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裏森·馬登成功學之父
衡量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否,並不以其在銀行中存款的多少而定,而全在於他怎樣利用身體內存在的所有資本,以及他做事的能力。
——奧裏森·馬登
作品導讀
《一生的資本》一書,由馬登的兩部的作品《每個人都是強者》和《事業成功的訣竅》組成。
第一篇是“每個人都是強者”,主要側重於精神方麵的激勵。正如馬登所說:“與勢力、資本以及親戚朋友的扶持相比,自信心更為重要,它對人的成功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馬登反複強調樹立自信心對成功的意義,希望以此喚醒人們,讓他們發現潛在於自身的強大力量。如果他們能夠發掘和利用這種潛能,他們就會走出憂鬱和苦悶的泥潭;至少會大大地幫助他清除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阻力,使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他所想成為的人。
在馬登看來,人類成功最壞的敵人,便是思想的不健康,便是以沮喪的心情來懷疑自己的生命價值。所以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的思想,以及認為自己命定貧窮、必老死於貧窮的錯誤觀念。
第二篇“事業成功的訣竅”,包括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注意個人的衣著與表情,珍惜時間以及如何組織條理提高工作效率,講述許多做人的原則和處事的技巧。與第一篇相比更具體更實用。
從積極的心態到保持身心健康、從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到修煉談話的藝術,從讀書的品位和勵誌到儀表,馬登從生活和事業的各個方麵對人生進行評述,可謂是一本人生的百科全書。
在提倡積極進取同時,馬登從另一方麵提醒要注意欲望膨脹的危險,強調品格的偉大力量:“人格操守是事業上最可靠的資本,但多數人過分地注重技巧、權謀和詭計,卻忽視了對正直的品格培養。”馬登認為,崇高、正直的人格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
馬登告訴我們獲得財富與事業成功的秘訣,但是,他反對追逐名利、貪得無厭。他說,生活的目的在於成就崇高的生命。人的品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鍛造和利用一生的資本
衡量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否,並不以其在銀行中存款的多少而定,而全在於他怎樣利用身體內在的所有資本,以及他做事的能力。一個身體柔弱,或者因嗜好煙酒而精力不佳的人,其成功的機會要比那些體格強壯精神旺盛的人少很多。任何一個冷靜的人、執著的人、有作為的人,都會保持自己所具有的種種力量,不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他們對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產,也決不輕易消耗。
每個人都應該把任何方式的精力耗損、把一絲一毫的精力浪費,都當做一種不可寬恕的浪費,甚至是一種不可寬恕的犯罪行為。
體力和精力是我們一生成功的資本,我們應該阻止這一成功資本的無效消耗,要彙集全部的精神,對體力和精力作最經濟、最有效的利用。
如果能始終在精力最為旺盛的狀態下來發揮才能,那麼在做事的時候,自然能有極大的成效。
如果在工作的時候,不能發揮自己出色卓越的才能,那麼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最可憐的就是那些早晨一開始工作,就精神頹唐、毫無生氣的人。這樣的人去從事工作,是不可能得到出色的業績的。
最好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並且愉快地工作,那麼你就不至於感到工作的畏難和痛苦,在接手工作的時候,應該有著濃厚的興趣、必勝的決心,這樣,工作起來才會渾身有勁。體格健壯、精力充沛地工作一小時,甚至比體力羸弱地終日工作,其業績都來得高。
