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之光——井植薰1(1 / 3)

井植薰,1911年2月9日出生於兵庫縣津名郡東浦町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井植薰的父親不滿足於平淡的耕種生活,在海上搞販運。家庭的影響和幼時的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受了父親這種心存高遠的性格的影響,井植薰才會在後來的歲月中開創出自己的事業。

1917年春,井植薰的二姐梅乃嫁給了鬆下幸之助。不久,鬆下辭去工作,開始建立自己的小作坊——鬆下製造所,井植薰從家鄉投奔姐夫,在鬆下製作所當了一名普通學徒。

20歲那年,井植薰被升任鬆下電器製作所第二工廠的廠長,領導著150多名工人生產自行車車燈。他所負責的第二工廠生產的自行車車燈平均每月能夠銷出12萬隻。

1949年12月,井植薰辭去了鬆下電器公司職務,想幹自己的事業,謀求更大的發展。

結束了25年的“鬆下時代”,井植薰開始了嶄新的“三洋時代”的生活。人生總有幾次大的轉折,當時,日本廣播剛開始民營化,很有發展前途。他抓住這一機會,從一台打破傳統概念的收音機著手,確立了三洋公司的地位。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創業,現在已發展成為擁有6萬餘名職工,在海外建有近百家子公司和營業所的大型跨國公司。

1981年,日本天皇向他頒發“二等旭日星光勳章”。

1984年,三洋又成為日本三家洛杉磯奧運會讚助商之一。

60年的企業生涯已把這個農民子弟磨練成了一個具有深刻思辨力的企業家。

1985年,井植薰,從總經理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卻仍然為三洋電機的發展日夜操勞,1987年8月13日,井植薰告別人世,享年76歲。被日本企業界稱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說:“我曾寫過一本名為《企業家的條件》的書。在這本書中,我詳細地論述和描寫了作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全部條件。書成之後我曾感到,如果用我所講的條件來衡量一名企業家,其實是一種苛求。但是,當我拜讀完三洋電機株式會社社長井植薰先生的回憶錄後,我猛然間感覺到,這位井植薰先生不僅具備了我所說的優秀企業家的全部條件,而且還在為人處世、自我修養方麵為我們樹立了一個令人敬重的典範。現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實際上是在不知不覺之中論述和描寫著井植薰,他就是一名我心目中的最為理想的企業家。”

一、創造特色產品,誌作商界黑馬

“出奇製勝”,這是中國古老的兵法,演化為三洋的成功奧秘,則在於時時刻刻注意拳頭產品的創造,並且努力形成一個拳頭產品的係列。但萬變不離其宗:不斷滿足大眾永無止境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創造一種更輕鬆便捷的生活方式去引導大眾接受。

企業要靠產品生存。在現代社會,企業林立,競爭激烈,想要站得穩腳跟,就要出奇製勝,三洋正是時時以消費者的利益為前提,事事考慮創新、敏稅地把握市場的經營方針,大膽走出“家電四步棋”,新產品一炮打響,三洋這匹黑馬讓所有的人刮目相看。

三洋電機跨入家電行列的四步棋,從另外的角度上說,就是樹立了4種拳頭產品。企業通過自己的拳頭產品打進市場,然後再想辦法將它塑造成同行業中的主力。一般來說,企業就是靠著這種主力而聲譽鵲起的。井植薰覺得,三洋的成功奧秘之一,就在於時時刻刻注意拳頭產品的創造,並且努力形成一個拳頭產品的係列。

