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所謂教師的思想行為,就是指在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影響下的各種自覺的能動活動,即教師所具有的生機、態度、情感、意誌等如何控製、引導、調節教師在培養人的活動中的行為。具體而言,教師的思想行為可以包括:個人的政治理想,生活信念、道德觀念、政治覺悟、個人利益等。
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
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是教師行為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於教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麵的要求。教師的政治理想、生活信念、道德觀念以及動機、態度、情感等都要受製於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基本內容有:
1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理論。這是人民教師一切行為的指南;
2共產主義理想。教師要樹立崇高的政治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終生的堅定信念;
3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人才的培養是個長期的複雜的事情,需要教師勇於獻身、甘當人梯;
4艱苦奮鬥的創造精神;
5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因此,就要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也就是說,教師要竭盡全力教好學生,把他們培養成“四有”新人。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教師身上的具體體現。
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基本特征
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教師思想行為規範具有鮮明的方向性:任何社會都要對教師的思想行為進行規範,這種規範是社會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對教師思想行為的具體要求,它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教師是人類知識的傳播者,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是一代新人的培養者。我們實現四化的人才來自學校,而學生又帶著教師的思想影響和道德烙印走向社會,從而影響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的每一個人。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化,不僅關係到每個青少年能否健康地成長,還直接關係到四化大業的成敗,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能否興旺發達,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2教師思想行為規範具有強烈的時代性:教師思想行為規範在一定意義上屬於廣義的政治範疇,因而,它必然同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時代的或大或小的發展變化,都會在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上敏銳地反映出來。不僅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製度中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基本內容有根本的區別,即使在同一時代,同一社會製度中,隨著經濟形勢、政治形勢、社會狀況和社會主要任務的發展變化,也會引起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變化。
3教師行為規範具有獨特的示範性和表率性:葉聖陶說:“教學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與其它行業相比,教師的各種行為規範具有獨特的示範性和表率性。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更是如此。人民教師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要使學生具有共產主義理想、共產主義道德等思想素質,教師首先要以身示範,嚴格按思想行為規範要求自己,做到既要“言傳”,又要“身教”。教師個人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無論什麼樣的教科書,無論什麼樣的思想,無論什麼樣的獎懲製度都是代替不了的。
4教師思想行為規範體現了社會要求與教師個體發展的一致性。教師個體的發展,是指教師除了智力和體力的發展外,還必須具有崇高的社會理想和道德情操、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等基本內容,這其中就包含著教師思想行為方麵的內容。社會主義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社會要求,歸根結底是要促進教師個體的發展。(這裏,教師個體的發展主要指教師個體思想行為的發展)。
在教育勞動中,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社會要求,不僅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教師個體發展的需要。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社會要求與教師個體發展的一致性,主要表現在: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社會要求與教師個體思想行為的發展在內容上的根本一致;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社會要求與教師個體思想行為的發展在基本條件上的一致;遵循教師思想行為的規範的教育實踐與教師個體思想行為發展在社會途徑上的一致等。
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作用
對教師的思想行為進行規範,有利於指導廣大教師的實踐活動,增強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引導提倡積極的行為,預見控製有害的行為。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對教師的行為具有支配、調節和控製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1教師思想行為規範對教師的行為具有激勵作用。規範教師的思想行為,可以將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將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將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犧牲自己一切的精神。灌輸於廣大教師的頭腦中,以轉變和形成他們的思想觀點、立場和方法。這樣,就能把教師的行為激勵起來,在正確的思想觀點、立場和方法的指導下,把他們身上蘊藏著的力量充分激發出來,獻身於崇高的人民教育事業。從心理學角度看,激勵著人在受到激發和鼓勵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產生最高的工作效率。這一目的,通過規範思想行為和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能達到的。
2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對教師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種實踐性可以加強教師對自己行為的認識,從而對教師的行為起到導向的作用。我們知道,人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思想的反映。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對教師行為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方向性的指導作用。行為、習慣與認識、情感、意誌、信念等因素所構成的係列關係都是思想品德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它們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一般地說,行為是終端環節,行為的轉化是在認識、情感、意誌和信念的轉化之後發生;同時,人的行為習慣一旦形成,反過來又影響人的認識、情感、意誌和信念。但是,行為的“轉化”或“轉變”都離不開思想行為規範的導向作用。教師的行為當然也是如此。
3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對教師的行為具有製約作用。規範教師的思想行為,可以對教師的行為有所約束,糾正和預防錯誤行為的發生。馬克思曾說過:人們“行動的一切動力,都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他們行動起來。”然而,支配人們行動的動機,並不是頭腦中固有的,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支配行為的思想,又是要受到人們所處的社會條件、生活條件、工作條件、知識素養以及環境的誘迫等客觀條件所影響。也就是說人的行為是不斷轉化的。對教師的思想行為進行規範,可以促使教師樹立正確的思想,從而使教師改正其不良行為,促使其行為不斷向好的方向轉化。
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核心
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核心
是樹立共產主義思想教師的思想行為規範包括許多內容,其中核心是樹立共產主義思想。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要為四個現代化培養人才,為共產主義事業造就接班人。教師的思想行為如何,直接影響到人才的質量和素質。我們要培養的人才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教師要擔負起這個重任,首先自己就應該樹立共產主義思想,以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指導自己的實踐。
