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與人為善,成就自己(1 / 1)

當你以真誠的微笑麵對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給你同樣的回應。而這種回應可能成就你的一生。

《菜根譚》上說:“人有頑固,要善化為海,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意思是說:對於別人的頑固行為,不應該看不慣,要善於相處,而不是忿而疾之,針鋒相對。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其實,防備別人也不需要花費多少心力,有些人在一起待得時間長了,大體誰是什麼秉性也了解了,要防哪些人也該清楚了,沒有必要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樣就做過了。至於害人之心,卻千萬不要有。現實中的大多數人還是善良的,畢竟是人無完人,我們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更要看輕他們的缺點。

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別人橫加指責,尤其是他沒有犯任何錯誤時,遇到這樣的事情會讓他感到無比憤怒。若是與攻擊者反唇相譏爭個麵紅耳赤,必將會激化矛盾。因此,在麵對突如其來的尖銳批評與打擊時,不如用平和的態度來解決感化周圍的人。這樣大家才會擁護你而不厭煩你,因為你不和別人爭榮耀,天下就沒有人能比你享受更多的榮耀。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史中,留下了大量關於與人為善、成就自己的事例。北宋真宗時期的宰相王旦,他的聲名雖然鮮為人知,但是,在寇準赫赫有名的政績背後,宰相王旦的支持和舉薦是功不可沒的,甚至,家裏和周圍的很多人都被他與人為善的行為而感動。他的為人為史家所稱道。

寇準有不凡的膽略和才幹,宋太宗、宋真宗對他都很器重。但作為群臣之首,寇準的缺點也很明顯,他比較獨斷自任,器量也欠寬宏。《宋史》說他是“雖有直言之風,而少包荒之量”。與寇準同年考取進士的王旦,大寇準四歲。他的為人,可以借用宋太宗評價呂端的話來概括:“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更準確地說,其實他小事也並不糊塗,而是不甚計較。他最為人稱道的就是與人為善,這與寇準恰好形成鮮明對照。

王旦從不為家務瑣事發怒或者怪罪下人。有一次,他家的廚子想試試他的忍耐限度,故意把灰塵投進肉羹裏,王旦看了看,就隻吃白飯。家人問他怎麼不吃羹,他說:“我今天不想吃肉。”改天廚子故意把灰塵掉進飯裏,王旦看了看,說:“今天我飯也不想吃,就來點粥吧。”

一次,王旦這邊送公文到寇準那邊,體例不合。寇準稟報上去,王旦被真宗批評,手下人也都跟著挨罰。不久,寇準那邊送來的公文也出了類似問題,王旦手下的堂吏們欣然呈給王旦,心想這下可逮著報複的機會了。哪知王旦隻是派人送還給寇準,請他改正後再呈送。寇準很慚愧,見到王旦就說:“老兄,你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度量?”王旦笑而不答。盡管王旦與人為善,任職既久,也不免有人批評他。說王旦壞話最多的就是寇準。而王旦對寇準呢,則基本都是稱許的好話。時間長了,連宋真宗也替王旦打抱不平,說:“你如此讚美寇準,他卻總說你不好。”王旦替寇準辯解說:“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我管事久了,缺失肯定不少。寇準直言無隱,更見得他是個忠直的大臣,我所器重的,就是這樣的寇準啊。”

王旦自從景德三年正式登上宰相之位,一直擔任相位十多年。而寇準雖然比王旦早兩年登相,卻經曆了幾起幾落。王旦任宰相後不久,寇準被真宗罷免樞密使之職。他托人私下請求王旦,說想當使相。王旦吃驚地說:“將相之任,怎麼可以自己要求呢!我不接受私人的請求。”寇準以為這事沒可能了。可是不久他真的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得到了使相之職,寇準覲見真宗時稱謝,真宗告訴他,這都是出於王旦的推薦。王旦雖然不接受他的私請,但以公而論,卻認為他有這個資格。寇準很慚愧,感歎自己不及王旦。

天禧元年,王旦病重。真宗探視時問他:“萬一你要有個三長兩短,天下事應當托付給誰呢?”王旦不肯推薦,說:“知臣莫若君,人選應當由您來定。”真宗說:“你就說說你個人的意見吧。”王旦鄭重地說:“一定要問愚見的話,我認為沒誰比寇準更合適。”真宗說:“寇準性情剛褊,你再提別人吧。”真宗其實是想讓王欽若當宰相的,但王旦說:“其他人我就沒那麼了解了。”言下之意就是堅持從前的看法,王欽若實非“賢士”,不能用為宰相。王旦死後,真宗果然再次任用寇準為相。

王旦與人為善,寬容對待同僚間的摩擦,不僅消除了彼此隔閡,確保了朝廷穩定,而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善”出了政績卓著的一代名相——寇準,也成就了自己高風亮節的史家美譽。現在的社會中,大多數的人還是善良的,我們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對待那些可以忽視的不完美,也要寬心待之,不可常懷一種痛打落水狗的心態活著。當你以真誠的微笑麵對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給你同樣的回應。而這種回應可能會成就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