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運動(2)(2 / 3)

卡丁車

一運動簡介

卡丁車運動是汽車運動中的一個特殊類別,它不僅作為汽車場地競賽的一個項目,同時也是一個大眾休閑、健身娛樂的項目。卡丁車的結構簡單,操縱簡便,無車體外殼,在專門修建的運動場地內的環形曲折道路上行駛,是一項安全的、很有魅力的運動。安裝初級發動機的車輛,最高時速大約是100公裏,而安裝高級競賽發動機的車輛能達到160公裏以上的時速。同時,由於車型小巧,車底板距路麵僅4厘米,車手實際感覺到的速度要比車輛實際速度高2倍到3倍,就是說感覺時速達300公裏以上。在駕車轉彎時,會產生像一級方程式賽車轉彎時那樣的橫向加速度(約3到4倍於重力加速度),使駕駛者體驗到一種平時體驗不到的樂趣。駕駛卡丁車不僅可以給駕駛者帶來身體上、視覺上的高度刺激和樂趣,還是對青少年實施技能教育,培養他們不畏艱苦及挫折而勇於拚搏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自覺遵守紀律和各項法規;樹立良好道德觀念;適應社會發展;普及汽車駕駛技術、汽車基礎理論知識和機械常識;提高動手能力的好課堂。

卡丁車運動於1940年在東歐開始出現並逐漸推廣,20世紀50年代末才在歐美普及並迅猛發展,當時這種運動稱之為“高卡(GoKart)”。後來,人們已不再滿足於用卡丁車僅進行休閑娛樂,而以競速比賽為主要形式的卡丁車競技活動也廣泛開展起來。但組織形式十分鬆散,車輛規格和比賽規則也不統一。為了防止該項運動自流和指導其正確發展,統一標準便於管轄,以及在全世界推廣卡丁車運動,1962年由國際汽車聯合會時任主席巴萊斯特創議成立了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負責在世界範圍內普及、促進卡丁車運動,監督實施統一的規則和技術標準,外文簡稱是CIK-FIA。經過近16年的演變,在1978年卡丁車委員會經改組成立了國際汽車聯合會新的卡丁車委員會,當時協會會員隻有15個。從那時起,卡丁車運動有了很大的改變,形成了現代卡丁車運動,使卡丁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並使其成為了培養現代汽車運動、尤其是方程式賽車車手的基礎和橋梁。目前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參加卡丁車各類活動的人數已達8千萬左右。1997年10月,國際汽車聯合會根據全世界卡丁車運動的發展狀況,經代表大會表決一致同意將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更名為世界卡丁車聯合會。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在全世界已頒發了7萬多張賽手執照,每年要舉辦上萬次各類比賽,列入國際賽事年曆的比賽有150餘項,全世界的優秀選手每年要參加15次卡丁車委員會組織的世界錦標賽,為世界汽車運動的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由於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經過年複一年的努力,卡丁車運動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已有數十名卡丁車賽手進入了世界方程式賽車賽手的行列。在這個階段中,幾乎所有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來自卡丁車賽手的隊伍,有些已成為世界冠軍,像著名的巴西車手埃爾頓·塞納、法國車手阿蘭·普羅斯特、英國車手尼蓋爾·曼塞爾、德國車手邁克爾·舒馬赫等,因此卡丁車運動被譽為是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的搖籃。

