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中學教育模式及教育質量實踐改革探究(2 / 2)

實踐證明,一個人往往不能做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能專注於一個領域,大放光彩。擁有廣博的知識和常識固然是一項強於他人的技能,然而事事都淺嚐輒止,甚至因此抑製了自己真正的才能,便是得不償失。在中學教育中,不能給學生進行統一的人才理念灌輸,而是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培養各個領域的人才,發揮他們的長處,重視個人的興趣發展,才能讓教育質量更上一層樓。

2.3 實現重視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模式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給予知識,更是教會學生做人。因此,現有的教學模式應該以此觀念作為核心,從根本上進行徹底的改革。在教育教學的內容中,應該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能時時刻刻謹記道德與責任。在教學方法上也要進行及時的修整。教學中不僅僅要讓學生獲取知識,更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並且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另外,在教育質量上要注重考核。對於教師的培訓要專業化、嚴格化,要特別指導他們對於學生進行德育方麵的教育。學校也可以通過舉辦“感恩節”“父親節”“教師節”等主題文化節日,在潛移默化中開展重視道德修養的教育模式,讓學生能深切理解做人的道理,並且不斷完善與超越自我。

畢竟,人才並不僅僅在於豐富的知識儲備,道德品質也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在教育模式中融入愛國理念、集體觀念、責任意識、吃苦耐勞素質等品質教育,才能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的全方位人才。人才的定義是品德高尚、掌握知識、能力較強和業績突出的人,僅僅擁有一個方麵是遠遠不夠的。因而,重視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模式是培育現代化人才必經的發展方向。

3 總結

正如上文所述,中學階段學習到的知識與理念對於學生的未來有重大的影響。然而現有的中學教育教學模式仍存在一些瑕疵,教育質量有待提高。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並不容易實現。因此,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辭艱辛,堅持理念,不斷地摸索前行。通過實踐經驗,進行教育模式的升級優化和改革,讓學生能發展自己的長處,擁有自主創新能力、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為祖國的未來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王文慧.加強中學生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理性思考[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08.

[2]李輝業.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改革的特點[J].青海教育,2010(1):84.

[3]昌曉莉,孔衛平.分層教學: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基於浙江省富陽中學教學改革探索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0):

49-50.

[4]譚成.初級中學教學改革芻議[J].當代教育科學,2008(2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