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地麵對失敗,即使我們錯過太陽、月亮,還有機會抓住滿天繁星。
“經過多少失敗,經過多少等待……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這首流行歌曲道出了成功背後的無限艱辛。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擁抱鮮花和掌聲,但是卻又都害怕失敗的感覺,甚至極力逃避失敗。既想成功又逃避失敗,這實在挺矛盾的。失敗是登上成功必經的階梯,在經曆成功之前,你大都得經曆許多失敗。
邁向成功的路幾乎完全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鋪出來的。然而,實際生活中許多人卻不計代價地想要逃避失敗。這種對失敗的恐懼與其他的恐懼是相伴相生的。殊不知,逃避失敗就是逃避成功。
要使自己的努力能夠成功,一定得經曆一連串的失敗。每當你遭受挫折時便放棄,不再努力了,那麼你就絕不會勝利。失敗者總是說:“你要想嚐試失敗的話,就退卻、停止、放棄、逃跑吧!你不過是個無名小輩。”成功者對此從來都不加理會,他們在失敗時總會再去嚐試。他們會對自己說:“這是一條難以成功的道路,現在讓我再從另外一條路嚐試吧!”
美國學者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將100個滿懷希望的年輕大學生集中起來,密切地留意他們將來事業的發展,對他們進行長達40年的跟蹤。等他們到了65歲,即將退休的時候發覺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其中29位,早已去世了,換句話說,隻有71人,沒有被命運和時間所淘汰,完成了實驗所需要的時間考驗。在這71人之中的43人,仍然活著,但沒能抵抗住事業或人生命運的打擊,在未退休之前,早已放棄了工作和奮鬥的心願。他們雖然活著,卻必須倚仗親人、朋友或慈善機構的接濟。剩下的28人中有20人仍然要為生活或理想繼續努力工作。隻有8位人士,可以達到社會公認的成功的階段。即使是晚年,經濟方麵,仍然可以獨立。由此可見,在人生的舞台上失敗是很正常,也是很經常的。
俗語說:“人生的磨難就是一筆財富。”過去的失敗是很寶貴的學習經驗,它能教育我們,讓我們知道錯在哪裏,並糾正這些錯誤。隻要我們努力了,這種努力的本身就已經能迫使我們向前進。坦然地麵對失敗,即使我們錯過太陽、月亮,還有機會抓住滿天繁星。
美國總統林肯不但出身貧賤,而且身世蒙羞,他一生都對這些非常敏感,沒有人出身比他更低,然而,在美國又有誰比他升得更高呢?
林肯是一個能夠坦然麵對失敗的人,他一直沒有因失敗而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林肯幼年隻受了一年的學校教育。到了1832年,年輕的林肯遭到了人生中的大失敗,他失業了,這使他很傷心,但他沒有被失敗壓倒,而是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但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雖然麵對多次的失敗,但林肯仍然不氣餒,不放棄。三年之後,他又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林肯決定要爭取連任但結果很遺憾,落選了。林肯沒有服輸。六年後,他競選參議員,又失敗了。到了1856年,林肯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直到1860年,林肯再次出山競選總統,這次他成功了,並且成為美國曆史的偉大總統之一。
就這樣,這位偉人不斷地遭到失敗,又不斷地努力向上,這在常人身上,恐怕早走不到這步就會放棄一切努力了。可是林肯沒有,所以最後他成功了。我們從中可以悟出這樣一個真理,坦然麵對失敗,才能不被失敗壓倒。
亞伯拉罕·林肯遇到過的敵人你我都曾遇到過。林肯麵對困難沒有退卻、沒有逃跑,他堅持著、奮鬥著。他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放棄嚐試,他不願放棄努力。就像你我一樣,林肯也有自由選擇權。他可以畏縮不前,不過他沒有退卻。你我也同樣可以在困難麵前不必退卻逃跑,你我也有機會像林肯一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