二賽道及裝備

1.卡丁車賽道

室內卡丁車賽道:長至少600米,寬至少6米。室外卡丁車賽道分為無變速卡丁車用賽道和帶變速箱卡丁車用賽道。

(1)無變速箱卡丁車道

長最多1500米,寬至少8米,直線段最多170米。

(2)帶變速箱卡丁車道

長最多2500米,寬至少8米,直線段長度不限。

2.卡丁車的結構

按國際運動規則的定義,卡丁車是“有車廂或無車廂的微型汽車,四輪獨立懸掛,持久地接觸地麵,後兩輪導向的比賽用車。”它的結構十分簡單,由鋼管式車架、四個小車輪、轉向係統、腳蹬(離合、油門、刹車)、風冷或水冷發動機、油箱、傳動鏈護罩、車手座位、前後及左右防撞保險杆及護套等組成。卡丁車操作簡便,車手戴上防護頭盔和手套,隻需記住左腳刹車,右腳加油門,方向盤是1∶1轉向,即可馳騁賽場。卡丁車底盤很低,離地僅4厘米,跑道光滑平整,使車手感到風馳電掣,加上咆哮的轟鳴,體會到平時所體會不到的樂趣。一旦滑出跑道,卡丁車會自動熄火停止前進,不會翻車,保障了車手的安全。

3.卡丁車的保護措施和配套用品

卡丁車十分安全的原因,就是在於它的保護措施十分嚴密。首先是賽車自身的設計,因為隻有離地4公分的高度,即使賽車發生旋轉,也不會發生翻車事故。在賽道方麵,由於賽道上布滿了捆在一起的輪胎,就算一旦發生碰撞,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再加上車身低矮、車身四周較寬,就有效地保護了賽手的安全。卡丁車的配套用品有頭盔、賽車服、賽車鞋、賽車手套及各種配飾等。賽車頭盔與一般的頭盔不同,無論是質量還是造型,它都優於普通頭盔,耐磨、耐撞、抗衝擊力強,且采用流線造型,阻力較小。賽車服是賽手的比賽和練習穿用服裝,就像F-1賽手的服裝一樣,賽車服不僅是榮譽的標誌,而且防火、保暖。賽車鞋主要考慮到駕駛的便捷,因此在設計賽車鞋時,就必須要求它的質地柔軟性和駕駛者蹬踩油門、刹車時感覺的高度靈敏性,所以它的價格相對也較貴。賽車手套主要在天氣較涼時使用,以保持賽手動作的準確、靈活。各種賽車飾件小到鑰匙鏈大到賽車模型,品種繁多,製作精美,是值得收藏的珍品。

4.卡丁車輪胎的使用

輪胎就相當於卡丁車的腳一樣,要想讓你的車跑得快,當然要學會如何使用和調整車的輪胎。

充氣壓力對輪胎性能的影響

高充氣壓力低充氣壓力輪胎接地麵積減少增加抓地力減少增加駕控靈敏度快慢輪胎鋼性硬軟製動力減少增加濕地性能增加減少磨耗特性中心部位易磨耗兩側部位易磨耗過彎時,側滑力量過大時,宜降低輪胎氣壓。過彎時,車輛出現搖擺現象時,宜增加輪胎氣壓。雨天使用時,輪胎氣壓,宜增加。

建議輪胎使用氣壓

前輪氣壓(Kpa)後輪氣壓(Kpa)耐久賽情況下98.0~147.098.0~147.0衝刺賽情況下58.8~122.553.9~112.7使用雨胎時,微雨情況下88.2~107.888.2~107.8使用雨胎時,中雨情況下112.7~122.5112.7~132.3使用雨胎時,大雨情況下151.9~161.7147.0~166.6根據車子的特性,配合當時的路況、路麵和氣溫,來調整前後左右輪胎實際所需的氣壓,才能得到最佳的比賽成績。

三基本知識

1.卡丁車賽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125cc或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形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卡丁車比賽前的場地檢查、車輛技術檢驗、比賽組織工作十分嚴格,與一級方程式大賽一模一樣,車輛所有的油料都必須經過專門的化驗測定。

2.卡丁車等級

卡丁車也像方程式賽車分成幾個等級,初學乍練的你,可以穩坐80cc無級變速賽車,驅車60公裏/小時以內。經過一段時間的駕駛,當你找到車感時,便可駕駛90cc賽車高速(100公裏/小時)前進。如果這還滿足不了你的極速快感,可以報名參加俱樂部的培訓,在累積8小時的培訓後,便可獲得北京市汽聯頒發的車手證書,成為會員,開始體驗150公裏/小時的100cc比賽型卡丁車,向職業高手進軍。各個級別卡丁車的區別:

