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攻守進退,順應趨勢(1 / 1)

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在某個時期,擁有了一個成功的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說,學會進退就是學會洞察大勢,學會選擇和改變自己的環境。

一個能夠洞察大勢的人必定是智者。因為他能夠把握大環境的變化,讓自己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大環境決定了事物發展的方向,能夠洞察大勢的人,不會判斷錯了方向,他們成功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天時、地利、人和。而天時說的就是大趨勢,如果沒有天時的配合,就是沒有了成功的大環境。所以我們要學會為自己選擇一個有利的大環境,這樣才能成功。

秦國的丞相李斯未發跡時,在其家鄉上蔡縣衙當差。作為小吏,李斯被人呼來喚去,受了不少的屈辱。李斯胸有大誌,不滿現狀。

一天,李斯去茅廁方便,看見茅廁中的老鼠又瘦又小。他又在倉庫中見到了老鼠,不同的是,這裏的老鼠卻個個膘肥體胖。李斯於是受到了啟發:老鼠有胖有瘦,隻因它們所處的環境不同;人有尊有卑,隻在於人們的環境高低有別。老鼠本沒什麼區別,人也沒有本質的差異,反差如此強烈,全在於他們對大環境的把握。

於是,李斯暗怪自己不求上進,貪圖眼前小利。他又悔又恨,於是辭去了小官。當時正是大國爭霸時期,遊說的人才十分寶貴。李斯就拜荀子為師,開始學習帝王之術了。在研究了當時的各國實力之後,李斯準備到秦國去發展。他對老師荀子說:“處在卑賤的地位而不想有所作為,那就同禽獸隻知吃肉一樣,隻是長著人的相貌會走路罷了。長期身處卑賤,陷入困苦,還要指責現實,不大膽追求名利,這不是有誌者所為。秦國準備吞並天下,稱帝而治,我也要出人頭地,擺脫貧窮。我主動出擊,一定能大展宏圖。”

老師聽了他的一番感慨之言,深受感動,決定推薦李斯去秦國為官,李斯來到秦國,當上了秦國丞相呂不韋的家臣。他分析了形勢之後,認定呂不韋將來一定能夠成為主宰秦國命運的人物。他多次麵見呂不韋,陳述自己對於天下局勢的見解,贏得了呂不韋的信任,被任命做了宮廷侍從官。

李斯的目的是遊說秦王嬴政,他利用宮廷侍從官的身份多次向嬴政分析當時的局勢。有一次他這樣勸說親王說:“沒本事的人總是失去機會,而成就大業的人能夠掌握趨勢,不給他人可乘之機。現在秦國實力漸強,大王如誌在一統天下,現在就該采取行動了。”

秦王采納了他的計策,李斯因此被任命為長史,離間六國的君臣關係。李斯總是能對大勢做出正確的判斷,諫言不斷。秦王越來越重用他,很快又提拔李斯當上了客卿。

然而李斯的為官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韓國人鄭國到秦國做間諜,以修建灌溉水渠來耗費秦國人力物力,使其不能東侵。這個陰謀被發覺後,秦王大怒,發布了逐客令,把僑居秦國的外國賓客一律驅逐出境,身為楚國人的李斯也在驅逐名單之中。

春風得意的李斯聽聞這個消息,大吃一驚,心中十分焦慮。眼看自己大好的前程將要被斷送,他實不甘心。

李斯想來想去,他分析趨勢之後決定主動上書力爭,這就是史上有名的《諫逐客書》。信中指出,秦國方麵統一大業未成,而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完全違背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趨勢。這封洞察大勢、分析精辟的書信到了秦王的手中,令秦王大為感動,當即派人追回已在被逐途中的李斯,並廢止了逐客令。就這樣,李斯不但官位得以保全,而且受到秦王的賞識。接著,秦國兼並天下後,李斯又高升為丞相。

李斯的成功之道在於對趨勢的把握,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選擇投靠日漸強大的秦國。又通過當時位高權重的呂不韋,成為秦王身邊的要人。在不斷的努力下,他一直攀登上了事業的頂峰。因為能夠把握大勢所以才能平步青雲,因為把握趨勢才能化險為夷。洞察大勢就是李斯的進退之道。

一個不懂得洞察大勢的人會非常痛苦,即使他再怎麼努力也很難達到自己的目標。因為方向錯了,即使再怎麼搏命,也不會離目標越來越近。人們的每一次選擇,既反映了自己追求的目標,更影響著人生的走向。人生有時候就是那麼關鍵的幾步,假如一步走錯,有可能步步皆錯。在走出這關鍵的幾步之前,一定要洞察大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