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經營自己人際關係的力量(2)(1 / 3)

五是對生產和生活秩序的影響。和諧而積極進步的人際關係,可以激發人們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無私奉獻、相互協作的精神,使人們在和睦相處的環境中安居樂業,在互相幫助的氣氛中完成勞動生產任務。相反,落後的低級趣味的人際關係,隻能使人格扭曲變形,人與人之間隻是相互利用、爾虞我詐、造成積怨甚至仇恨。在這種人際關係影響下,人與人之間難以心情舒暢,更談不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難以得到保障。

六是對領導層決策的影響。由於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橫向、縱向或是相互交叉進行交往的,相應地,領導層的人際關係也是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的,隻不過比一般人範圍更廣,層次更高。人際關係對社會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諸方麵產生的作用,都會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反饋到領導集團中去,為領導層的科學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交往,為提高領導者自身的決策水平創造了經驗交流條件。

四、溝通,建立人際關係的紐帶

人們都處在一個溝通的環境中。但在所有的溝通中,有的溝通其結果是良好的,稱為有效溝通,有效溝通對於人生發展的成敗關係密切。

當今世界,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有效的溝通已是關係到人們社會心理、社會交往、合作經濟效率、素質教育以及社會文明建設的大問題。

凡是在社會共同活動中人們彼此之間形成的各種社會關係,包括生產關係、社會意識形態關係和人際關係三個層次。人際關係以感情心理為基礎,與個體及其社會行為直接聯係,屬於微觀的關係。人際關係是一個較為複雜的社會現象,一般認為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行為關係,體現的是人們社會交往和聯係的狀況,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越來越顯出它的重要地位。

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人不可能脫離他人而獨立存在,總是要與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際關係。特別是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狀況已經成為影響人們事業成功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企業施行團隊管理,團隊精神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與人合作的精神。

人際關係是在人際溝通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離開了人際間的溝通行為,人際關係就不能建立和發展。事實上,任何性質、任何類型的人際關係的形成,都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結果;人際關係的發展與惡化,也同樣是相互交往的結果。溝通是一切人際關係賴以建立和發展的前提,是形成、發展人際關係的根本途徑。

如果人們在思想感情上存在著廣泛而持久的溝通聯係,就標誌著他們之間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密切的人際關係。如果兩個人感情上對立,行為上疏遠,平時缺乏溝通,則表明他們之間心理不相容,彼此間的關係緊張。

人際關係主要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因素組成。認知是人際關係的前提條件,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彼此相互感知、識別、理解而建立的關係。人際關係是從對人的認知開始,彼此根本不認識、毫無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調節也是與認知分不開的。

情感是人際關係的主要調節因素,人際關係在心理上總是以彼此滿意或不滿意、喜愛或厭惡等情感狀態為特征的。假如沒有情感因素參與調節,其關係是不可想象的。情感因素是指與人的需要相聯係的體驗,對滿足需要的事物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而對阻礙需要滿足的事物則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行為是人際關係的溝通手段,在人際關係中,無論是認知因素還是情感因素,都是要通過行為表現出來。行為是指言語、舉止、作風、表情、手勢等一切表現出的外部動作,它是建立和發展人際關係的溝通手段。

五、溝通三部曲

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答案不外乎了解、預測和調整三部曲。

了解。發出信息前,須了解、分析接受方的信息資料及其信息需求。由於每個人的性格、態度、價值觀等個性特點的差異,人們對他人的基本行為反應傾向也是不同的,往往帶有個人獨特的色彩。因此,掌握人際關係狀態對人際行為的影響,必須結合具體的人或事作具體的分析。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或疏遠、合作或競爭、友好或敵對,都是心理上距離遠近的表現形式,具有較強的情感色彩,它反映了人們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的情感體驗。人們喜歡給自己帶來獎賞的人,討厭那些給自己帶來處罰的人,即人們傾向於親近獎賞性的關係,而排斥處罰性的關係。因此,在人際溝通中,隻要分析、了解人們的不同心理需要,掌握人們心理需要的特點,並根據這些需要特點去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就能獲得比較好的溝通效果。

預測。發出信息時,須預測、判斷接受方可能反饋的信息會向何方發展。當你了解對方的信息資料和需求後,就要向對方發出信息,這時必須預測對方反饋信息是否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如果預測準確,說明你發出的信息是正確的,否則就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