三洋的煤油取暖器就是自主開發拳頭產品的一個典型例子。當年,在日本市場上頗受歡迎的進口煤油取暖器,說實在的隻是一種改良的煤油爐。它的設計構思並沒有跳出爐子的框框。這種產品是放在房間的中央使用的。點火後,爐子的熱量向四周擴散,離它遠一點,就沒有什麼暖和的感覺了。三洋公司設計的煤油取暖器,突破了傳統爐子的概念,它采用熱輻射的原理,將爐子改成為“櫃子”,熱量向同一方向輻射。這樣,取暖器不僅可以放在牆邊使用,留下許多空間,而且,在熱效率明顯提高的同時,還能節省許多能源。雖然,三洋的煤油取暖器問世後曾經遭到過同行的攻擊,比如說它像佛龕,不能用來燒開水等等,但憑著良好的采暖效果,產品征服了顧客,很快占領了市場。不久,其他廠家的產品也都改成了“櫃式輻射型”。現在,如果有人提起煤油取暖器,他一定不會忘記三洋產品轟動市場的那段曆史。三洋生產的煤油取暖器20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石油危機之後更加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甚至到了1981年,在已經使用了20多年暖氣和空調機的美國,也出現了一股爭購輻射型煤油取暖器的熱潮。真想不到,原來隻是冬季商品的取暖器,竟然變成了無季節影響的產品。三洋電機作為最早設計、生產這一產品的廠家,幾經增產,仍然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取暖器,雖然隻是一種小商品,但是,作為拳頭產品,這種小商品卻為三洋的形象增添了光彩。

日本是在1960年才開始正式播出彩色電視節目的。那個時候,彩電的價格非常昂貴,再加上技術不穩定,色彩並不十分鮮豔以及彩色電視節目播出的時間有限等因素,整個日本國內的彩電生產量一直很難提高。三洋電機是日本國內較早開發研製彩電的企業之一,但開發研製彩電的項目同樣也被上述因素困擾得難以發展。1965年東京奧運會後,日本市場陷入蕭條,彩電生產也好像走進了死胡同。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美國正好處在普及彩電的過程中,彩電的銷勢很旺,市場需求量極大,年遞增率在100%以上。看到這麼一種強列的對比,三洋電機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轉機。社長井植歲男迅速作出了反應,決定打進美國市場。他曾說:“向美國出口彩電,從美國進口景氣。不信彩電生產不能發展。”

要向美國出口,就得大幅度降低成本。在技術上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時,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徑就是大批量生產,而大批量生產的一個前提條件則是銷售渠道的暢通。所以,在三洋電機的技術開發部門著手擴大增產設備之前,銷售部門早已開始了同美國代理商和進口商的緊張談判。最後,美方看中了三洋彩電明顯低於其他廠商的價格,一氣簽訂了巨額貿易合同。談判成功,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基礎。反過來,隻有具備了大批量生產的條件,才能在談判中爭得主動。這兩者是誰也離不開誰的。三洋彩電通過向美國的出口,樹立了自己的形象。在產量上則一躍成為全國之首。後來,當日本國內也相繼出現了爭購彩電的熱潮時,三洋電機已經通過“牆外開花牆內香”的辦法在市場上爭得了一席之地。

在產品構想和設計中融入超前的意識,是三洋電機創造拳頭產品的又一重要原則。比如,三洋電機在不斷推出新品種、新機型的同時,絲毫沒有放鬆能源的創新與改良研究。彩電在全國普及之後,三洋電機又開發研製出“太陽能電視機”。這種電視機附帶一個太陽能蓄電裝置,可以在沒有電源或者電力供應不正常的地區使用。同樣,在電動剃須刀流行的時候,三洋又向市場推出了可充電式剃須刀,這種產品省卻了更換電池的麻煩,消除了交直流整流器的笨重感。因此,一投放市場,馬上就受到顧客的嘖嘖好評。

公司的技術人員還把“無線電器”,即電器裝置之間無線連結和調揩控製的遙控化,當作產品設計的一種方向。這樣一來,作為“無線電器”必不可少的能源一鎳鎘電池便在世界市場上變成了搶手貨。三洋電機的“卡得尼卡”(三洋鎳鎘電池的商品名)獨領風騷,產量和質量都超過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同類產品。

