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用健康身體對付壓力(1)(2 / 3)

運動是消耗體內多餘脂肪的最佳方法,關鍵是要持之以恒。美國醫學協會建議,肥胖者應該每天堅持做夠一小時鍛煉。就運動強度來說,中等強度則較合適。從能量代謝的角度來看,中等強度運動可促使人體內的脂肪轉變為遊離脂肪酸進入血液,作為能源而被消耗掉,即使沒被消耗的遊離脂肪酸也不再合成脂肪。中等強度運動並不增加食欲,可避免運動引起攝入更多能量,加劇體內脂肪積存。

中等運動強度通常可通過心率測定來控製,以下為不同年齡人士進行中等強度運動的心率控製範圍:

20~39歲 125~135次/分

40~49歲 115~130次/分

50~59歲 110~125次/分

60歲以上 110~120次/分

溫馨提示

減肥健身運動的時間宜安排在晚餐前兩小時進行。有研究表明,此時的效果屬於全日之中最佳。

減壓良方

為了更好地幫助你合理減肥,給你提供兩份減肥食譜:

減肥食譜(一)

早餐:綠豆麥片粥50克,煮雞蛋50克,香油拌芹菜250克,牛奶250克。

午餐:米飯50克,蒜泥拌白內(瘦)50克,拍黃瓜250克,生西紅柿250克。

晚餐:扒雞(瘦)150克,熬白菜(木耳、蝦皮少許)250克,饅頭50克。

減肥食譜(二)

早餐:豆漿250毫升,花卷50克,煮雞蛋40克。

午餐:牛肉炒豆腐幹(牛肉50克、豆腐幹75克),炒小白菜(小白菜150克)。

晚餐:肉片香幹炒芹菜(瘦肉50克、芹菜100克、豆腐幹50克),米飯80克。

全日用烹調油18克。

血糖不穩壓力來

在血液中循環的血糖中,約有20%會被用來供應腦部所需能量,一旦人體進入低血糖狀態,腦部就會開始驚慌失措,壓力隨之而來。

當一個人血糖下降,進入低血糖狀態時,即使他本來身處無壓力的環境中,壓力也會立即隨之產生。血糖降至某一界限時,對腦部就是一個警訊:代表腦部主要且通常是惟一的能量來源正在幹枯耗竭中。此時,腦部會開始驚慌失措。我們可以把這個現象比喻成黑夜來臨而電力卻供應不上一樣。

焦慮行為會隨著低血糖出現,因為腦部正在挨餓受苦。焦慮行為的具體表現包括煩躁不安、緊張、害怕、行為怪異,甚至說話失去條理。如果一個人的血糖低於某個程度,很可能會昏厥過去。

血糖下降時引起的驚慌和焦慮,事實上是個原始的訊號,提醒人們去吃東西或使用一些刺激物,如咖啡、酒或香煙。低血糖時人們通常會舉止怪異而討人嫌,直到他們吃了東西或使用了刺激物,問題才會好轉。

維持穩定血糖的飲食很簡單:攝取含有大量複合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和不過多脂肪的食物。聽起來很困難吧?其實一點都不,隻要你吃“大塊”的蔬果,避免糖分,吃高纖食物,而且適當地使用纖維質補充劑,就可以了。

就拿一個蘋果和一塊巧克力來說吧,兩者都提供150卡左右的熱量。你可以不咀嚼就吞下巧克力,但沒有人可以吞下一個蘋果,這就是“大塊”的意思。選擇新鮮、需要咀嚼的蔬菜和水果,學著把它們變成你的零食,對維持血糖穩定很有助益。

維持血糖穩定有幾點需要注意:

1.多吃高蛋白質食物

你有沒有注意到,如果早餐時吃了幾個蛋,整個早上都會覺得很飽,特別是當你除了蛋之外,還吃了吐司、喝了果汁。這是有原因的,而且你可以好好利用這個原因。

蛋是蛋白質的極佳來源,在和吐司及果汁一起食用後,蛋裏的蛋白質會和碳水化合物甚至一些糖結合。身體會先利用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當糖分用盡後,這時很可能是上午時分,身體會轉而利用氨基酸(譯注: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甚至蛋黃裏的脂肪來產生能量,雖然脂肪的利用會比較慢。

因此,事實上,蛋白質成了提供能量的第二來源,而且不會使身體開始製造胰島素。如果將這個能量稱為“持久力”,可能還更貼切,因為它出現的順序比較晚,可以使人持續前進。

不過,不要急著開始每天早上吃兩個蛋。如果你用牛奶、奶油來搭配高纖早餐穀類食品,或是用豆漿更好,一樣也能攝取到蛋白質,幫助你持續前進。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血糖下降時,吃個蘋果和一片吐司就能恢複體力。蘋果的碳水化合物能迅速作用,而吐司的蛋白質則給你持續前進的能量。

2.避免高脂餐飲和點心

運動員很早就了解到,高脂食物隻會使他們行動更遲緩、反應更遲滯。代謝脂肪需要更多的氧,食用高脂食物,隻會占用能產生能量的氧氣去進行效率不佳的脂肪代謝。因此,運動員都學會了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取能量。但如果是長時間的運動,如馬拉鬆,身體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則為50:50。我們可以從運動員的經驗學到一課,因為這個原理同樣可以應用到我們思考時頭腦所需要的能量。如果你希望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就應該學著去享受高複合碳水化合物食物,並避免高脂食物。如此你的頭腦才能發揮最佳效能。同時也要避免含有高量脂肪的蛋白質來源,選擇魚、瘦肉,別碰加工過的肉類。加工過的肉類,比如香腸、火腿,通常都含有高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