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低調贏得尊重(1 / 1)

事事保持低調,這是贏得他人尊重的根本。

如果一個有成就的人,能夠放低自己的姿態,把自己置身於與其他人平等的氛圍中,謙卑、禮貌地對待別人。那麼,便多了一份收服人心的資本,就可能為自己的事業招攬到更多優秀的人才,還會贏得尊重。隻有低調的人,才能讓人感受到發自內心的誠意和尊重,這不是金錢和地位所能打動的。劉備三顧茅廬以求孔明,信陵君鬧市駕車為侯嬴,善於用人者越是低調,越是謙和,越容易收服人心,招攬人才,成就一番偉業。

《三國演義》中,皇叔劉備本是一個低層次的小卒,但是他懂得尊重人才,常常放下尊貴的身份,禮賢下士,結交有才能的人。劉備的低調為他聚了人氣,收了人心,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一生無時無刻不體現出這一點。

當時,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接走,不得已離開了劉備。臨走時,他向劉備舉薦了一位能人,那就是諸葛亮。徐庶和司馬徽二人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是一個治國安邦的賢才。於是,劉備就和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臥龍崗,位於今河南南陽城西)請諸葛亮出山。

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先後拜訪了諸葛亮三次,前兩次連諸葛亮的人都沒見著,無功而返。在第三次拜訪的時候才見到了諸葛亮。劉備發自內心的誠意,以及對諸葛亮所表現出來的尊敬深深打動了諸葛亮,最終他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那時,劉備身份顯赫尊貴,諸葛亮隻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而已,而且並沒有顯露什麼了不起的才能。因為聽了徐庶和司馬徽的話,劉備就不辭勞苦,三顧茅廬,用至誠的精神,十足的敬意,終於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劉備的低調換來了諸葛亮一生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的低調,收人心,尊敬名士的態度不僅讓他得到了諸葛亮的傾力幫助,同時也幫他獲得了大批人才與機會。例如他折節下交益州名士張鬆,從而一舉平定西川,成就霸業。

張鬆是益州名士,雖然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但卻很有才華,智謀非凡。他本是西川劉璋手下的官員,但早有輔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事的雄心,於是暗中畫了一幅西川地圖,把蜀中的山川險要、府城縣鄉等重要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標記,準備尋找明主。

剛開始張鬆覺得曹操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於是在一次去許都見曹操的時候就暗中把西川地圖帶上,準備獻給曹操。不料曹操見張鬆相貌醜陋,身材矮小,言語無禮,並沒有熱情接待他。為人傲氣的張鬆見曹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就打消了把地圖獻給曹操的念頭。後來,曹操邀請張鬆前去觀看曹軍演練。曹操自誇軍容鼎盛,問西川是否有這樣的軍隊。張鬆說西川沒有這般軍隊,但是他並不示弱,以曹操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華容道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這些敗績來譏諷他。曹操見張鬆盡揭自己的短處,自然心中很不高興,就下令將張鬆逐出許都。

受挫而歸的張鬆沒有灰心,他轉道去了荊州,想投靠劉備。當他剛到荊州邊界的時候,便被劉備的高級將領趙雲接待,隨後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也前來為他設宴接風,這讓張鬆很受感動。之後,劉備帶著軍師諸葛亮、謀士龐統等人親自來迎接張鬆,一連設宴款待了他三天。劉備的盛情把張鬆感動了,於是他鐵下心來幫助劉備謀劃,還極力勸說劉備去攻取西川,說他願意做劉備的內應,並把所帶的西川地圖獻給了劉備,還把好友法正、孟達推薦給劉備,說他們德才兼備,可以委以重任。尤其法正,對劉備以後的事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上麵的兩件事情中,正是由於劉備為人低調,才聚高了自己的人氣,獲得了諸葛亮、張鬆等人的忠心,甘願為他流血流汗、鞠躬盡瘁。

“道有道法,行有行規”,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去待人待事,也是符合客觀要求的,因為低調做人才是跨進成功之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