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守住誠信,才能做成大事(5)(1 / 3)

在銷售、定價、招標、融資等許多環節上,企業的確需要作出策略選擇。或許我們可以置疑的是博弈論的假設前提,在當代社會中,不可能出現毫無溝通的交易背景,任何一家企業,因為市場遊戲規則的限製,不可能不像經濟學家弗裏德曼所說的,“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遵守表現為法規和倫理習俗的社會基本規則。”隻是遵守的主動性不同、程度不同,即便是一個可能或已經違背誠信原則的企業,也並非在生產、銷售、流通、管理等所有環節都能如此。然而,即使是在今天信息化高度發展而必然有所溝通的背景之下,信息不對稱仍然存在。這就難免出現企業決策中,如約瑟夫?阿克爾、邁克爾?洛夫等經濟學家所指出的由於信息不對稱而給企業家帶來的道德投機和道德風險。

對於主動將誠信作為倫理原則和發展戰略的企業來說,其阻礙仍然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麵,對此,學者霍爾斯特?斯泰因曼和阿爾伯特?勒爾作了如下論述。其一,製度壓力。所謂製度壓力是指由於製度建設存在的空白及缺陷對於遵守誠信的企業在競爭中造成壓力。市場競爭驅使企業不得不放棄倫理原則來確立競爭優勢。按照布裏夫斯的說法,如果所有其他的競爭者都嚴格遵守一定的道德標準,那麼一些行事相對不道德、而又沒有受到製裁的人就會在競爭中建立優勢。由此,競爭造成了一種壓力,使人因競爭之故而逐步地適應較低的道德標準。如果法律或某些具有製裁力的行業準則不能阻止這一過程,不講誠信也就在所難免了。

許多調查都表明,企業家(經理)的倫理標準從總體上來說是消極的,而且在年輕人的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隻要事關企業的生死存亡,誠信原則就會棄置腦後。機會主義選擇固然有外部競爭壓力的原因,但根本上,還是因為企業家(經理)在利潤和道德原則的天平上更傾向於前者。交易的目的是獲利,企業家(經理)的座右銘是:“沒有永遠免費的晚宴”、“要想成功,就要付出代價”、“要想達到目的,就可以不忌諱不正當手段”等等;機會主義者的典型特征是“自我中心化”傾向,所以,庫利說,“使經濟動機一直處於較低層次道德水平上的主要原因是這樣一種信條:它認為個人主義是我們在生活領域所有所需要的或所希望得到的東西。”另一位學者馬克格勒進一步肯定道:“如果對人們在其個人私利和普遍聲稱所信奉的倫理價值觀發生衝突時的行為方式進行全麵係統的測試,會得到怎樣的結果。許多時候,實際上是大多數時候,追求私利的理論會獲得勝利。”

責任麵前,不可退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有些責任是與生俱來的,有些責任是因為工作、朋友而產生的。對家人的責任,有孝敬父母的責任、養育孩子的責任,這些責任是每個人推脫不掉的,是與生俱來的。當然,工作中也有工作責任。但是很多人不能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責任的範圍,要麼是不負責任,要麼就是責任心過重,這兩個極端都不利於自己的發展。生活中承擔的責任我們姑且不論,但在商業氛圍裏要倡導承擔適當的責任。

一、承擔責任就是承擔光榮

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承擔責任,我們要習慣首先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是我承擔這個責任,而不是別人?你承擔責任是因為你有能力,才有承擔責任的機會。

一定要樹立起承擔責任光榮、推卸責任可恥的觀念。一個人承擔的責任越大,說明他的能力越強,公司對他越重視,今後在公司的機會就會越多。很難想象一個不想、也不能承擔責任的人會有好的發展前景。

還要有承擔責任的膽量,既然老板給了你這個機會,就要抓住,不要推脫。要有信心做得好,做錯了也沒有關係,換個環境還有機會。如果不敢承擔責任,那麼機會不會主動找到你的頭上,成功一定不是屬於你。

二、隻承擔適當的責任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但是他們還堅持一個原則,就是隻承擔適當的責任。隻承擔適當責任就是承擔由職位限定的責任。對於一個普通的員工,思考公司的發展不是自己的責任,那為什麼要在下麵評價呢?

“我認為公司要向零售領域發展,否則再過幾年,我們這樣的批發商的存在一定就會受到威脅。公司已經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會了,看著讓我心疼,公司一直沒有動作我很著急。我要在適當的時間找老板溝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