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與其虛度、浪費和濫用人生,不如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主動向著目標進軍,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活力與激情,勇敢地接受挑戰和改變自我獲得成功的前提,也隻有這樣,才能描繪出一幅美麗而完美的人生圖畫。
人一旦有了夢想,有了目標,人生就變得充滿意義,一切似乎都清晰明朗地擺在你的麵前,什麼是應當去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去做的?為什麼而做?為誰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麼明顯透晰。而什麼都不去做,隻想靠別人,將根本沒有改變的希望,人的一生變化,都是源於自己的創造。機會有時潛伏在你努力的工作和學習中,有時徘徊在無人注意的境地裏,你假如不用苦幹的精神,努力去尋找,不是失去機會,而是失去信心。
人生是屬於自己的,是自己選擇生活的方式。必須靠自己去開拓,積極主動去爭取,是使自己的人生好轉的開始。
成功,是健全的人生應該具有的積極主題。
一位姑娘伸手去摘一朵盛開的玫瑰。突然,幾根尖刺紮入手指,她趕快縮回手,哭喪著臉說:“為什麼每朵花下都有刺?”
學習上我們也有過相同的境遇。當我們確定好一個目標後,起步走,目標總是輝煌奪目的,但這路途上卻是那麼漫長及崎嶇。有人問:“為什麼成功總是那麼難?”
是啊!世上沒有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的成功。成功需要代價,不忍受一定的疼痛,就不能摘取成功的花朵。
在學習上,不付出辛勤的汗水就無法成功。“學海無涯苦作舟。”有人不能忍受奮鬥途中的艱辛,怕被花刺刺傷,望著成功之花退縮;有人則不怕艱辛,忍受學習途中的種種困難,用汗水鋪成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雖然他那舉起鮮花的雙手已血跡斑斑了,但,他畢竟成功了。
老子說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就像蓋房子一樣,首先必須打好地基。學習也如此,要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就必須重視基礎,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意大利畫家達?芬奇也是從畫蛋入手,後來成為一代宗師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騏驥千裏,非一躍之功。要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還要學會積累。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每研究一個科學問題,總是事先收集大量資料。他去世後,人們在他書房中發現他親自摘抄的筆記竟達2.5萬多本。
美國著名商人拜克說過:“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要靠深厚的興趣。”可見,培養學習興趣也是學習的關鍵,它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是任何行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哥白尼從小就向往“要星空跟人交朋友”;諾貝爾被炸得血流滿麵卻興高采烈;法布爾為了觀察螞蟻,可以在地上從早趴到晚。許多名人就是我們學習的最好例子。
要獲得成功,須重基礎,須會積累,須善思考,須有恒心,在這之中,更須付出代價。
“每朵花下都有刺”,沒有一種成功不需付出代價。我們要有信心、勇氣和毅力,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勤做小事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好的習慣,好的品質,要靠日積月累。成功的輝煌,來自平常的學習和訓練。切莫輕視小節和小事,因為什麼東西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善於從小事做起,把它們一件件做好,這才能做成大事。
一、成功從小事開始
伏爾泰說得好,使人疲憊的不是遠處的高山,而是鞋子裏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很有必要隨時倒出鞋子裏的那粒沙子。
生活中,將你擊垮的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而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不少人都有著這樣的體驗:當災難突然降臨時,人們常會因為恐懼、緊張,本能地產生一種巨大的抗爭力量。然而,當困擾你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你可能就會束手無策,因為他們是生活的細梢末節,很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無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
一個人要建功立業,也需要從一件件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正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那種視善小而不為,認為做善小之事屬於“表麵化”與“低層次”的眼高手低的人,那種長明燈前懶伸手、老弱病殘不願幫的“不拘小節”的人,要成就偉業很難。一個有誌有為的年輕人,必須自覺地從身邊的“舉手之勞”做起,即使做一件很微小的好事也比視善小而不為的人強,因為“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從前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裏,有一個小職員名叫阿基伯特,他在遠行住旅館時,總是在自己的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要寫上那些字。他因此被人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名譽,我一定要見見他”。於是他邀請阿基伯特共進晚餐,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伯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