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第十四本《美好的人生》(1 / 3)

戴爾·卡耐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生導師

千萬別去跟你的客戶、丈夫或任何敵人惡言相對,爭論不休,更別當麵指出他的錯誤,使他惱羞成怒。凡事都切記:運用點手腕,才能化衝突為平和。

——戴爾·卡耐基

作品導讀

很多人對人生抱有消極的態度,其實,人生是美好的。一個人之所以覺得人生了無生趣,是因為他不懂得什麼是人生,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度過一生。

《美好的人生》一書,是卡耐基的重要著作之一,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人性的弱點和美好的人生》一書的一部分。後來修訂再版時,將本書內容以《美好的人生》為名單獨出版。

作為《人性的弱點》的姊妹篇,《美好的人生》以簡單明了的道理,結合生動真實的具體事例,告訴我們怎樣經營家庭生活,怎樣減輕人生壓力,如何曾強交際能力,如何與人和睦相處等,從而獲得美好的生活。

這本書由“為人處世的12條原則”、“不傷感情而改變他人的方法”和“家庭幸福之道”3個章節組成。卡耐基在本書中,從各個方麵分析了為人處世和家庭生活的原則和技巧,為我們的美好人生導航指路。在講述道理的同時,卡耐基引用了許多名人的生動故事,使文字顯得更為活潑生動,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這本書出版後大受歡迎,許多父母買來送給子女,老板買來送給他的員工,從政的人也大量買來送給他的選民。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都出版過這本書,該書自出版以來,一直暢銷不衰,影響了幾代青年人的人生選擇。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作者奧格·曼狄諾曾這樣評價這本書:“你真想將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嗎?如果是,那麼本書可能是你碰到的最好的書之一。閱讀它,再閱讀它,然後開始行動,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美好。”

為人處世的12條原則

1.避免同別人爭論

有一次,卡耐基參加了一個宴會,席間,坐在他身旁的來賓,引用莎士比亞的一段話,敘述了一個非常幽默有趣的故事。

但那人卻一口咬定那段話是引述自聖經,當時卡耐基一聽到他這麼說,立即有股表現自己重要性與優越感的衝動,並當場提出異議。

“什麼?那是莎士比亞說的?那怎麼可能?太荒謬了!那段話明明是由《聖經》裏節錄出來的,我再清楚不過了。”那位說故事的先生情緒很激動地對卡耐基進行了反駁。

卡耐基的左邊坐著法蘭克·賈蒙先生,他是卡耐基的一個老朋友,對莎翁的著作頗有研究,所以卡耐基也就決定由賈蒙先生來裁定孰是孰非。結果賈蒙先生卻在桌下偷偷踢了卡耐基一腳,然後說道:“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說的沒錯,那是《聖經》裏的話。”

當晚回家途中,卡耐基問賈蒙先生:“法蘭克,你怎麼也會弄錯,那句話明明是莎士比亞說的啊!”

“當然是!”他毫不考慮地應道,“是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的句子。問題是咱們受邀做客,又何必要證明那個引證錯誤,叫他難堪呢?就算你指正他,他是否就會因而對你產生好感呢?他又沒征求你的意見,你何必硬要澆人冷水?不管是什麼場合,你都該切記一件事:要避開過度尖銳的衝突。”

“永遠避免跟人衝突,”這個教訓,卡耐基一直深記心底。

在此之前,卡耐基一直是個好辯好爭的人,小時候跟哥哥爭,進了大學之後,他還特別選讀邏輯辯論學,並經常參加辯論比賽,後來還曾在紐約開過這門課程,招收學生講授辦學,然而到頭來他所得到的唯一結論卻是:不論何種辯論,上上之策還是設法避開它,視之為毒蛇猛獸,能避多遠,就避多遠。

卡耐基堅持認為,不管何種辯論,十之八九結果都是沒有結果,而且會使正反雙方更堅持自己的看法。你絕不可能從辯論中得到真正的勝利,不論辯贏、辯輸,到頭來你都會失去某些其他東西。此話怎講呢?如果你以壓倒性的辯才,將對方駁斥得一無是處,你固然是洋洋自得,逞一時之快,但對方呢?你使他處於劣勢,使他的自尊受創,他仍對你充滿敵意。