一個年輕人如果想要以不健康的體格,或者未受訓練的才能,去獲得很高的地位,這是不可能的。但更可悲的是,一些頭腦聰明、才華橫溢的青年,由於不知道善用他們所具有的才能,便埋沒了一生。要成大業,身體是最大的資本。而個人成功的秘訣,就藏在自己的腦海裏、神經裏、肌肉裏、誌向裏、決心裏。作為一個人,體力和智力是最緊要的東西,因為體力和智力決定了人的精神狀態、生命力和做事的才能。
有些人在工作時間以外所耗的精力,要多於在職務上所費的精力。如果有人去提醒他們、勸誡他們,他們或許還會發怒。在他們看來,隻有體力的消耗才會使人的精神受損,但他們不知道精力也會有種種消耗,比如煩惱、發怒、恐懼,以及其他種種不良的思想。另外,把職務上的工作帶到家裏,利用應該休息的時間來工作,其實也是一種精力損耗。
如果有著充沛的體力和智力,也就是有著豐厚的成功資本,又不加以合理地利用,那等於毫無用處。
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有弱點,因為小小的弱點,可能足以破壞全部的事業和前程。比如種種不檢點的行為、錯誤的行為,都可能在你生命資本的寶庫上打開一個漏洞,使你生命的資本在悄無聲息中流走。
大自然是無情的,即便貴為君王,如果違反了大自然的法則,也要受到懲罰。在大自然的眼裏,君王和乞丐是沒有貴賤之分的,她不會接受任何的借口或推諉,她要求人們保持精力旺盛的狀態,去努力不息地做事。
脫離貧困的境地
世間的大部分貧窮都是一種病態,是千百年不良思想、不良生活、不良環境的結果。我們知道,貧困的境遇是一種反常的狀態,是絕不受任何人歡迎的。許多事實證明:世界上一切產業,隻要人們勇敢地堅持去做,都會獲得成功,那貧困的環境就可以打破。
如果普天下的貧窮人,能夠從黑暗和沮喪的環境中回過頭來,去朝著光明和愉快的方向努力,並且立誌要脫離貧困,那麼即使在最短的時間內,也能使貧困盡行消失。但有很多人想脫離貧窮,卻不肯十分努力。
就事實而論,世間的大部分貧困都是由懶惰造成的,都是由奢侈、浪費、不願意努力、不肯奮鬥造成的。而且懶惰往往與浪費攜手同行,懶惰的人常常也浪費,浪費的人一定懶惰。
但人類有著幾種堅強的品格,是和貧困勢不兩立的,那就是自信和勇敢。有許多人雖處貧困,雖遭患難和不幸,但因為他們有著自信和勇敢的秉性,終於能夠製服貧困這個惡魔。如果個人缺乏勇敢和自信的卓越品質,而隻是過著一種懶惰、畏縮的生活,那麼他就永遠不能戰勝貧困、奮發有為。
如果一個人立意堅定,要永遠地擺脫貧困,要從服裝、麵容、態度等生活的各個方麵拭去貧困的痕跡,要表現自己的卓越品質,要一往無前地去爭取“富裕”與“成功”,那麼世界上應該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動搖你的決心。這樣,自然會增強你的自信,使你發揮出潛在的力量,最終擺脫貧困,獲得驚人的成就。
如果一個人安於貧困,視貧困為正常狀態,不想努力掙脫貧困的狀態,那麼在身體中潛伏著的力量就會失去它的效能,他的一生便永遠不能脫離貧困的境地。
還有一些人,缺乏脫離貧困的自信,並把貧困視為他們自己的命運,那麼他們實在是沒有希望,除非他們能恢複已失去的自信,並擺脫甘受命運支配的思想。
有一個年輕人,是美國一所著名大學畢業的,他說如果他父親一星期不供給他5美元,他就要挨餓。這實在是一個沮喪的青年,他不相信他能成功什麼,他也嚐試過許多事情,盡遭失敗。他對自己的才能也沒有信心,他總是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業會成功,因此今天幹這個,明天做那樣,終於一事無成。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的思想,以及認為自己命定貧窮、必老死於貧窮的錯誤觀念。一旦處於貧窮的境地,就認為自己命定貧困,這實在是個絕大的謬誤。
如果你覺得目前自己前途無望,覺得周圍一切都很黑暗慘淡,那麼你應當立即轉過身回過頭,走向另一麵,朝著希望和期待的陽光前進,而將黑暗的陰影盡數拋棄。
要迅速地斬除一切貧困的思想、懷疑的思想,忘卻腦海中一切暗淡、憂鬱的印象,而代之以光明的、有希望的和快樂的印象。
在偉大的世界裏,造物主為每個人都預備了美滿的結局,我們應該下定決心,集中精力,去努力爭取。爭取這美滿的人生結局是天賦的權利,有成千上萬的人因為能運用這種權利,能夠努力向前,終於脫離了貧困的境地。
自助自立才能獲得成功