井植兄弟先後都抓過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可能是因為人們太關心的緣故吧,有些人便認為他們過於保守。其實不然。比如,有一次,井植歲男在聽取了一項新產品研究成功的報告後對技術人員說:“你們幹得不錯,這種技術估計別人短時間內還不能模仿。今天就可以把樣機交給工廠,馬上投入生產。從明天起,你們再對這個產品深入研究下去,要在這個領域內開發出別人不可企及的新技術來,讓別人永遠不能模仿。”事實上,公司首腦過問產品開發,絕對沒有束縛別人的含義。井植薰總希望設計研究人員能夠始終把握市場規律,敏銳地觀察消費心理,充分發揮想象力,不斷地向市場推出具有獨創精神的產品。道理很簡單,你不搞,別人就會搶在你的前麵;日本的公司不搞,指不定哪個國家突然就會推出一種比你更好的產品來。這就叫做技術競爭,或者叫做新產品競爭。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早邁一步就意味著全麵的勝利,你有一種人家不能模仿的技術,就意味著占領了市場。

要想騰雲駕霧,總得先從爬雲學起。任何一項事業的開端總是艱難的。離開了別人屋簷的井植薰並沒有一飛衝天。1950年4月,他與大哥合資2000萬日元建起了三洋電機公司,廠部設在大孤府守口市梅町14號。坐專車的鬆下常務董事一下成了騎自行車的三洋經理,滋味肯定不怎麼好受。好在井植薰並不缺少吃苦的經曆,又是幹著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對這種生活倒很是甘之如飴。

自從戰爭結束,從上海返回後,井植薰一直對生產幹電池心存芥蒂,但萬萬沒有想到公司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為大哥的好友武久挽救東海電池廠。他有心不答應,可想到大哥對朋友情麵難卻,隻能硬著頭皮上。但他仍然提出了一個要求,這是他每接受一個任務之前的風格。他要求將東海電池廠並入三洋,這才能激勵他全力而為。不久三洋兼並了東海電池廠。井植薰以其行家的獨到眼光,一眼就發現了症結所在,然後著手在機器設備上搞更新改造。事情進行得很順利。一個月後這家幹電池廠的整頓工作就完成了,投入全負荷運行已不成問題。於是井植薰馬上把武久推為社長,自己抽出身來。他覺得自己離開了鬆下,卻用從鬆下學來的技術和經驗來服務於自己的事業,這似乎是一件不很光彩的事。從電池廠回到三洋電機,他被大哥任命為材料設備部長,開始準備盼望已久的收音機生產。

就在這時,出現了一件小插曲:一天黃昏,他正在路上騎車,因為沒有車尾反光板被警察“現場教育”了一番。他一邊推車向回走,一邊嘴裏念叨:“啊,這是法律規定的?要真這樣,可是一樁好買賣。全國大約有1000萬輛自行車,這可是個大市場。”想著想著,剛被處罰的他不禁高興起來。他馬上想起作為三洋主力的北條製造所的車間裏,堆放著大批的銅片邊角料,往常這些長約8.6厘米的角料都是當廢品賣掉的,如果用它們生產車尾反光板的底板和邊框是再合適不過了。第二天他立刻打電話去東京詢問紅色玻璃的價格,大致算下來,單位成本約18日元。當時用黑鐵皮做的反光板售價28元,他完全可以占領全部市場。不久三洋生產的銅框反光板很快就打倒了馬莫爾和鬆下等老牌子,幾乎獨占了市場。商品經濟就是這樣殘酷,你不革新,馬上就有別人把你排擠出市場。當學徒時做“臭蟲捕捉器”的經曆使他對這種小東西也肯動腦筋,絕不放棄。千丈之台,起於壘土。三洋公司就是這樣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收音機必將成為社會生活的必需品,這是井植薰還在鬆下公司時就已產生的想法,如今更成為支撐他一定要搞收音機生產的精神動力。在當學徒的時候,每當工廠添了新機器,小薰都會異常興奮,而對使用那些機器的工人羨慕不已。收工的時候,他總是很喜愛地撫摸那些冰冷而嶄新的機器,甚至把臉貼在上麵,體驗那種光滑的感覺。後來他才知道他並不是想去開動這些機器,而是一心想去製造這些機器,因此他學習了機械製造。很難想象一個在本職工作中得不到樂趣的人,會把他的工作幹得怎麼樣。井植薰對於機械製造的喜愛簡直如癡如狂,這種喜愛以及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形成一種合力,促使井植薰投身於家電製造行業。在這股原動力的推動下,他一幹就是60年,最終實現了他要改善人類生活條件的願望,同時也將三洋塑造成為全球馳名的品牌。收音機的製造是他邁進家電行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是由於政府稅率上的滯後態度,使得收音機專業廠家始終沒辦法擺脫30%物品稅的陰影,產量無法提高。相反,那些專門出售無線電元器件的商店卻顧客盈門,零部件的銷售量大大高於整機銷量。這是一種很反常的現象。

