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1 / 3)

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作者:胡振宇 金淩雲

[摘 要]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具有重大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意識形態的內核,隻有核心價值觀這個內核穩定,才能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重視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積極培育和弘揚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鞏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 核心價值觀 意識形態安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關鍵所在。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信息網絡化的推進,意識形態安全問題逐漸凸顯。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具有重大作用。

一、國家意識形態與核心價值觀的關係

意識形態作為觀念的上層建築,集中體現了特定利益集團經濟利益的價值向度和精神追求,是鞏固國家政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思想保證。國家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意識形態的內核與精髓所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是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隻有核心價值觀這個內核穩定,才能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一)核心價值觀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內核之一:對信仰與實踐關係的回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從生產方式的變革和人的解放兩個維度,揭示了社會形態的沿革迄今經曆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社會,以及人對人的依賴性、人對物的依賴性和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不同形態,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論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內核和精髓,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根本性質和基本方向,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需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起共促發展的強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誌,用弘揚核心價值觀來加強意識形態安全,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核心價值觀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內核之二:對理想與現實關係的回答。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這個美好的“中國夢”,凝聚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希望。中華民族百年的奮鬥史,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輝煌曆史告訴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點絕不能存在任何的質疑和動搖。為此,必須在總結近現代中國曆史的基礎上,從中國現實出發,唱響共產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好的主旋律,朝著理想目標而努力。

當前,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有的西方強國不願意看到一個不斷崛起的強大中國,從軍事、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麵推出了許多遏製措施。加上全球化、市場經濟、不同社會思潮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社會大眾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上多樣化並存,選擇性、差異性、多變性明顯增強,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元化”地位受到挑戰。在此背景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表達國家核心價值訴求,為社會成員指明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強化實現中國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核心價值觀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內核之三:對社會與個人關係的回答。社會是一個有機體,個體是社會有機體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意識形態從思想觀念和思維方法上,為個體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意識形態通過肯定和維護自身的思想觀念,反對和排斥不利觀念,為社會治理提供“合法性”依據。意識形態是社會精神支柱,其昭示的奮鬥目標,對個體具有巨大的激勵和凝聚功能,發揮著精神驅動作用。人是具體的、曆史的、社會的,“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1]p56。由於個體的社會身份、社會環境、社會閱曆不同,人們的價值取向、價值選擇、價值判斷差異性很大,特定時期有的個體甚至出現價值迷惘、價值混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內核,反映了社會存在和經濟發展的價值追求,體現著人們對於當今社會和未來社會發展的精神追求,凝聚著國人的曆史共識和實踐總結。要通過積極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功能、引領功能、整合功能和創新功能,確立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塑造良好的道德風尚,規範個體言行,淨化社會風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健康有序發展,激勵和號召人們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