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遭受挫折,陷入逆境時,我們有一個基本原則可用,而且永遠適用。這個原則非常簡單——永遠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
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且不隻是手頭的問題沒有解決,還會導致人格的最終失敗,因為放棄會使人產生一種失敗的心理。
如果你使用的方法不能奏效,那就改用另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任何問題總有一把解決的鑰匙,隻要繼續不斷地、用心地循著正道去尋找,你將會找到這把鑰匙。
很多有目標、有理想的人,他們工作,他們奮鬥,他們用心去想,他們祈禱……但是由於困難過多,他們愈來愈倦怠、泄氣,終於半途而廢。
怎樣才能培養這種不放棄、打不敗的心態?辦法之一是永遠不要說失敗,因為如果你一再說失敗,你很可能會說服自己去接受失敗。
阿利克斯·哈利一直夢想成為一名自由作家,為此,他離開工作了20年的海岸警衛隊,來到了紐約。在紐約,哈利隻認識喬治·西姆,他們是在田納西州的海寧市一起長大的夥伴。
哈利租住了一間儲藏室居住,這間小屋又陰又冷,而且沒有浴室,但他並不在乎這些。哈利趕緊買了一台舊的打字機,開始了寫作生活。
大約過了一年,哈利在寫作上仍然沒有什麼突破,哈利有點兒懷疑自己的能力了。推銷一篇作品是那麼難,掙的錢勉強能糊口。但哈利堅持他多年的夢想,繼續為之奮鬥,即使前方的路充滿失敗的恐懼與坎坷。在那些日子裏,希望就像幻影一樣渺茫,大凡每個渴望成功的人,都領略過這種希冀與焦慮攪和在一起的滋味。
哈利希望境況馬上好轉,但並不如願。感謝上帝,幸好喬治幫助哈利暫時地渡過了難關。
通過喬治,哈利認識了紐約的一些藝術家,他們也在為成功、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苦苦奮鬥著。例如,約·戴樂尼,他是位繪畫能手,但他總是缺吃少穿的,每逢這時,他就去臨街的屠戶那兒要個大骨頭——盡管上麵僅掛著一星半點的肉,再從雜貨鋪那兒要點兒蔫菜葉,僅用這兩樣東西就能做上一頓可口的家鄉湯喝。
還有一位同村人是年輕英俊的歌唱家,他努力經營著一家餐館。據說,如果有位顧客想吃一份牛排,他馬上就會跑到街那頭的超級市場買來。他的名字叫哈利·貝勒弗特。
像戴樂尼和貝勒弗特這樣的人給哈利樹立了榜樣,使他懂得了要實現夢想,就必須做出一些犧牲,並要想盡辦法維持生計。這就是在成功的幻影下生活的全部內容。
吸取教訓後,哈利漸漸開始出售一些文章。哈利寫了些當時大家所關注的問題,例如民權、美國黑人和非洲黑人等。就像鳥兒南飛,哈利的思緒也回到了他的童年,在他那間靜靜的小屋裏,哈利仿佛又聽見了奶奶、表姐喬治亞、還有姑媽普拉斯和麗茲的聲音,仿佛又聽到她們講述其家族和奴隸製度的故事。
這些故事都是美國黑人過去忌諱談及的,哈利向來隻把它們埋在心底,並留在了記憶裏。但是,有一天在和《讀者文摘》的編輯們吃午飯時,哈利向他們講述了他奶奶還有其他人給他講過的故事,哈利還告訴他們,他想寫一部家族史,從他的家族中被販運到美國的第一代人寫起。就這樣,午飯後他拿到了一份合同,他們保證給哈利9年的生活費用,讓哈利專門從事研究與寫作。
實現夢想是漫長而艱難的跋涉。就在哈利離開海岸警衛隊第17年,也就是1976年,堅持終於讓他獲得了成功,他的作品《根》發表了。一瞬間,哈利便獲得了幾乎是空前的聲譽,生活的幻影變成了炫目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