共產主義思想對從事任何工作的人來說都是應該具備的,而對教師來說具備共產主義思想更為重要。其一,教師具有共產主義思想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主義教育工作是一項革命實踐,教育學生不是靠“說教”,而是要以身作則,作出榜樣,以自己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熏陶。其二,教師隻有樹立共產主義思想特別是科學的人生觀,才能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奠定科學的指導思想,才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教育事業是崇高的事業,更是艱苦的事業。教育的艱巨性正體現在培養人上,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這個道理。教師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要有“園丁”、“蠟燭”、“人梯”的獻身精神,以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為重,要有為振興教育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要以“甘為春蠶吐絲盡,願化紅燭照人寰”為座右銘,把自己有限的一生獻給崇高的教育事業。所以說,樹立共產主義思想,是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核心。
教師一旦具備了共產主義思想,就會用它來指導自己的一切行為。人民教師懂得了共產主義事業的正義性和曆史必然性,就會把自己的事業和遠大的社會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培養一代又一代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而努力工作。在私有製社會裏,教師麵對純潔的青少年學生,盡管社會地位低下,但憑著自己的職業良心,還盡可能地、有選擇性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和思想熏陶。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教師則是自覺地用共產主義的道德理想來教育學生,並以自己為人民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無限熱愛學生的感情和高尚的行為去影響學生。
共產主義思想的內容
共產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動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人類社會的發展史,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狀況得出的科學的思想體係。它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它為無產階級指明了奮鬥目標和解放的道理。因此,共產主義思想從產生那天起,就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指導思想和觀察世界、研究問題的理論武器。
共產主義思想的內容非常廣泛、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它的全部內容。換言之,共產主義思想是無產階級的社會政治理想、世界觀和方法論、道德觀和人生觀等等的總和。具體而言,它由共產主義信念、共產主義理想、共產主義世界觀、共產主義人生觀、共產主義道德等內容組成。
共產主義信念。指建立在對共產主義認識和情感基礎上的思想意識,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對共產主義的真誠信仰和堅強信心。它包括共產主義的政治信念、理想信念和道德信念。共產主義的政治信念是堅信共產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全世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堅信共產主義社會一定會實現,並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共產主義的道德信念是堅信共產主義道德一定會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準則和習慣,並以完美的人格要求自己。共產主義信念是無產階級世界觀成熟的標誌,是共產主義人生觀的核心,也是促使一切革命者始終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不斷的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的強大的內在動力。樹立共產主義信念是形成共產主義思想品德的關鍵因素。
共產主義理想。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方向和最終目的,是促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精神力量,是共產主義者的人生支柱。共產主義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方麵是指將來實現的人類最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製度;一方麵是指共產主義思想體係指導下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製度而進行的共產主義運動。作為奮鬥目標和社會理想的共產主義是指共產主義社會製度。共產主義理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無產階級在革命理論指導下對社會發展和自身曆史使命正確認識的必然結果。共產主義理想作為人類曆史上最科學的社會理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全人類的最高利益,能夠促進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要經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主義人生觀的靈魂。
共產主義世界觀。即無產階級世界觀。是無產階級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和共產主義理論體係的核心。共產主義的世界觀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它總結了人類已有的認識成果,如實地反映了世界的本來麵目和發展規律,是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指導思想。共產主義世界觀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最科學的世界觀,無產階級政黨都以這種世界觀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
共產主義人生觀。亦稱無產階級人生觀。指無產階級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基本特征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科學地看待人生,堅持共產主義的道德標準,主張把追求無產階級和人民的幸福作為個人生活的目的和意義,把個人利益放在無產階級和人民的利益之後,把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它是人類曆史上最進步、最高尚的人生觀。
共產主義道德。指無產階級處理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共產主義道德吸取曆史上人民群眾的優秀道德傳統,反映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曆史上最進步,最高尚的道德體係。共產主義道德有三個基本要求:①要求人們具有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理想和革命信仰,個人的一切無條件地服從於共產主義事業,必要時要為共產主義事業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②要求人們具有徹底的革命精神,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全人類的解放鬥爭,決不被暫時的黑暗和困難所嚇倒;③要求人們具有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等高貴品質。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特征是集體主義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在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共產主義道德將成為人們普遍的道德規範。在現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共產主義道德的具體內容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不計報酬,為社會造福和勞動態度等。
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
堅定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
教師思想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謂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就是指建立在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認識和情感基礎上的思想意識,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對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社會主義一定會戰勝資本主義的真誠信仰和堅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