泛美人壽保險公司對其業務員,有著一項恒久不變的訓練方針,那就是:“永不與客戶爭辯”。

富蘭克林曾說:“據理力爭,偶然或許能讓你得到一些勝利的快慰,但那種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佛家常說:“化解仇恨的唯一力量,絕非仇恨本身,而是愛。”

而誤會的化解,也絕非爭辯所能做到,必得經由諒解、安慰和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才有可能化暴戾為祥和。

當你遇到惡人擋道時,最聰明的方法,就是避開他,別跟他為爭路而起衝突。如果被他咬傷了,就算你最後殺了他,你的傷口仍將存在。

所以,卡耐基提醒我們:避免同別人爭論。

2.說服他人的妙方

卡耐基深信,如果一個人在為人處世中,能達到55%的正確度,那麼,他就可以跨進華爾街,當一個日進鬥金、腰藏萬貫的銀行家。當然,如果連55%都做不到,那就沒有顏麵數落他人的不是。

不論是借著表情、動作或是言詞,你都能很輕易地表現出你對別人的不同意見,問題是這樣做是否就真能使別人認同你的看法呢?絕不可能!因為你這樣做是對他的智慧、判斷與自尊的迎麵一擊,毫無回旋的餘地,這樣隻會徒然引起他反擊的衝動,並不能使之改變看法。就算你搬出天下至聖先賢所訂之金科玉律也無濟於事。一旦傷害了對方的自尊,一切道理都將被拒於門外。

不論你要告訴別人什麼事實,千萬別一口就說:“我可以跟你保證……”這種口氣很不好,因為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說:“我懂得比你多,我告訴你的全是實話,聽我的準沒錯。”

這種態度,無異是在向對方提出一種挑戰,引發他持反對意見的衝動,恨不能沒等你開口,就先設法措辭將你駁倒。

所以,如果你真要證實某事,千萬別讓人事前察覺到,而是技巧地、含蓄地,在他人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進行。

要想教人,先得做到不讓對方感覺到你是在教他。對方不懂的事,你也得設法讓對方覺得他隻是忘了,並非完全不懂。

查斯非德公爵在他的家書中,曾訓誨兒子說:“盡可能使自己比別人更聰明,但千萬別讓對方察覺到這一事實。”

如果某人提出一套你認為並不正確的論點,就算你很確定其所言不實,但還是最好別一語道破,而是改換一種口氣說:“抱歉!我的看法卻與你不盡相同。當然,我也可能犯錯,事實上我經常會犯錯,不過如果我真錯的話,我卻很樂於接受你的指正,我們何不一起針對此事來討論看看?”

上述這種委婉的說法,保證會帶給你想不到的反應。天底下,絕不會有人因你說“我可能是錯的,但咱們不妨討論看看”,而對你起反感。

相反地,如果你一知道對方犯錯,就毫不留情地一語道破,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世上真正明理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免不了會有些偏見,先入為主的觀念都很強,而且善於妒忌、懷疑、畏懼,並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對自己的信仰、觀念或者好惡,都傾向於固執己見,不容否認。

所以,如果你真想指出他人的錯誤,卡耐基建議把詹姆斯·哈維·羅賓遜的文章先多看幾遍再說。

詹姆斯·哈維·羅賓遜說:“我們經常會在毫無抗力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觀念、想法。但是一旦我們的錯誤被揭發,我們立即就會武裝起自己,一味地堅持原有的想法。這種反應,真正的目的並不在於保護自己的想法,而是由於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明顯的威脅,才會盲目地起而反抗。”

人生在世,最重視的莫過於屬於自己的事物,不論是你的小狗、汽車、房子、父親,其所有權都是絕對的,不容外界侵犯的。就連自己平常習慣信以為真的一些理念,都不容外來否定的。否則,哪怕隻是稍稍受到懷疑,你都會不顧一切地尋找各種借口,來保護這個陪伴自己很久的信念,進而產生無謂的爭辯。

