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和愚公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從小他們就在一起玩耍。智叟看起來非常聰明,很多東西一點就通,過目不忘,他為自己的聰明頗為驕傲。而愚公就顯得很笨拙,盡管他很用功,但十分的汗水卻換不回一分的收獲,所以,他常流露出一種自卑。
最後怎麼樣呢?聰明的智叟自詡是個聰明的人,非常張揚,到處顯示自己的才智,但他一生業績平平,沒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自覺很笨的愚公謙虛低調,從各個方麵充實自己,一點點地超越自己,在還很年輕的時候便成就了非凡的業績,成了那個時代的偉大人物之一。
對此,智叟憤憤不平,以致鬱鬱而終。他的靈魂飛到了天堂後,質問玉皇大帝:“我的聰明才智遠遠超過了愚公,我應該比他更偉大才是,可為什麼你卻讓他成了人間的卓越者,而我卻終生毫無建樹呢?”
玉皇大帝早就在等智叟了,聽完他的話,他充滿同情地說:“可憐的智叟啊,你至死都沒能弄明白,我送每個人到世上,都會在他生命的布袋裏放同樣的東西,隻不過我把你的聰明放到了布袋的前麵,而愚公的卻放在了布袋的後麵。你呢?看到或觸摸到了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到處張揚,驕傲地不得了;而愚公看不到自己的聰明,所以,他顯得很謙虛、很低調、很努力,最終取得了驕人成就啊!毀掉你的不是我,是你的驕傲自滿啊!”
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最大的啟示就是:驕傲自滿能毀壞生命的卓越,而謙虛低調能挖掘人的潛質。真正聰明的人,他們不但有著實現夢想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他們絕不停留於自己所表現出的卓越上,而總是用忍耐之心,去容納更多的知識。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虛懷若穀呢?就是因為如穀,才可以填充,如穀,才能忍耐更多。我們之所以無法做到更加卓越,就是因為頭腦裏裝了太多太多,知道了1就驕傲自滿,殊不知1的後麵還有2、3、4……就連9都不敢說滿,因為他的後麵還有一個10呢,我們有什麼可以自滿的呢?
一個自滿的人,內心不再空靈,所以看不到藍天白雲,聞不到花香鳥語,很難為真情和微笑而感動;一個自滿的人,大腦不再純淨,所以難以看到新的世界,新的知識層麵,自然無法進步。
我們要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所建樹,或者要在某些方麵獨占鼇頭,就需要忍耐。沒有忍耐的心胸,就無法虛懷;無法虛懷,就難以填入;沒有填入,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就沒有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