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政治思想行為
教師政治行為的涵義和作用
政治行為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屬於上層建築範疇,其表現形式為代表一定階級的政黨、社會集團、社會勢力在國家生活和國際關係方麵的政策和活動。政治行為是人類行為的一種,政治行為可以包括所有的政治思想、政治言論、政治態度、政治信仰、政治行動、政治運動及其各種政治活動,它所指範圍之廣,幾乎包括整個政治現象,包括個人或團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種種政治現象。簡而言之,政治行為是在政治情境中的人類行為,它既包括可見的政治行動,又包括隱藏在人們內心世界的反應;既包括個體的政治行為,又包括團體的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普遍存在的行為。從縱的方麵來說,無論是奴隸主國家、封建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存在著政治行為;從橫的方麵來說,政治行為幾乎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任何人都不能逃避政治行為的規範。廣而言之,所有的政治現象都是行為現象,一切涉及政治的活動都是政治行為。政治行為是有關權力的行為。政治的核心和細胞是政治權力,治人和治於人、管理和被管理、命令與服從、強製與被強製,都是一種權力關係。政治行為是有目的性的行為。人的行為不同於動物的活動。動物的活動是一種本能,人的行為則是有自覺意圖、有意誌支配的,因而是有目的性的。人們的政治行為,都是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努力。比如,各政黨都有其政治綱領,每個黨員都有實行綱領的義務;國家行為的目的,無論是行使政治職能、進行社會管理和服務性活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經濟上占統治地位階級的利益。
教師的政治行為
教師的政治行為是教師政治行動表現的統稱,它是在教師的職業勞動中引伸出來的。它一般包括政治態度、政治覺悟、政治品質、政治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教師的政治行為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由一定的經濟關係所決定,為社會上一定階級服務的。我國教師的政治行為一方麵,它反映了社會主義教育的特點,另一方麵它又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製度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精神。因而具有明顯的階級性。教師的政治行為的階級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第一,用什麼樣的道德來教育、影響學生;第二,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的中心任務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條件。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被消滅,但階級鬥爭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有時甚至激化。馬克思主義十分重視政治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麵的巨大影響,認為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它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教師的政治行為是最重要的行為,它指導和影響著其它各種行為。
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引路人,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修養,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全心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簡而言之,教師應有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強烈的社會主義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應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堅持原則、崇尚真理。
教師的政治行為規範
教師政治行為規範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政治規範的總和。為了實現黨和國家的政治目的,堅持教育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為了傳播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了保證社會主義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針的貫徹實施,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各級各類教師規定的必須共同遵守的政治行為規則、標準和方向。教師是承擔教育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同黨和國家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每一名教師的政治行動、言談舉止都必須符合政治行為規範;任何教師都應在規定的政治行為規範以內活動,絕不允許超越政治行為規範的隨意行動。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各級各類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是國家對公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政治行為,決定和影響著民族的興衰,精神文明的建設,國家的未來。因此,在政治覺悟上,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信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有頑強的革命意誌和樂觀主義精神等。在現階段這種政治覺悟應具體表現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擁護並積極貫徹執行黨中央進行的各項重大改革,堅持一切工作都自覺地服從於和服務於黨的總任務、總目的。在政治品質上,要堅持革命原則,忠於黨、忠於人民,不見風使舵,不徇私情,要襟懷坦白,光明磊落,不陽奉陰違,不投機鑽營;要敢於堅持真理,勇於修正錯誤,不文過飾非;要有寬闊胸懷,不拉幫結派,不以個人一時的好惡去待人。在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上,要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分析方法,運用黨的方針政策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和熟悉教育領導機關、學校及有關部門對學生管理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規章製度。必須遵紀守法,服從政令、服從組織,為人師表。
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的基本特征
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的最基本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1)政治行為規範具有原則性和方向性。政治行為規範是關於教師政治活動的原則和規矩,是教師維護和宣傳黨和政府的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線的行為準則。政治行為規範的這種原則性和方向性,決定了它在教師的各種行為規範中,居於首先的和重要的地位。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所要處理的關係是上層建築的關係,包括階段內部的關係、階級之間的關係、民族關係和國際關係等。其表現形式為代表一定階級的政黨、社會集團、社會勢力在國家生活和國際關係方麵的政策和活動,無產階級政治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奪取政權以後,把社會主義推向前進,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根本的政治任務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了實現這一根本政治任務,黨的十三大進一步明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政治路線,明確黨和國家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這也是教師必須遵守的政治行為規範,它是國家意誌的反映,人民利益的體現,是最根本的政治行為規範。政治行為規範的這一特點,要求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中,要同黨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維護和宣傳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2)政治行為規範具有嚴肅性和強製性。政治行為規範是關於教師政治原則、政治方向方麵的規矩,是一項極為嚴肅的規範,而且政治紀律、組織紀律、法律法規和政治原則又都具有強製性,並具有懲戒的作用。紀律的強製性是依靠政府和各級單位的組織力量保證實施的,是以教師自覺服從和遵守為前提的,采取自覺和強製相結合的手段,主要靠教師的覺悟、自覺性、對國家的信任、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來維護。因此,在執行紀律時要重視教育說服工作,但當教師觸犯了法律成為違反憲法行為,就要采取法律手段對其進行強製。(3)政治行為規範具有廣泛的約束性。教師的每一行為規範的約束力,僅限於教師在某一方麵的活動,隻有政治行為規範不同,它不僅約束著教師的政治行為,對教師的其它行為也有約束作用。政治行為的這一特性,是由政治行為的本質特點和作用所決定的。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他的一切言論、舉止、行動都必須限製在黨和國家的政治主張和政治原則允許的範圍內。其政治行為、政治言論要符合政治行為規範,要受政治原則、政治紀律的約束。教學行為、語言行為、儀表行為、人際關係行為等要符合政治原則的要求。教師的各種行為規範,都要以政治行為規範為基礎,都要受政治行為規範的製約和約束。