當然,這些觀點也不是卡耐基所創,早在19個世紀前,耶穌就曾昭示世人,要“同意你對手的意見”。

卡耐基指出,千萬別去跟你的客戶、丈夫或任何敵人惡言相對,爭論不休,更別當麵指出他的錯誤,使他惱羞成怒。凡事都切記:運用點手腕,才能化衝突為平和。

3.如果錯了,就要勇敢地承認

平常無事的時候,卡耐基常帶著他那頭波士頓廚犬賴瑞克,一塊兒到公園裏散步,人少的時候,就索性放開套在它身上的繩索、口罩,任它在野地裏奔跑、玩耍。

不料有一回卻碰上了一名警員,一見卡耐基放狗自由亂竄,立即厲聲責備他說:“你怎麼可以放它亂跑亂竄?難道你不知道這樣做是違法的嗎?”

“我知道,”卡耐基小聲地說道,“應該不至於傷人才對!”

“你想它不會傷人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萬一要是有小孩或鬆鼠被它咬傷了,你可怎麼辦?第一次逮到,姑且原諒你,下次再讓我發現,就隻好請你到法院去解決了!”

從此以後,卡耐基真的沒有違背規定,但卻苦了賴瑞克,因為它對口罩、項圈實在是非常厭惡,硬把它限製牢牢的,即便是帶它出去玩,它也是免不了一肚子不快。最後,卡耐基實在是於心不忍,於是就決定投機一次,又放開了它,任它在一處小山丘上自由地奔馳,然而事情卻偏偏那麼巧,那名警員又出現了。

卡耐基知道這一回難再有下台借口了,所以,沒等警員開口,他立刻迎上前笑著說道:“警官,又被你抓到了!這回我自知理虧,很抱歉,您就看著辦吧!”

聽我這麼一說,那位警員的口氣反倒軟化了下來:“這地方遊客少,地方又空曠,也難怪你會讓它自由一下。”

“是啊!一時興起,就什麼都給忘了。”卡耐基應道:“不過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觸犯了法律。”

警員挨近賴瑞克,笑著說道:“其實像它這麼小的狗,應該是不至於傷人才對。”

“是啊,但還是可能會傷到公園裏的小鬆鼠。”卡耐基補充道,嚐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看事情。

“不會那麼嚴重的,”警員委婉地說道,“這樣好了!你把它帶到山丘後頭我看不到的那片草坪上去玩吧!反正不會有什麼事,大家方便一下就是了。”

回想起此事,卡耐基認為,當時那位警員之所以會態度軟化,正是因為他感受到被重視、被尊敬的感覺,當卡耐基毫不保留地在他麵前坦承自己的過錯時,他唯一的反應,當然是表現出他仁慈寬大的一麵,這就是人性。

卡耐基說:“各位想想,你是不是也跟警察有過爭執呢?下次碰到這種情形,奉勸各位,與其在那兒聽他訓誡,或是據理力爭,互不相讓,倒不如先擺低姿勢,坦白地承認自己的錯誤,結局絕對要好出許多。”

天底下,任何一個傻瓜都能找出自己的錯誤,但卻隻有最聰明的人,才敢勇於認錯。

如果確信自己是對的,那就試著以最委婉的方式去說服他人。如果自己是錯的,隻要勇於認錯,不但不會遭外界批評,反而還會得到原諒,甚至尊敬。一味地辯駁、推諉,隻會使事情變得更遭。千萬別因為不敢認錯,不肯認錯,而使自己受到眾人的鄙視遺棄。

所以,卡耐基提醒我們:如果錯了,就要坦率、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4.通情達理

人在盛怒的時候,往往會為了宣泄心中的不平,而據理力爭,駁倒對方,然而這種方式帶給對方的感受又是如何?他們是否真的就此心服口服呢?威爾遜將軍曾說:“如果你想訴諸武力,我必然也會握緊拳頭,全力反抗,但是如果你能改以溫和的態度說:“咱們何妨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談一談,如果意見真的相左,再共同商量個對策。”結果我們反而發現,事實上我們在意見上相左的地方,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嚴重,隻要有耐心、平靜地共同去麵對問題,事情多半都能夠迎刃而解。”

