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曆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不能忍耐寒冷的冬日,就無法堅持到春暖花開。
霍英東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加煤,但不久卻被老板炒魷魚了。
霍英東天資聰穎,人又勤奮,老板解雇他的原因是他長期營養不良,體重隻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無法負荷夜以繼日的體力勞動。他後來回憶說:“早上時體力還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憊不堪。我當時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飽的。”
後來,霍英東又在啟德機場當苦力,每天隻有七角半工資及半磅米。他說:“為了省錢,每天清晨5時就由灣仔步行至天皇碼頭,坐一角錢船過九龍,再騎腳踏車往啟德機場。”可由於體力不足,他在抬貨時,一隻手指被壓斷了。
工頭看他可憐,便安排他做修車學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貨車,於是又被解雇了。此後,霍英東曾應征做鐵匠,卻因為太瘦弱而沒有成功;於是便做釘鍋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魷魚;接下來,他又到太古糧廠做賣糧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而是磨煉了他的意誌,培育了他的堅強。將近而立之年時,他終於時來運轉,在朝鮮戰爭期間將中國內地急需的物資與藥物運送過來,短短幾年間就發了大財。不久,他又向地產業進軍,並終於躋身華人富豪的行列。
霍英東在發達之後,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煙、不喝酒,從不喜歡吃得過飽,主糧是芋頭和粟米,每天都堅持遊泳。
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經曆,造就了霍英東後來的人生輝煌。艱苦的生活對於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阻礙,對於成功的人來說,卻是一種忍耐的磨煉。
苦難對於每個人都一樣,隻是來臨的時間不同,如果在該吃苦的時候忍受不了吃苦,那麼到了不該吃苦的時候就一定會吃苦;如果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忍受吃大苦,那麼到年老的時候就不可能享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