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樂,無可非議。但如不適當地控製自己的情緒,盛怒之下,也會做出傻事、蠢事,過後悔之不及。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難成大器。沒有人因為胯下之辱而小瞧韓信。能承受者,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逞一時的口舌之快;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能成功者,首先要付出很多,委屈很多,承受很多。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對她的評判,曆來毀譽參半,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她固然有其奸詐、陰狠的一麵,但是她的大氣、豪邁,也令後來者為之讚歎。徐敬業在揚州造反時,駱賓王起草了討武檄文,曰:“昔充太宗下陳,常以更衣人侍,泊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踐元後於麈翟,隱吾君於聚麈。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入神之所用嫉,天地之所不容。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如此的謾罵攻擊,連那些讀檄文的大臣也為之色變,但是武則天卻非常欣賞為文者的文采,竟詢問檄文的作者是何人。當她知道是駱賓王時,歎道:“如此天才使之淪為叛逆,宰相的過錯呀。”
沒有如此的慨然大氣,恐怕武則天再有多少計謀施展,也無法坐牢江山。不與侮辱自己的敵人計較,並不是說要讓自己毫無原則,而是要忘卻侮辱帶來的煩惱,化敵為友,展現自己的素養。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別人犯錯了,我們為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我們不能讓那些消極的情緒左右我們的生活。美國前總統林肯在關鍵的時候,就很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
一天,美國前陸軍部長斯坦頓到林肯那裏,氣呼呼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命令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夥。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很好。”林肯高聲叫道,“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你幹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說。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人與人的差別,有時在於如何對待受氣,在於能不能承受“氣”。
當你自己什麼都不是時,有人挖苦你、踩貶你是很正常的。自己不爭氣是因,別人氣你是果。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自強自勝,就改變不了受氣的地位。當你成功時,情況就會不一樣了……
對於企業而言,剛起步時,資金、技術、經驗、規模等各方麵都不行,難免要被人說三道四,經營過程中的各道關卡困難重重也是必然的。應該把這一切當作動力、當作清醒劑,鼓足勇氣、集中精力幹自己的事。一不辯白,二不生氣,三埋頭幹事。成功的結果會解釋一切,會說明一切,會證明一切。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種小動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體極小,但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動物專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它在攻擊野馬時,就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發瘋地蹦跳、狂奔都無法驅趕掉這種蝙蝠。而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或是落在野馬的頭上,直到吸飽吸足後,才心滿意足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微不足道,遠不至於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是由於它本身暴怒的習性和狂奔所致。
不能忍者必然被焦慮、憤怒、抑鬱等不良情緒困擾著,導致情緒失控,其實最後傷害的是自己。正常的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難免要發點脾氣。喜怒哀樂,無可非議。但如不適當地控製自己的情緒,盛怒之下,必會做出傻事、蠢事,過後悔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