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把別人當傻子,喜歡自作小聰明的人往往會自食其果。
《菜根譚》中說:“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任钜的力量。”在社交場合,要注意低調處世,不要把自己的長處常常掛在嘴邊,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成績。如果一有機會就說自己的長處,無形之中就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結果反被人看不起。切忌誇誇其談,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地長篇大論,給人留下不穩重的印象。所以,一個人無論身處官場還是商場,都最忌一味地誇誇其談,時時處處顯露自己的長處。那樣不僅不會對你未來的發展有所幫助,反而會成為招災引禍的根源。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天,老獅子病了,躺在洞裏。森林裏很多動物都去探望了它,但誰也幫不了它什麼忙。有一天,狼對獅子說:“獅王,您發現了嗎?在您生病的這段時間裏,狐狸一直沒來看望您。可以看出,他對您一點兒也不關心,而在您身體健壯的時候,他是多麼頻繁地奉承您呀。”這時,狐狸碰巧走過來,聽到了狼的話。狐狸把那長長的赤褐色的鼻子伸得很近:“陛下,恐怕狼不大了解情況,我比任何人都關心您。狼在您身邊喋喋不休的時候,我一直在四處奔走,為您尋找良藥。”“找到了嗎?”老獅子急切地問。“對,確實找到了。我找到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說,您必須在身上披一條熱的狼皮,這是使您病情好轉的唯一辦法。”狼還沒明白怎麼回事,獅子就跳起來把狼咬死了,急切地得到它那熱著的狼皮。“哈哈!”狐狸笑著說,“狼先生,你再也不會挑撥是非了。”
這則寓言深刻地折射出生活中的道理:喜歡把別人當傻子,喜歡自作小聰明的人往往會自食其果。小聰明就是盲目自傲、自以為是、好大喜功的代名詞。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說:“我寧願讓傻子逗我開心,也不要讓精明人令我傷悲。”這句話實在值得我們去深思啊!
東漢末年,曹操的主簿楊修,是一個恃才放曠、賣弄小聰明的人。最終,他卻因為聰明惹來了殺身之禍。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後花園。落成時,曹操去觀看,在園中轉了一圈,臨走時什麼話也沒有說,隻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其意,就去請教楊修。楊修對工匠們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你們把園門造得太寬大了。工匠們恍然大悟,於是重新建造園門。完工後再請曹操驗收。曹操大喜,問道:“誰領會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虧楊主簿賜教!”曹操雖表麵上稱好,而心底卻很忌諱。
有一天,塞北有人給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結他。曹操嚐了一口,突然靈機一動,想考考周圍文臣武將的才智,就在酥盒上豎寫了“一合酥”三個字,讓使臣送給文武大臣。大臣們麵對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楊修求教。楊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給大家分吃了。有人問他:“我們怎麼能吃魏王的東西?”楊修說:“是魏王讓我們一人一口酥嘛!”在場的文臣武將都為楊修的聰敏而拍案叫絕。而後,曹操問其故,楊修從容回答說:“盒上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曹操雖然喜笑,而心頭卻很妒忌楊修。
曹操多猜疑,生怕有人暗中謀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帳中睡覺,故意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被為他覆蓋。曹操即刻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複上床睡。睡了半天起來的時候,假裝做夢,佯驚問:“何人殺我近侍?”大家都以實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夢中殺人,唯有楊修又識破了他的意圖,臨葬時指著近侍屍體而歎惜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到後更加厭惡楊修。
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困於斜穀界口,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正碰上廚師進雞湯。曹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道:“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夏侯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道:“公何收拾行裝?”楊修說:“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說:“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曹操得知此情後,喚楊修問之,楊修以雞肋之意對。曹操大怒說:“你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吊於轅門外。
我們要從“楊修之死”中吸取深刻的教訓:耍小聰明雖然可以使人得意於一時,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但永遠不會取得真正的、偉大的成就。在人際關係複雜的現在社會裏,不要一味隻是耍小聰明,炫耀自己的才能,必須懂得低調處世的大智能,才不至於遭妒、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