一般的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如果他在某一方麵缺少特殊的才能,他就不再想努力,以為努力也是枉然。可是還有許多人,在最初的時候其實與常人無異,也沒有特殊的才能,但終於成功了。這是因為他們的自信力要高過一般人,並能以自信力作支柱去努力奮鬥,終獲成功。一個人不去實地試驗,就永遠不會知道自身的身體裏究竟有多少才能與力量。
與勢力、資本以及親戚朋友的扶持相比,自信力更為重要,它對人的成功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自信力能使人們克服困難,成就事業,完成發明。
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自立自助的獨立生活,可是在實際生活中,隻有少數人能夠實現真正的自立自助生活。當然,依賴他人,追隨他人,讓人家去思想、去策劃、去工作,這自然要比我們自己去思想、去策劃、去工作容易得多,也愜意得多。但是,一個人一旦有了依賴的觀念,以為樣樣有人供給,他就會喪失勤勉努力的精神。
有的人想要給予他們的子女以相當的憑借,使其在世上不至奮鬥得太艱苦,這種做法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以禍患。給孩子所開辟的出路,也許就是給予他們的挫折。青年人應有自立自助的能力,可惜大多數青年人,都易養成依賴成性的習慣,一旦有了拐杖他們就不想自己走路,一旦有了依賴他們就不再想獨立了。能夠充分發展我們的精力與體力的,不是外援,而是自助;不是依賴,乃是自立。
世界上隻有擺脫了依賴,拋棄了拐杖,具有自信,能夠自主的人,才能獲得成功。自立自助是進入成功之門的鑰匙,是獲得勝利的象征。
在風平浪靜時,顯不出駕駛航船的船長是否訓練有素、是否富有經驗。能夠看出船長的真實本領,是在狂風暴雨、波濤洶湧、船將顛覆、人人驚恐的時刻。同樣,也是在失敗後的掙紮、奮鬥時,才能最顯露一個人的機智。
隻有在困境中,一個人才能立定意誌努力奮鬥,最終獲得極大的成就。
當人自立自助時,就開始走上了成功的坦途。拋棄依賴之日,就是發展自己潛在力量之時。
外界的扶助,有時也許是一種幸福,但更多的時候情況恰恰相反。供給你金錢的人,其實並不是你最好的朋友;而隻有鼓勵你自立自助的人,才是你真正的好友。
一個身體健全的人如果依賴他人,就會感到自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人有了職業、自立自助的時候,他才會感到自由自在、無比幸福。
許多人之所以在社會上無所作為,是因為他們貪圖省事,或是缺乏自信,不敢照著自己的意誌去做。東去詢問,西去探訪,事事要經得他人的同意認可,才敢決定,這樣缺乏自立自助精神,是不會有所作為的。
一個人不敢表現自身的能力,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為人生的奇恥大辱。照著自己的意念,增強自己的信心,努力去做,自然能獲得美滿的結果。
斬斷自己的退路
在公元前一世紀,羅馬的愷撒大帝統領他的軍隊抵達英格蘭後,下定了絕不退卻的決心。為了使士兵們知道他的決心,愷撒當著士兵們的麵,將所有運載他們的船隻全部焚毀。
但很多青年在開始做事的時候往往便給自己留著一條後路,作為遭遇困難時的退路。這樣怎麼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呢?
破釜沉舟的軍隊,才能決戰製勝。同樣,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務須抱著絕無退路的決心,勇往直前,遇到任何困難、障礙都不能後退。如果立誌不堅,時時準備知難而退,那就決不會有成功的一日。
一生的成敗,全在於意誌力的強弱。具有堅強意誌力的人,遇到任何艱難障礙,都能克服困難,消除障礙,最終成功。但意誌薄弱的人,一遇到挫折,便思求退縮,最終歸於失敗。實際生活中有許多青年,他們很希望上進,但是意誌薄弱,沒有堅強的決心,不抱著破釜沉舟的信念,一遇挫折,立即後退,所以終遭失敗。
一旦下了決心,就要斬斷退路,竭盡全力,向前進取,那麼即使遇千萬困難,也不會退縮。如果抱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就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把那猶豫、膽怯等妖魔全部趕走。在堅定的決心下,成功之敵必無藏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