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裏森·馬登成功學之父
與那些有著卓越才幹卻缺乏機智的人相比,有成千上萬的人盡管才能平庸,但卻由於其機智靈活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奧裏森·馬登
作品導讀
《思考與成功》一書,是林語堂推薦給每一位有誌青年的“成功聖經”。
馬登之所以推出這本書,是希望以此喚醒人們,使人們發現潛在於自身的強大力量。如果我們能夠發掘和利用這種潛能,我們就會走出憂鬱和苦悶的泥淖;至少會大大地幫助我們清除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阻力,使我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想成為的人。
這本書論證了合理的願望所具有的神奇力量。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和抱負往往是帶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的,有種種跡象表明:渴望和抱負往往會變成現實。在我們的合理的願望中,往往存在著切合實際的創造力。這本書告誡我們,要扼製任何不健康的思想、庸俗的思想和邪惡的思想,不管我們是怎樣的才疏學淺、體弱多病,不管我們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窮困潦倒、問題成堆,不管這種現實的處境與我們的想象、與上帝對我們的理想相距是多麼的遙遠。
馬登堅信,對生活持一種樂觀的態度,相信事情總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在向壞的方向發展,我們是在走向成功而不是在走向失敗,生活會越來越幸福而不是越來越悲慘,這種信念要比任何一種習慣對生命都更有價值。
自由與財富的使命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幾乎所有的富人都會告訴你:他最得意和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在他剛擺脫貧窮獲得相當財富的時候;是在他的財富積少成多的過程中,第一次受到激勵的時候。他知道,匱乏再不會如影隨形地伴隨他。隻有到這時,他才開始想到將來可以過清閑的生活,可以注重自我完善、自我修養,或者可以去學習和旅遊。這時,他覺得自己有能力使那些他所熱愛的人擺脫貧窮。從此以後,舒適的生活將代替粗糙的日用品和難以忍受的苦役。他認識到他有能力使自己在生活中得到升華。從此以後,他將名聲大振。他的家裏將會擁有名畫、音樂、書籍和其他休閑品。他的孩子不會再像他那樣為受教育而苦苦掙紮。於是,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有能力為別人提供現實的幫助;同時感覺到,他那原本狹隘的生活圈子在不斷擴大,視野在不斷拓展。
大量的事實表明,我們來到塵世,是為了完成偉大的事業、神聖的使命,是為了享受富饒的生活,而不是為了遭受貧窮。匱乏和貧困是不符合人類天性的。而我們的弱點在於,我們對那些為我們準備的美好東西缺乏足夠的信心。我們不敢完完全全表達自己心靈的願望,不敢為自己的生存權提出全部的要求。我們不得不節衣縮食,我們不敢使用與生俱來的權利去要求富有。我們要求得少,期望也少,我們抑製自己的欲望,限製自己的供給。不敢要求更多的欲望,我們不打開自己的心靈讓美好事物的巨流進入。我們的思想也受到限製,自我表達也受到壓抑,甚至我們在思考問題時都抑製自己。我們不敢拿自己的靈魂乞求富足,我們不知道信仰總能取勝。
但給每個人和萬物的權利使我們成為人並支撐著我們,它使我們自由,給我們富足,而不是吝嗇、無節製和無限度,每個人都從上帝的充足供給中獲得好處。
我們麵對的造物主並不因為在滿足我們的請求後,他自己就變得貧窮。造物主的本性就是給予,根據我們的希望給予我們需要的東西。上帝不會因為我們要求得多而有所損失。玫瑰不會隻同太陽要求一丁點兒陽光和熱量,因為普照大地是太陽的本性,隻要你能吸收。蠟燭不會因為另一支蠟燭的點燃而有所損失。為友誼而善待,為愛而付出,這隻會增加我們的能力。
生命中偉大的秘訣之一,就是將神聖的巨能轉化為我們自己的能量,並且學會有效地運用這種能量。一旦人學會這種神聖的轉換法則,他就會無數倍地增加自己的效能。
每一種惡行都是一層不透明的麵紗,它擋住我們的視線,使我們難以看見上帝與真善。每走錯一步都會使我們與上帝越來越遠。
當我們學會探尋富足而不是吝嗇的藝術時,當我們學會自由思考,不再在局限的思維中爬行時,我們會發現:我們追求的事物也在追尋我們,我們會在途中相遇。
不要總是為你缺這缺那而遺憾。你每次遺憾時,你不會得到任何適合於你的東西,你也絕不會得到其他人擁有的東西,你也決不能去成其他人去過的地方,做成其他人做過的事情。你隻是自尋煩惱,越陷越深。隻要你反複講述不幸的命運,詳細描繪不合意的經曆,你的智力就不會致力於你所追求的目標,你的智力就不會為你帶來彌補創傷的條件。
