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3 / 3)

三、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和思想基礎,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為加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提供了有效保證。要多管齊下,采取有力措施,以培育踐行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為著力點,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主渠道作用。習近平同誌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2]p153要重點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宣傳教育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深入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從其基本內容、真理與價值的關係、價值選擇、價值評判、行為取向、價值意蘊等各方麵來深入解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化、具體化。二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要通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等各門課程的教學,係統地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中國夢,做到入腦入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確立科學的人生目標,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確認識人生價值,自覺抵製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侵蝕,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三要加強思政課的教學改革,通過積極探索創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現在教學形式與方法創新中,靈活運用灌輸法,變理論灌輸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增加理論的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互動參與。要發揮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作用,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努力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踐行者和有力傳播者。

(二)大力加強日常生活領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既要注重課堂教學,更要注重把觸角延伸拓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領域。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領域,其現實空間主要在學校,虛擬空間在網絡空間。“生動鮮活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是增強理論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保證,是推進理論大眾化的內在要求。實踐證明,說空話、講套話,隻會讓理論遠離群眾。”[3]改革開放以後,大學校園早已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社會不公、貧富不均、城鄉差距、權力尋租等社會問題,經常成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談話內容,影響大學生心態變動、價值評價選擇和價值觀的變更。要在教室、寢室、運動場、圖書館、大禮堂、食堂等大學生主要的學習、運動、生活空間,通過宣傳欄、校報、板報等多種載體,借助演講朗讀、詩詞歌詠、漫畫海報等多種形式,開展鮮活多樣、富有特色、容易被大學生接受的宣教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領域中,體現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運動娛樂、消費飲食、文化活動等微觀生活領域,體現在其平時說話聊天、交朋結友、唱歌上網、觀看電視電影等最基本的日常行為生活,真正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最普遍的日常生活領域綻放出美麗之花。

(三)積極利用網絡與新媒體,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大學生已習慣瀏覽網絡,使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而網絡和新媒體,海量信息良莠不齊,有的網絡語言聳人聽聞,有的網遊軟件暴力色情,有的意見表達毀人“三觀”,強烈衝擊著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不利影響。為此,必須高度重視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積極利用好網絡和新媒體平台來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要注重網絡陣地建設,加強網上網下協同互動轉化。要牢牢把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的主導權,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找到符合大學生感興趣和適合其接受的方式來形象生動表達,提高敘事的表達力、吸引力與感染力,不能自言自語、自說自話,表麵上高大上,實則空洞說教、虛無縹緲。二要加強網絡隊伍建設,強化網絡法製和道德教育。要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學會理性表達,促使學生實現文明上網、綠色上網、健康上網,使大學生在網上也自覺擔負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員、踐行者的曆史使命。三要加強網絡輿情監控,淨化網絡環境。對在網絡發表影響國家社會穩定,涉及違法犯罪言行,要報公安機關;對不利於唱響主旋律、帶有雜音色彩的網絡輿情采取冷凍措施,疏導消除;對一些有疑惑、有抱怨的輿情,要解疑釋惑、化解矛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劉雲山在通俗理論讀物編寫出版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大眾明白才是真[N].人民出版社,2012-07-05.

責任編輯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