到如此平和,也就很難謙虛低調。其實,上天賜予每個人的才智都是一樣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比別人更優秀一點,那些在某些方麵具有一定優勢的人,不要過於張揚,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