機智的力量和作用
在生活中,某些人非常純熟地掌握了精致微妙的技巧,他們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說任何自己想說的話,卻從來不必擔心會因此而得罪或冒犯某些人。他們顯然並沒有刻意地約束自己,可以毫無顧慮地暢所欲言。然而,同樣的意思如果經由其他人說出,卻很可能會極端地冒犯他人,並因此掀起軒然大波。
另一方麵,也有這樣一些人,不管他們說什麼,都會不可避免地惹怒別人並讓別人火冒三丈,雖然他們的本意是好的。在這些人的生命旅程中常常充滿了誤解,因為他們無法使自己很好地適應環境。對於他們來說,道路永遠都很模糊。他們一直都在走彎路,一直都在跌跌撞撞中艱難地摸索。他們總是在無意中冒犯或得罪他人,雖然他們並不想揭開別人的瘡疤或戳傷別人的痛處。他們總是出現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場合,總是幹著錯誤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生活就像是亂成一團的毛線,他們永遠都不能找到真正的線頭,因而也永遠無法把糾結的線團拆開,他們越是手忙腳亂地撕扯拖拉,線也就纏得越來越緊,越來越混亂。
誰能夠精確地估算出這種由於缺乏機智而導致的損失呢?——那些人生旅途上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那些生活中的彎路和陷阱,那些跌倒後的辛酸、苦澀與困惑,那些由於人們不知道怎樣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而導致的致命錯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蓬勃洋溢的才華被無謂地浪費,或者是沒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因為這些才華的擁有者缺乏這種被我們稱之為“機智”的微妙品質。
或許你接受過高深的大學教育,或許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受到過最尖端的訓練,或許你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是一個真正的天才,然而,你仍然可能在這個世界上鬱鬱不得誌或是難展宏圖。但是,一旦你能夠在原有才幹的基礎上增加機智這種品質,並與才幹結合起來,你將驚奇地發現前途是多麼坦蕩光明,而你在發展自己的事業時又是多麼得心應手。
不管一個人是多麼才華橫溢、天資過人,如果他缺乏足夠的機智來對才華和天資進行有效的引導,如果他不能夠在適當的時間說適當的話做適當的事,那麼他還是無法有效地施展和運用自身的才華。
與那些有著卓越才幹卻缺乏機智的人相比,有成千上萬的人盡管才能平庸,但卻由於其機智靈活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我們處處都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僅僅因為不具備機智的品質而備受挫折,遭受友誼、客戶和金錢方麵的巨大損失,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慘重的。
機智在商業活動中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一個商人來說更是如此。在現代的大都市裏,有無數的誘惑在吸引著顧客的注意力,因而機智所起的作用就更為重要。
一位著名的商界人士把機智列為促使其成功的首要因素。另外的三大因素是:遠大的抱負、專門的商業知識和得體的穿著打扮。
我們都認識這樣一些人,他們以無拘無束、魯莽直率地言所欲言為榮。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誠實的表現,是個性力量的一種象征;在他們看來,那些迂回曲折的表達方式和人際交往中常用的外交辭令,都是軟弱和虛偽的表示。他們所信奉的是“有什麼就說什麼”。
然而,這樣的人永遠都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功。盡管人們相信他們是誠實的,但是,由於缺乏機智和不善於審時度勢,他們常常把事情搞成一團糟。他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影響和駕馭他人——他們在人群中總是那麼的格格不入,總是處於極其尷尬的境地。
問題的真相在於,我們都喜歡受到細致入微、溫柔體貼的對待,都希望和機智的人打交道,都希望對方能夠因豐富的社交經驗而善解人意。交際方麵的才能技巧實際上是一種藝術。
魯莽是人們不喜歡也不欣賞的一種品質。那些以毫無顧忌地直來直去說話為榮的人,通常既不會有太多的朋友,也不會在事業或職業上達到很高的高度。很多時候,會對他人造成傷害的真相還是不說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