級別發動機汽缸容積變速箱超A級/A級方程式單缸旋轉進氣閥發動機,風冷100cc無變速箱C級方程式單缸自然進氣風冷或單缸單循環水冷發動機125cc3~6個檔的變速箱E級方程式單缸或雙缸自然進氣風冷或單循環水冷發動機250cc至少3個檔的變速箱國際A級單缸簧片進氣閥發動機,自然進氣風冷100cc無變速箱國際A級少年組單缸活塞進氣發動機,自然進氣風冷100cc無變速箱,帶離合器國際C級單缸二行程直接進氣簧片進氣閥發動機,單循環水冷125cc3~6個檔的變速箱國際E級單缸自然進氣風冷或單缸單循環水冷發動機250cc至少3個檔的變速箱3.場地的信號

(1)燈光信號

①紅燈:禁止通行,停止行駛。

②綠燈:發車。

(2)信號旗

①綠旗:發車。

②藍旗:有人要超車。

③黃旗:有危險,減速,禁止超車。

④白旗:緩行。

⑤紅旗:結束行駛。

⑥黑白方格旗:比賽終止。

4.駕駛卡丁車必須遵守安全規定

車手必須帶頭盔,係緊頭盔皮帶。

長發必須壓在頭盔內。

注意左腳蹬是刹車,右腳蹬是油門。

左腳不要一直壓在腳蹬上,以免磨壞刹車片。

右腳加油不要過猛。

沒有把握,不要強行超車。

服從場地工作人員的指揮。

不得逆向行駛。

在賽道上發動機熄火,舉手示意,請工作人員協助。

結束行駛時舉手示意,進入停車區。

四基本技術

1.卡丁車彎道技術

卡丁車場的賽道設計是以彎道為主的。隻有在彎道上才真正體現出一個車手駕駛技術的好壞,所以掌握彎道的駕駛技術,是卡丁車入門的關鍵。因為卡丁車底盤的離地距離隻有3~4厘米,車手的駕駛視線很近,所以轉彎的基本要領,首先是獲得和保持良好的視線。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隻盯著車子前麵一點,那就很難平滑地通過彎道。特別是在通過複合彎道時,通常應該把視線放到下一個彎道的位置。在彎道中要記住自己車的大小,要有良好的車感。因為卡丁車的後輪距寬於前輪距,所以在超車和躲避障礙物時,一定要為後輪的通過留下足夠的空間。轉彎時腳踏的動作也非常重要,在轉彎處要巧妙地使用油門,盡量不踏刹車。長時間地踏油門的操作是需要刻苦的訓練才能獲得的。在通過中高速彎道時,刹車是不重要的,而需要方向盤保持一定的方向,平滑地踏著油門,不要讓速度慢下來。當你在轉彎處感到腰被甩向外側時,應該把身體向內側稍微彎曲。在行駛中,最好保持刹車或加速的腳踏狀態,不要有惰性行駛的時間。方向盤在車體進入彎道時穩穩地改變方向,然後踏著油門,平滑地通過彎道。

(1)高速彎

過彎之前,盡量靠賽道的外側行駛。開足馬力,對準彎心,轉動方向。你的車可能會有一些側滑,雙手握緊方向盤輕輕抖動,抱住彎心並保持卡丁車的平衡。記住,設法使你的駕駛線路的彎心和賽道內側的幾何彎心相切,即所謂抱住彎心。

(2)U型彎

U型彎相對難一點,但它仍是卡丁車最基本的彎道技術之一,一定要好好掌握。在進彎之前的直路末端,把正方向,猛踩刹車。鬆開刹車後再轉動方向。進彎時,輕帶油門保持發動機一定的轉速。卡丁車一滑到彎心附近,立即打正方向,猛踩油門,以盡可能平直的弧線加速出彎。整個過彎過程要動作連貫,一氣嗬成。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多多練習,一旦熟練掌握,會大大提高你的單圈成績。實際上,進彎時,就要想好出彎的路線,並根據出彎線路和過彎的彎心調整卡丁車的過彎過程。用足賽道的寬度,走半徑最大的線路。

