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今世界正麵臨著深刻的變化,其中非常顯著的特點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幹,這種形勢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都是非常嚴峻的。它意味著今後各國間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方麵的競爭,而這種人才競爭不僅表現在人才的數量方麵,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人才的質量方麵。因為知識的生產與科技的進步都來自人的創造發明,而這些創造發明又來自人的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是人類的極其可貴的一種特質。
如何在科學研究及生產部門建立創新機製與體係,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現已引起政府及各有關方麵的注意。這裏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培養人的創新能力。這實質上是一個教育問題,是當前教育科學麵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們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結合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培養創新能力這個問題就顯得更為重要了。這是因為我國教育傳統一向片麵強調讀書而忽視創新,過去幾乎把讀書作為受教育的同義語。讀好書就有了一切,讀書可以做官,可以出人頭地。為了把書讀好必須下苦功夫,如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了讀好書甚至可以“頭懸梁錐刺股”。至於“百工之事”再好也無非是“奇技淫巧”,是讀書人所不屑一顧的。孩子們隻要好好聽大人的話,就是乖孩子;長大把書讀好就有出息。所有以上這些思想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當然,讀書本身是件好事,但是伴隨讀書而產生的以上這些思想,卻產生了很大的負作用。它們和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產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則是格格不入的。因此,要提倡培養創新能力,就必須對以上思想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進行批判,徹底轉變思想觀念。顯然這是,項極為艱巨的任務。
為了完成上述的這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教育科學工作者必須付出大量的勞動,做好兩個方麵的工作:一方麵屬於理論的提高與普及,另一方麵屬於具體方法的探討與推廣。
所謂理論的提高與普及,意思是說,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要根據時代呼聲與中國國情,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從哲學、曆史、社會學、心理學等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提出有說服力的論證,並在不同層麵上做出深入淺出的表述,使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成為整個教育科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貫穿在教育目的、課程、方法。管理等整個教育過程之中,包含在“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等重要教育概念之內。這樣不但會使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者對之有明確的認識,而且也會使廣大社會人士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尊重創新的意識。當然要完成這一艱巨任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本此方向努力去做,肯定會收到越來越明顯的效果。
所謂具體方法的探討與推廣是針對廣大教師來說的。因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雖然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廣大社會人士的關注,但最後還是要落實在教學工作上,“而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則是教學工作的直接承擔者。因此教師對於這項工作就不能停留在一般認識的水平上,而必須具有一定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與藝術。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水平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來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進程,並且根據教學進程中的具體情況來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能力。隻有教師具備了教學上的創新能力才有可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對此也必須有深切的認識,並千方百計地參與這項重耍實踐。但是光憑教師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教育科學研究人員也應該參與這項偉大實踐,與廣大教師一道進行探討,發現有好的苗頭就加以總結並大力推廣。在這裏各級教育刊物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例如《教育研究》這份在全國教育界具有相當權威性的刊物,就可以優先刊登一些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的、能夠激勵發揮創新能力的文章,或者從各地的刊物上直接選載一些培養創新能力的實例性的文章,使一個教師的創新成為廣大教師的財富。廣大教師如能循此軌道全力以赴,“那麼我們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質量就一定可以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隻有教學質量的水平提高了,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質量的人才來。
146 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