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是占據進攻的時機,也占據了勝利的先機。
麵對強大的對手發起猛烈攻擊的時候,采取被動防守的戰略,或者按部就班地戰鬥,常常會潰不成軍並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可能會獲得以弱勝強的結果。
出其不意可以變被動作戰為主動出擊。這就可以把自己的弱勢掩蓋在主動攻擊的背後,不易被人察覺。在敵強我弱,敵優我劣的形勢下,弱勢者如果能夠集中兵力,采取主動出擊或突然襲擊的方式打擊敵人,常常可以出其不意,擺脫困境。
宋政和三年,遼天慶三年(公元1113年),烏古乃的孫子完顏阿骨打做了酋長,他就是後來金王朝的創立者。阿骨打參與對女真各部的戰爭,屢有戰績,繼任聯盟長。他領導女真人民,為了擺脫遼國的奴役,積極修建城堡,訓練兵馬,聯合全女真及其他部落,準備發動抗遼鬥爭。
第二年,他出兵攻打遼國,其軍隊隻有500人,出其不意的進攻使得遼軍潰不成軍,於是首戰告捷,攻下了寧江州(今吉林省扶餘縣東南)。遼天祚帝聽說寧江州因為區區的500人而失陷,勃然大怒,決定派10萬大軍進攻完顏阿骨打。
麵對異常強大的敵人,阿骨打帶領算上俘虜在內的僅有的700人奮勇抵抗。雙方在出河店相遇,這時候,突然刮起大風,吹得塵沙彌漫。就在漫天飛沙的時候,阿骨打利用這個機會,帶領士兵猛衝過去,遼軍不知女真軍究竟來了多少,還沒等交戰,就紛紛逃跑。阿骨打的將士們越戰越勇,而遼軍完全亂了陣腳,逃跑中誤傷無數,毫無戰鬥力可言。就這樣阿骨打的女真軍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
強大的對手很可能外強中幹,雖然表麵上強弱懸殊,但隻要能夠集中自己的戰鬥力,以最強的一擊攻打迎麵而來的敵人,往往能夠扭轉局麵。另一方麵,強大的敵手往往可能驕傲自大,而抓住對方的輕敵思想,以攻為守往往能夠出其不意。
宋太祖花了13年工夫,滅了南方五國,接著,就出兵攻打北漢都城太原。北漢請遼國出兵援助,宋軍吃了敗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這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決心完成統一北方的事業,公元979年,他親自率領四路大軍圍攻北漢都城太原。遼軍又來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斷援兵要道。太原城在宋軍重重包圍之中,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北漢國主劉繼元沒法,隻好投降。劉繼元手下有一名老將楊業,也歸附宋朝。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武藝高強,十分器重他,任命他做大將。
楊業是北宋時期人們都十分熟悉的金刀老令公,有人送他一個美號,號稱“無敵將軍”,宋太宗派楊業守衛邊關。
公元980年3月,遼景宗發兵10萬,直向雁門關撲來。雁門關在代州的北麵,楊業知道如果雁門關一丟,代州肯定保不住。他說:“敵人10萬大軍,而我們才幾千人馬,硬拚是不行的,我們應用計謀取勝。”
天黑了,楊業就把大部分人馬留在代州,自己帶領幾百名騎兵,悄悄地從小路繞到雁門關北麵敵人後方。遼兵向南進軍,一路上沒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後麵響起一片喊殺聲,隻見煙塵滾滾,一支騎兵從背後殺來,像猛虎衝進羊群一樣,亂砍猛殺。遼兵毫無防備,又弄不清後麵來了多少人馬,個個心驚膽戰,陣容大亂,哪兒還抵擋得了,紛紛向北逃竄。楊業帶兵追趕上去,殺傷大批遼兵,還殺死了一名遼朝貴族,活捉了一員遼將。宋兵邊衝邊喊,遼兵一個個聽到喊殺聲,隻顧自己逃命。楊業沒費多少人馬,就取得了重大勝利。
麵對強大的對手,消極防守往往隻會讓自己陷入被動挨打的地步。對手的實力不會因為我們防守而減弱,而在防守中,自己的弱勢反而越來越明顯。麵對巨大的困難,恐懼害怕不能改變局勢,情況反而越來越不利於自己。這時不如主動出擊。隻有主動出擊才能爭取主動,以攻為守是弱者自強的不二法則。
這一策略的靈魂就在於出其不意,當敵手認定我們必退的時候,我們卻主動出擊,令敵人措手不及。快速的反攻讓我們占據主動,很可能局勢因此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