林肯也曾說過:“要想捕殺一隻蒼蠅,一加侖苦澀的膽汁,還不如一滴甜美的蜂蜜來的有效。”這的確是句充滿睿智的至理名言,在希望得到別人讚同與支持之前,先讓對方知道你和他是朋友、是同誌,這是抓住人心最有效的力量,也是要求對方以理性接受自己意見的最好方法,其作用和捕殺蒼蠅的那一滴蜂蜜是一樣的。

卡耐基小的時候,曾經讀過一段有關“太陽與風的故事”。

太陽與風交相爭辯,堅持認為自己是最強的。他們看到一位老先生迎麵走來。風得意地說:“我可以證明比你強了,你看到那位老頭,我能比你更快地將他的外衣脫下來。”

說罷,他鼓足渾身氣力,朝那位老先生身上猛吹,未料他吹得越大,那位老先生越是將外衣裹得緊緊地,說什麼也不肯鬆手,最後風隻好搖搖頭,放棄了。

這時,太陽先生從雲端探出頭來,對老人慈祥地微笑起來,不出片刻,那位老先生就擦擦額頭的汗水,把外衣脫了下來。

太陽隨即轉身對風說道:“看到沒有,不論何時何地,仁慈、友善,終究是要比憤怒和暴力強出許多的。”

雖然這隻不過是一個用來教育小學生的小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卻是千真萬確的。

卡耐基強調指出,如果你想改變他人的想法,那麼千萬要以溫和友善的態度起步。

5.引導對方說“好”或“是”

跟別人談話的時候,最好別一開始就提出雙方意見相左的問題,而最好是從雙方意見一致的問題開始討論,如果能遵循這個原則,雙方定能朝著相同的目標,盡可能地說服對方,讓對方更能了解問題的本來麵目。

歐華斯·崔特教授在他的著作《人類行為之影響力》中,曾經提到過,一旦一個人說出“不”字,基於個人尊嚴之維護,稍後即使發現自己有錯,也勢必要力爭到底,不肯輕易妥協。所以,在開會討論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個竅門,就是要引導對方說“好”或“是”,千萬別讓他有機會提出否定的答複。

這就像是撞球一樣,當一個已經在運動的球,如果你想改變它的行進方向,就必須施以相當的力量,如果你希望它改以完全相反的方向行進,所需施加的力量更是超乎尋常之大才能奏效。

這種論點,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也是絕對合理的。當一個人說“不”的時候,他的心理,甚至他體內的內分泌、肌肉組織,都會緊繃起來,以支持自己說出的這個字,呈現出絕對的拒絕狀態。反之,當一個人說“是”的時候,他的生理上、心理上,卻絲毫不會緊張,而會始終呈現出一種接納的狀態。所以,若能讓對方說出更多肯定的話,就更容易將對方導引至自己的思想體係和價值係統之中。

其實這隻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技巧,但往往因其太簡單,反而會易於被人所忽視。人們為了一味地滿足自己的優越與虛榮,總是免不了要堅持己見,對他人的見解橫加指責,如果真想通過溝通、討論,獲得某種建設性的結論,抱持著虛榮心、優越感不放,是絕對不行的。

要想一開始就讓對方——不論是學生、顧客、子女、丈夫和太太說“是”、“好”,隻需付出少許耐心就可以辦到了。

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早在2000年前,就已深知其中的奧秘,他從不斷然指出人家的錯誤。所謂“蘇氏問答法”,正是以特定的技巧,來導引對方提出一連串的肯定的答案,進而糾正對方原先堅持的錯誤論點。

下次,在我們指責別人錯誤之前,何妨先想想這位蘇格拉底老先生。所謂以柔克剛,正是這種導引方法的最佳詮釋。

所以,卡耐基指出,要想說服別人,一定要做到設法讓對方首肯,回答一些不得不說“好”或“是”的問題。

6.把說話、表現的機會讓給別人

卡耐基指出,大多數人都因為一心急於說服對方,改變對方的想法,一逮著機會,就是滔滔不絕說個沒完,絲毫不留給對方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這種毛病,推銷員尤其容易犯,事實上真正想要讓別人心悅誠服,最好的方法,還是要讓對方得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他娓娓細述自己的想法時,即使你對他的論點頗不以為然,也應該抑製住自己心中的衝動,萬萬不能半途插嘴,打斷對方的話。畢竟,此時此刻對方真正關心的並不是你的想法如何,而是一心一意將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宣泄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最好的應對之道,當然是耐著性子,由衷地聽他傾吐心中的一切。

