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權衡利弊再做決定(1 / 1)

權衡利弊之後再做決定是我們獲得成功的重要法則。

權衡利弊之後才能分辨孰輕孰重,才不會因小失大。在猶太人的經典《塔木德》一書中這樣告誡世人:“在仔細權衡利弊得失之前,不可采取盲目的行動。”這句話對猶太人的成功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聰明的猶太人都懂得“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他們不會盲目行動。

以色列情報機構首腦摩沙迪的高級間諜伊萊·科恩秘密地打入了敘利亞的情報機構,擔任了顧問要職,能夠獲取敘利亞的許多軍事機密。

有一次,科恩獲悉老牌納粹分子費朗茨·拉德馬赫爾藏匿在敘利亞。由於在戰時,納粹德國喪心病狂地滅絕猶太民族,因此,戰後由猶太民族為主體的以色列以追捕逃脫的納粹分子為己任,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費朗茨簡直是殘害了無數猶太人的劊子手,是個久捕不獲的漏網分子,如果抓獲了這個納粹分子,將能大大振奮以色列國民的精神和官兵的士氣。

科恩立即將這個情報發給摩沙迪,建議由他就近將這個納粹劊子手除掉。這個建議確實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摩沙迪卻下令給科恩:“切勿行動,請放棄這個目標!”

並不是摩沙迪有意放過這個劊子手,他自己非常清楚,如果除掉了費朗茨,勢必要暴露科恩的身份,而當時,中東形勢非常緊張,科恩的主要任務是搜集敘利亞的軍事情報。費朗茨雖然罪惡滔天,但現在對以色列已經構不成任何威脅,而敘利亞正虎視眈眈地準備和以色列進行戰爭。兩者相比,摩沙迪當然寧可犧牲一個次要目標,而要抓住一個主要目標。科恩接到了總部的指令,心猶不甘,所以再次請示:“讓我給那個納粹分子寄一枚炸彈去,恐嚇他一下。”

摩沙迪仍舊指示:“切勿行動,請放棄這個目標!”

科恩沒有衝動地盲目行事,他終於明白了總部的意圖,專心致誌地搜集敘利亞的備戰情報,後來他發現在戈蘭高地,敘軍正在修築強大的工事,就把這個情報發給了總部。

不久,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了,以色列根據科恩提供的情報很快攻占了戈蘭高地,從而使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大獲全勝。

如果科恩當時圖一時痛快刺殺了納粹分子,從此在敘利亞他無法存身了,也就不可能再能獲取後來的重要情報,暫時放棄刺殺納粹分子的行動為中東戰爭勝利而繼續努力,這還是非常值得的。英明的摩沙迪正是權衡了利弊才能堅決放棄小目標,最終成就大目標。

有一天,一隻狐狸走到一個葡萄園外,看見裏麵水靈靈的葡萄就饞涎欲滴,可是外麵有柵欄擋住,無法進入。於是狐狸一狠心絕食三日,減肥之後,終於鑽進葡萄園內飽餐一頓。

當它心滿意足地想離開葡萄園時,發覺自己吃得太飽,怎麼也鑽不出柵欄。麵對美味的葡萄它還是堅持住,三天下來它沒有吃一顆葡萄,這樣瘦下去以後它又鑽了出來。

不管是做什麼事情,有得就有失,重要的是要學會權衡利弊,不要得了芝麻而丟了西瓜。聰明的狐狸為了吃柵欄裏的葡萄可以餓上三天,而為了逃命它又可以三天不吃一顆葡萄,因為它知道權衡利弊,才能逃出被獵人捕殺的厄運。

當可能“失去的”要比“能得到的”更重要時,就應該克製自己不采取盲目行動;當可能“能得到的”比“失去的”更重要時,就應該勇往直前。權衡利弊就是進退的準繩,取舍之間包含的是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