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的作用
教師的政治行為主要通過服務於教育及培養人對社會發生作用。生產關係的性質決定著教育和教師的政治行為的性質。同時教育和教師的政治行為對經濟基礎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又有著反作用。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政治行為通過社會主義教育、通過培養一代新人對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保證我國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列寧曾經指出:“在任何學校裏,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個方向由什麼來決定呢?完全隻能由教學人員來決定。”(《列寧論教育》,第52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增強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自覺性。使學生認清堅持改革開放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民主與法製的關係,堅定他們的信念,成為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否則我們的學校就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改變社會主義性質。(2)引導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舊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決不可能隨著舊製度的推翻而自動地退出曆史舞台,在現實社會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殘餘和資產階級思想等不利於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消極因素。所以,教師政治行為的作用是使青少年健康成長,加強學校中的政治教育,對社會影響加以篩選,注意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真假、善惡、美醜的能力。(3)通過學生影響社會。教師勞動的“產品”是人,教師政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教師所培養出來的學生而實際體驗出來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所培養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這種新人對社會的安定團結,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是很大的。表現在: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學生所具有的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學生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等,必然會對他的同學、鄰居、兄弟姐妹發生影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必然會在工作崗位上對周圍發生影響。(4)通過教師親自參加社會活動而影響社會。許多教師,懷著對革命的強烈的事業心,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或著書立說,或發表演講,或投書報刊雜誌,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共產主義道,宣傳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四項基本原則,有力地促進對社會環境的改造。教師的政治行為規範對家庭、親戚、鄰居也有很大影響。
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的核心
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的核心
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教師的政治行為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關係決定的,必然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明顯反映了社會主義教育的特點,反映了社會主義學校的培養方向,為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製度服務。之所以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的核心,是因為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前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規範教師政治行為的指導原則。(1)教師的政治行為規範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這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和要求決定的。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製為基礎的,隻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體現國家的意誌和人民的利益,才能有人民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理想,才能保證進一步完善無產階級的政治製度和經濟製度。教師政治行為規範帶有明顯的為黨、國家、理論政策服務的目的性和傾向性。在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必然堅持公有製為主體的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根本製度;堅持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人民是國家主人的人民民主專政製度,而不能搞資本主義的那種議會製度;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領導,而不能搞多黨製、輪流執政,不能改變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必須用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我們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這些教育要靠教師政治行為規範去貫徹執行,在實踐中要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的核心,並充分認識和理解這個核心,自覺地堅持這個核心。(2)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為政治基礎服務,四項基本原則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前進的共同政治基礎。四項基本原則體現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社會主義製度代替資本主義製度,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共產黨領導代替資產階級政黨領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代替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統治,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四項基本原則代表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已經把自己的命運同社會主義聯係在一起。人民民主專政,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深受人民的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它最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能夠把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力量集合起來共同前進。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思想體係,是已為全國各族人民接受的科學理論。所以教師的政治行為規範為政治基礎服務,其核心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3)四項基本原則是規範教師政治行為的指導原則。教師的政治行為必須體現無產階級的意誌和利益,符合國家、政府的要求,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這就必須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指導,具體規範教師的行為。教師的政治行為規範法律依據是憲法及政治法律法規,其指導思想同憲法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義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是我國的根本製度。這些規定,闡明了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公民必須遵守的活動原則,當然也是教師必須遵守的政治基礎,所以,規範教師的政治行為必須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核心。教師是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必須積極宣傳、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同黨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教師的政治行為,隻有符合四項基本原則的要求,才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同黨和國家保持一致。才能挫敗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夢想,所以說,教師政治行為規範的核心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