同樣的方法、運用在商場上也一樣能奏效。

某公司公開宣稱要標購一批布料,供汽車內部裝潢用,並指定參與競標的布商,得派人員親赴該公司就其產品提供說明,當時參與競標的布商共有三家,魯先生即是其中一家的業務代表,然而就在必須出席介紹產品的當天,他卻患了嚴重的喉炎,嗓音嘶啞,根本無法發聲。

在麵對著該公司董事長、董事以及手下許多高級幹部進行產品說明時,魯先生發現自己的嗓音嘶啞難聽,再說下去,隻能徒然白費力氣而已。最後他實在無計可施,隻好宣布放棄,並在黑板上寫道:喉痛聲啞,語不成聲,未能說明,敬請見諒。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出乎意料,該公司的董事長卻突然起身說道:“好!那就由我來替你說吧!”說罷,他就真的把公司的樣品按序排好,開始如數家珍地一一說明各類布匹的優缺點,並和與會的人員,就該公司所需布料質地,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魯先生陪坐一旁,隻能不時地點頭、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謝之情。

一筆價值160萬的生意,竟然就這麼做成了,魯先生簡直不敢相信天下會有這等的事。但是如果當時魯先生沒患喉炎,相信這筆生意很可能反而無法達成。

一家公司招聘員工,查爾·柯柏拉寄出自己的履曆表,不出幾天,就收到對方的通知,要他去接受麵試。他在麵試之前,特地到華爾街把那家公司的背景資料查了一下,然後在麵試時說道:“我很榮幸能夠接受貴公司的麵試,貴公司以28年前一張辦公桌、一名速記員的規模,能打出今天這個局麵,的確是叫人佩服。”

任何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者,都會很樂於回想起當年創業的情形,這位老板當然也不例外。話匣子一打開,他就開始了他那冗長而詳盡的回味,他提起自己當年是如何帶著450元就出來闖天下,提起他如何在強敵環伺之下艱苦奮鬥、爭取生存,以至變成今日華爾街一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隻對柯柏拉先生提出了一些極簡單的問題,旋即交代屬下,決定錄用他。

柯柏拉先生之所以如此順利能獲得工作,不外乎是他懂得在應試之前,先花點時間研究該公司的資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懂得鼓勵對方說出自己引以為豪的往事,這種表現,自然會留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進而獲得青睞。

法國哲學家羅徹斯特曾說:“要想樹立敵人,就試著去處處超越你的朋友,要想廣結好友,那就相反地讓你的朋友處處超越你。”

卡耐基提醒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要把說話、表現的機會讓給別人。

7.與他人合作的秘訣

對於你自己獨自創見的心得,是否覺得要比別人強迫推銷的觀點來得踏實一些?你是不是也覺得,與其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和心得,倒不如隻是提供一些建議、暗示,凡事讓別人自己去理出一個結論,反而來得有效。

費城的亞道夫先生,眼見手下的業務人員組織散漫,效率差,士氣日益低落,迫不得已召開公司緊急會議,並誠懇地要手下業務員談談自己真正的想法,並一一記錄在黑板上,然後對大家說:“你們的要求,我將全力為大家做到,但是,在我做到之後,我希望你們現在就告訴我,你們將何以回報?”

這一提問在台下引起了熱烈反響,有的表示願更加積極樂觀地推動業務,有的表示願對工作更加忠誠敬業,有的表示願更加發揮團隊精神,爭取業績成長,甚至還有人主動要求每日工作14個小時,會議結束後,大夥兒果然是士氣如虹,而公司的銷售業績,也立即出現了驚人的增長。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功,在於亞道夫與他的業務員之間建立起一種道德默契,隻要我信守諾言,他們也會全力以赴,為自己的承諾付出心力,而真正造成這一事實的關鍵,仍是在於他能耐心地聽取了員工的心聲,對他們的需求,表現出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