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2 / 3)

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麵臨的問題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受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變化,特別是互聯網、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體發展的影響,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培育不斷受到多方的影響和衝擊,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麵對著來自多方的挑戰。

(一)西方政治模式和社會思潮的衝擊。新中國成立以來,西方國家對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敵視和攻擊一直沒有停止過,始終企圖同化中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顛覆社會主義政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沒有出現西方發達國家希望看到的如同蘇聯一樣政治上的蛻變。隨著美國總體國力的衰落,其在全球的一超獨霸的領導地位有所下降,加之英、法等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上的實際影響力也有所下降。國家實力變化後,有的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把對華政策重點由“顛覆”轉向“滲透、遏製”,實行“和平演變”,借自由、民主、博愛、人權、宗教為幌子,打著“中國威脅論”“民主和平論”“人權高於主權”的旗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一些問題大肆責難非議。同時,還炮製出曆史終結論、意識形態終結論、文明衝突論、第三條道路等等多種理論,攻擊異己,維護資本主義製度的合理性,利用各種手段對我國高校在意識形態方麵加強滲透,妄圖達到影響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最終影響我國政治體製和民主政治走向之目的。

(二)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衝擊。全球化步伐的推進,網絡技術的發展,手機新媒體的革新,高校已絕不再是世外桃源。在全球化的國際交流合作中,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在科學技術、現代化管理等層麵的優勢,在經貿往來、科技教育文化合作交流中,通過其影視動漫、流行歌曲、體育休閑、廣告營銷等多種文化娛樂節目,借助現代化的“聲光色電”組合,內置“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的普世價值觀,鑲嵌著精致的自由主義、利己主義、消費主義、金錢崇拜等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和超前消費、透支未來的生活方式,不斷地衝擊著高校大學生的眼球,衝擊著年青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衝擊著高校知識分子對傳統的民主政治價值模式的理解。青年大學生在消費西方的商業品牌、影視文化節目的同時,實質上也易被西方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思維方式所消費,甚至會產生認同感。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加強其民主人權模式和價值觀擴張,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產生強大衝擊,悄然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三)社會複雜變革負麵因素的衝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社會亦進入問題疊加期和矛盾凸顯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很多變化。有的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抓得不緊不硬,要求不嚴,標準不高,講起來重要做起來不重要,認識模糊措施不力。極少數領導幹部包括高校的領導幹部,宗旨意識淡薄、理想信念動搖、思想道德滑坡,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滋長泛濫,有的甚至腐化墮落變質。極少數高校教師缺乏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曆史觀,宣揚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憲政民主”“新聞自由”,傳播民主社會主義和曆史虛無主義,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否定我國民主政治模式,否定核心價值觀,否定黨史國史,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否定英雄人物,對年青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嚴重影響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四)境外宗教滲透擴張的衝擊。宗教滲透是境外敵對勢力對付社會主義的常用手段。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之後,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為境外敵對勢力進行宗教滲透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境外宗教滲透勢力通過學術交流、教育出版、秘密傳教等方式,利用廣播電台和互聯網進行傳教布道,除了城市鄉村以外,還把觸角伸向高校,有的外籍教師甚至利用講學進行秘密傳教。基督教、伊斯蘭極端主義,都把大學生作為重要的滲透對象。有的基督教在高校秘密傳教,吸引年青大學生入教。進入21世紀以來,伊斯蘭極端主義成為威脅國家地區安全與穩定的現實力量。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迅速發展和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伊斯蘭極端主義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與新疆接壤的地區活動猖獗。伊斯蘭極端主義利用網絡、手機短信等,在高校學生特別是維吾爾族學生中秘密發展成員,實施分裂顛覆恐怖活動,嚴重危害高校的安全穩定,直接危害到國家的安全與穩定,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