2.卡丁車的路線選擇

為了提高速度,與彎道技術同樣重要的是最佳路線的選擇。路線的選擇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比較幹淨利索的路線,而不是拖泥帶水,重複多餘的動作。尤其是在比賽中,最好的路線,是選擇能夠順利通過的路線。所謂賽道,是由直道和彎道構成,在彎道中又有“Z”型彎道、“S”型彎道和複合型彎道。而在專為卡丁車設計的賽道上,合理地運用彎道的半徑,長度,盡量少減速,盡可能保持多一些的直線行駛,就是所謂的基本路線的選擇了。在“S”型彎道上,理論上可以將此彎道視為直線的路線通過,此時,貼著第二彎道的內側行駛,取這個路線是非常理想的。而在“Z”型彎道上,為了進入彎道,無論如何必須緊急調整進彎的角度,因為“Z”型彎道是由兩個將近直角的彎組成。具體的方法是,在短直線的盡頭,猛的用力刹車、打方向來改變車的方向。利用刹車造成的瞬間側滑來改變方向,通過方向盤反向操作以及對油門的控製來決定滑行的方向。當然重要的是控製住車體的滑動,盡管車體左右搖晃也不要放開油門。

3.卡丁車超車技術

最好的超車方法是在過彎之前進入對手的內側行駛,比對手晚一點刹車以搶在對手的前麵進彎。這時,你雖然跑的不是最佳線路,可在出彎時你卻在前麵占據了你的對手的線路。使你的對手不能以最佳線路和最快的速度出彎,隻能跟在你的後麵。所以最好的防守線路是不要在你的內側給對手留有行駛的空間,防止對手在內側超越你。然而,要小心對手在你跟近時向內側切入,這被稱為“關門”戰術。為防止被對手關門,你必須在關鍵時刻果斷插入,與對手並排或超過一個車頭。至少要讓對手感到他無法關住你,不能阻擋你超車。如果你的對手進彎時把得很緊,而在其他地方的防守線路有問題,你就有可能走與對手不同的線路過彎,過彎心後迅速插入對手的內側與對手並排行駛並超越他。當下一個彎道的方向與現在的彎道方向相同時,這個方法特別有效。因為即使你無法超越對手,但你已經在他的內側,隻要保持住,你就能在下一個彎道超過對手。如果你的對手防守得很好,你可能必須從外側超車。超車時和對手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跟得太近,你會被前車的車速所限製,無法在適當的時候加速。當你的對手防守過彎時,你按最快的線路行駛,如果速度足夠快,就能在出彎時從對手的外側超車。切記,沒有絕對的把握,盡量不要從外側超車。

最後,如果你不能幹淨利落地超越對手,那麼跟在對手的後麵,仔細觀察,判斷在哪一個彎道你最有機會在內側超過他。接近那個彎道時,做出從外道超車的企圖。兩三圈之後,對手就可能往外開一點兒,試圖阻擋你從外側超車,這時他的內側就會留有足夠的空間讓你順勢溜進。把握機會,果斷超越,把對手甩在後麵。

登山

一裝備介紹

對於評估哪些裝備是緊急裝備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攜帶不夠無法應付突發事故,帶多了又增加背負重量,也不舒服。一般會出現的一些特殊情況有遲歸、耗盡體力、惡劣天氣、夜行軍、人員受傷或生病等,這類狀況通常是連續發生,如遇惡劣天氣可能出現耗盡體力或迷路從而導致遲歸、露宿等一連串的情況。不論行走於任何路線,有些裝備是基本的必需品,它可確保遇到緊急或未知的情況讓你安然度過。而哪些裝備是基本裝備需盤算清楚,因為帶多了會增加背包的負重並減緩行進速度。下列是大多數的登山者公認的必攜的基本裝備:登山包、睡袋、地圖、指北針、頭燈(含備用燈泡與電池)、備用糧食、備用衣物、太陽眼鏡、瑞士刀、火種、打火機、急救箱。