在如何大幅度降低收音機生產成本的問題上,井植薰想到了電燈泡的生產和銷售。電燈泡也是一種生活必需品,但為什麼從沒聽說過有哪位業餘愛好者自己買零件動手製造呢?原因就是這麼個十分便宜的小東西卻需要比較複雜的技術和大規模生產的價格背景,高額的設備投資是靠大規模的銷售逐步收回的。受到這個啟發,他的頭腦中開始了不同於常人的想法:可不可以把政府那30%的物品稅看成收音機生產的一種高額生產設備投資,從而需要通過收音機的大批量生產而逐步收回呢?基於這種想法,井植薰開始了他醞釀已久的生產收音機的計劃。天才是高於想象力的,如果沒有這種“奇怪”的類比,三洋那名噪一時的收音機也許就會因為政府那30%的複加稅而胎死腹中了。

要想幹大事業,各種困難就會迎麵而來,以創新為己任的井植薰,一生就是在同這些困難的鬥爭中度過的。由於不了解井植薰批量生產收音機的宏偉計劃,著名的零部件廠家都不願與當時尚默默無聞的三洋公司合作;三洋又不願過早將他們龐大的計劃公諸於眾,所以井植薰就馬上調整自己的商場,不求名牌,隻求質高。他開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那些尚未列入名牌的零部件,按照自己的標準來選擇製造商。這樣一來,大部分小零件的貨源一一得到了落實。但接下來的一個無法回避的大難題就是真空管的貨源保證。真空管是收音機的心髒,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收音機的性能。同時它價格的高低也直接關係到收音機整機的生產成本。在當時,市場上的五燈收音機售價一般都在1萬日元以上,而三洋的目標是把價格控製在1萬日元以下。但如果真空管的價格降不下來,這個目標就根本無法實現。那時的真空管價格一般約占收音機成品批發價的8%左右,由於三洋收音機成品批發價的預計價較低,所以同許多生產真空管的廠家談判的結果都令人沮喪。最後,井植薰抱著孤注一擲的態度,訪問了新日本電氣公司的片岡總裁。這次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一場奇特的商業談判開始了。“我們一直打算要生產收音機,問題是真空管的價格,您能否按我們的收音機批發價的10%賣給我們呢?由於價格暫時還屬商業機密,故尚不能告訴您。”這是井植薰的奇特要求。這種百分比式的報價把片岡弄糊塗了。但是比之當時習慣上8%的價格分成比例來說,這又顯然是一樁有利可圖的買賣。最後,片岡終於以每套價格不低於600日元的最低限答應了井植薰。這個隻報百分比而不報實際價格的心理戰終於打勝了。其實井植薰心中早已盤算好了將三洋收音機出廠價定在8000元左右。這個價格既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絕不會辜負片岡對他們的信任與大力協助。這種談判看似打啞謎般的兒戲,其實是一種微妙的心理戰。而更妙的是在這場心理戰的最終,任何一方都沒有損失。井植薰時刻牢記住母親的教導,做生意得雙方都有利可圖,不能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如果一個公司立足長遠,不隻是急功近利,那麼它就會在與之交往的客戶中建立起一種信任感。商業中的談判多的是討價還價,但最終雙方都能得益才可稱得上是良性的商業活動。三洋雖然是個剛剛起步的小企業,但是他的領導者卻具有廣闊的胸襟和長遠的眼光,以此為本與別人合作,注意取得對方的信任和理解,這無疑是為今後的發展鋪平道路,為公司騰飛插上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