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試著去愛不喜歡的人(1 / 1)

寬厚仁愛的人生,就是一種幸福,就是一種美麗。

人生沒有完美,總會經曆這樣那樣的缺失,保持一顆平常心,學會寬容別人,多想一想別人的優點,少計較別人的缺點,這樣你會覺得生活充滿幸福感。

所謂寬容就是以善意去寬待有著各種缺點的人們。因其寬容而容納了狹隘,因其寬容顯得大度而感人。處處寬容別人並不是軟弱,並不是麵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在短暫的生命曆程中,學會寬容,意味著我們的思想更加快樂,境界更加完美。

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首先想到的是寧願自己吃一點虧,放棄一些,最終往往會化幹戈為玉帛。鄭板橋曾說過:“吃虧是福。”這決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生閱曆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不可否認,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重視功利的環境裏,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利益而不肯為別人做一些放棄,這樣最終會無路可走,毫無完美可言;倘若一味地爭強好勝而不肯放棄自己的見解,這樣最終會陷入僵局而無法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責備而不肯寬容別人的一點瑕疵,這樣的人最終會因失去朋友的支持而變得落寞孤寂。

一個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會顯得愚蠢,大概也會蒼老得快;一個不懂得對自己寬容的人,會把生命的弦繃得太緊而傷痕累累,甚至斷裂。隻有懂得寬容的人才是聰明人,才是對人生的完美有著最深刻理解的人。

寬恕別人說起來並不困難,做起來卻也不容易。關鍵是心靈如何選擇,當一個人選擇了仇恨,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如果選擇了寬恕,就能將陽光灑向大地。

佛道中常講究緣分,兩個人能夠相遇、相識,便是緣分。如果因為仇恨而相識,不可否認彼此內心已經牢記住了對方的名字,如果因為整天想著如何去報複對方而心事重重,內心極端壓抑,那麼倒不如放下仇恨,寬恕對方。選擇了寬恕,便獲得了應有的自由,因為我們已經放下了仇恨的包袱。

寬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其實人生中一些所謂的厄運,通常隻是因為不能放棄對他人一時的狹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進道路上自設的一塊絆腳石罷了;而一些所謂的幸運,則是因為無意中對他人一時的恩惠和幫助,從而拓寬了自己的道路。

小杜畢業後初入社會,在某合資公司外貿部就職,不幸碰上一個愛拍馬屁、什麼本事都沒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後沒有什麼事兒,為了表現自己,就向他的上司——王總提出“加班”請求,以示自己的敬業,結果無事生非,把白天整理好的文件弄得一團糟,出了錯誤後,他又把責任全部推給小杜。小杜不是一個會“爭”的女孩子,隻好忍氣吞聲,等著王總長出“火眼金睛”,結果等了三個月,還是等不來一句公道的話。

一氣之下,小杜就去了另一家外資公司。在那裏,她的出色博得了許多同事的稱讚,但無論如何也沒法使苛刻、暴躁的馬經理滿意。她心灰意冷,又萌動了跳槽之念,於是向總裁遞交了辭呈。總裁沒有竭力挽留小杜,隻是告訴她自己處世多年得出的一條經驗: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麼你就要試著去愛他。總裁說,他就曾經竭盡全力地在一位上司身上找優點,結果,他發現了老板兩大優點,而老板也逐漸喜歡上了他。

小杜依舊討厭她的經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辭呈。她說:“現在想開了,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放開心胸去包容一切。換一種思維看人生,你會發現,樂趣比煩惱多得多。”

有時候,不喜歡某人,隻是因為不了解。卡耐基說:“如果你不喜歡人們,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教化這種特性:尋找別人的優點。你一定會找到一些的。”釋迦牟尼說:“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試著去愛你不喜歡的人吧,他們也會喜歡你的,充滿愛的世界才是真正意義上完美的世界。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寬容絕不是無原則的寬大無邊,並不意味對惡人橫行的遷就和退讓,也非對自私自利的鼓勵和縱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他人基礎上的適度寬大。誰都可能遇到形勢所迫的無奈,無可避免的失誤,考慮欠妥的差錯,麵對這種情況應該寬容,而對於那些蠻橫無理和屢教不改的人,則不應手軟。從這一意義上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才是應該采取的態度。

遇到風浪時,大海裏的魚不會驚慌失措,小河裏的魚則會四處逃竄。因為寬廣,大海才能容納百川。在人生的旅途中,若想在繁複的瑣事裏保持寧靜,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平時就要待人以寬,相容相納,用寬廣的心胸營造幸福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