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三個好處是,可以調動潛意識為學習服務。潛意識的特點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都有這樣的體驗:心裏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嘴上也在說,貪玩兒不利於學習,今後不再貪玩兒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貪玩兒了。為什麼會這樣?這實際是潛意識在支配他,是他的潛意識中有一種強烈的玩兒的渴望。一個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對學習有一種親和心理,他從心底裏把學習當成了第一需要,當成了樂趣,不學習便難受,別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將、玩遊戲機或保齡球,他會感到沒意思、無聊、難受。即使出於身體鍛煉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場作戲,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終在學習上,甚至連睡眠做夢的內容也都與學習相關。這也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
潛意識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時候,甚至在睡眠的時候產生靈感,都是因為他的潛意識與外界刺激,與自己不懈尋覓、孜孜以求、長期探索的問題之間保持著必然聯係。劍橋大學的哈欽森在他的調查材料中說:有70%的學者承認在自己創造性的科研活動中,夢境發揮了重要的啟示作用。現代科學之父——笛卡爾認為,自己1619年11月10日晚上3個互不聯係的夢造成了他生活的轉折,夢境使他形成了關於方法論和數學物理方麵的基本概念。1865年,德國的化學家凱庫萊坐在顛簸的馬車上打瞌睡,夢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結構之謎。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也是在夢中看見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為什麼兩位化學家能夠夢見苯環、元素周期表而普通的農民、商人卻夢不到?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前者具有這方麵的潛意識而後者沒有。
二、努力養成學習習慣
了解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人生的意義與作用以後,很有必要搞清楚應該著力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這裏介紹5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大家努力的方向。
1、一心向學的習慣
一心向學的習慣,是所有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你就會自動自覺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萬事萬物都與學習聯係起來,你的感觀便會成為知識信息的掃描儀和接收器,你的大腦便會成為容納知識百川並且對其進行過濾、加工、再造的法寶。同時,你會感到生活到處都有樂趣。
具有一心向學習慣的人,能夠充分地利用時間。這種人,在看書看報看電視乃至做一切事情時,都能把注意力的“光圈”調到與學習相關的“目標”上去;能夠利用所有的閑暇時間直接或間接地做與學習相關的事。隻要你注意觀察就不難發現,知識分子、尤其是有所追求的知識分子,在看電視時大多傾向於看與知識、信息、時勢相關的節目,看與自己所從事的業務相關度大的節目;而一般工人、農民則喜歡看武打、槍戰、歌舞、雜談之類的節目。對電視如此,對其他傳播媒介也是一樣。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曾經講述過一段他親身感受的故事:在機場候機室裏,廣播裏傳出了飛機因故遲飛兩小時的消息。一般乘客心急如焚,怨聲疊起;而魏老師則心靜如水,同平時在辦公室裏一樣,利用這兩個小時構思文章。有一心向學習慣的人,通過這種日積月累,時間轉化成了知識,知識轉化成了智慧,逐漸形成了優勢。
具有一心向學習慣的人,最能調動潛意識的作用。科學家巴斯德說:“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一心向學的頭腦便是有準備的頭腦。同樣是水壺,普通人燒出的是開水,而瓦特卻燒出了蒸汽機;同樣是手被草葉子拉破了,普通人隻會想到埋怨草的無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魯班卻想到了發明鋸;同樣是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果農見了隻感到心疼,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造成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答案隻有一個:就是因為瓦特、魯班、牛頓平時一心向學,所以,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們靈感的火花。
2、專心致誌的學習習慣
專心致誌的學習習慣,是大家必須養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旨在告訴人們學習時不可一心二用。
心理學上曾有人做過對比研究:請來兩組知識能力大致相同的學生,讓第一組的同學邊聽故事邊做簡單的加法習題,而第二組也做同樣的兩件事,但是兩項內容分開進行。同樣的時間後,檢查加法題的成績,並請每個人複述聽過的故事。結果是:第一組習題與複述的錯誤率都明顯高於第二組。由此看來,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時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質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當場實驗: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筆,一手畫圓兒,一手畫方,雙管齊下。其結果必然是圓也不圓,方也不方。古語“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