1.登山包

挑一款你得意的戶外運動背包。對於酷愛登山的人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比擁有一個舒適、美觀、實用的背包更為重要的了。

(1)背包的特征

①背包使用的材料經過防水處理,而且十分耐磨。

②背包的背帶寬而厚,並且有分擔背包重量的腰帶。

③大的背包都有支撐包體的內鋁架或外鋁架,小的背包背部都有支撐包體的硬海綿或塑料板。

④背包在標牌上往往寫明用途,如“MadeforAdventure”(為冒險而設計)、“OutdoorProducts”(戶外專用產品)等。

(2)背包的種類

①登山包。有兩類:一類是體積在50~80升之間的大背包;另一類是體積在20~35升之間的小背包,也稱“突擊包”。大登山包主要用於登山中運輸登山物資,小登山包一般用於高海拔攀登或突擊頂峰。登山專用背包是為應付極端環境的,製作考究而獨特,一般包體瘦長,包的背部按人體自然曲線而設計,使包體緊貼人的背,以減輕背帶對雙肩的壓力。這類包都經過防水處理,即使在大雨中也不會漏水。此外,登山包除用於登山,在其他探險運動(如漂流、穿越沙漠等)和長途旅行中也被廣泛使用。

②大型背包。隻要是隔宿的登山活動就需要大背包,前人曾說“你的家就在你的背上”,吃的、喝的、用的、睡的所有家當都放在這麼一個背包裏。大背包依照外形可分為內架式(即俗稱直式背包)及外架式(俗稱鋁架背包)兩大類。直式背包主要依賴背包內部靠近使用者背脊的架子支撐、其內支架會隨使用者骨骼而彎曲、隻要打包得當,整個背包重心會隨使用者移動,十分符合人體工程設計。鋁架背包表麵積大且一般腰肩部設計不良、往往一負重就令人腰酸背痛,更別說是鑽箭竹林或穿越其他困難地形了!但是鋁架背包隔間良好且大小口袋多、整理打包起裝備來十分方便是其優點。直式背包在我國有進口及國產兩種價位,建議購買容量介於60~80公升大小之間,進口價位介於1500元左右的,而國內產品則從200~500元不等。進口背包都有使用保證且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改款或創新。國產背包並無提供使用保證且大多抄襲國外名牌背包之外型,品質不穩定而小毛病頻繁是其缺點。鋁架背包較不適用於登山或長程縱走,如果隻從事於露營或開闊地形的健行路線倒也是不錯的選擇。市麵上可選擇的鋁架背包絕大多數是國產貨,價位介於200~500元之間。注意使用大背包一定要有防雨、水的措施,可加罩防水或在背包內作防水處理。

2.頭燈

頭燈或手電筒是相當重要的裝備,但不用時必須取出電池避免被腐蝕,少數的頭燈具有防水性甚至抗水性,若你認為防水相當重要就買此類的防水燈。頭燈座需要有一片舒適的軟墊,有些是如筆狀掛於耳旁。燈座的開關須耐用,不要出現置於背包會自行開啟浪費電能等情況,燈座的開關設計最好是一個凹槽,若你覺得行進過程會出現問題最好用貼布緊貼,並取出燈泡或電池。最好選用燈焦距可調式的頭燈,當你於帳篷內處理事務可用漫散光以便擴大光線照射的範圍,若是行進間可調為單束直射光讓光線照得更遠。燈泡不是可以耐用很久,最好攜帶備用的燈泡,使用如鹵素氪氬等燈泡會產生熱且比真空管燈泡亮,雖然使用會是高安培數和縮短電池的使用時間。大多數的燈泡會標識安培數於底部,而一般的電池容量為4安培時,它等於0.5安培的燈泡能工作8小時。堿性電池是最常用的電池,它的電能高於鉛電池,但無法充電,處於低溫0度時隻有10%~20%的功率,使用時電壓會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