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下來,又出現了問題。如果按照當時其他收音機的樣式,也用清一色的木製外殼,由於木材價格昂貴,那麼成本依舊會居高不下,沒有競爭力。“天時”這次幫了三洋的大忙。一種全新的材料——塑料正在悄悄地普及著。到了1951年三洋電機的收音機生產計劃已經全麵鋪開的時候,積水化學公司——一家在塑料製品國產化方麵取得舉世矚目成果的企業,一躍成為了企業界的明星。於是井植薰苦苦追尋新材料的時機同塑料工業在日本突然間崛起的時機恰巧湊合在一起,井植薰便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積水化學公司的上野次郎社長。兩位同樣具有發展眼光的企業家一拍即合,研製工作馬上展開,不久就有了成果。看到第一台剛剛組裝好的三洋收音機,井植薰就像是看著自己剛出世的孩子。機子的調諧非常方便,音質也好,外觀當然是非常新穎了。但是正當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時,那隻倒黴的塑料外殼象是著了魔似地慢慢變了形,最後竟像是一塊豆腐似的攤在地上散了架。原來,製造外殼所用的原料乙烯合成樹脂是一種熱塑性材料,隻要一加熱就會軟化、變形。而電子管收音機的真空管和變壓器使用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很大的熱量,這熱量足以使塑料外殼變形。正在井植薰一籌莫展的時候,積水化學公司的技術人員們以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重新調整配方,終於又研製成功了一種不會軟化變形的新型外殼。好馬配好鞍,這種新的材料賦與三洋收音機的又豈止是一副好看的麵孔呢?
井植薰能以他獨特的眼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一次又一次抓住機遇,靠著努力與運氣,他終於得以脫穎而出,使三洋真正成的了戰後企業標兵。1952年2月,這種嶄新的收音機在三洋電機的住道工廠投入批量生產。3月,期望了好幾年的收音機終於首次進入了市場。這種被命名為SS—52型的收音機,商店零售價為8950元,是國內同類產品中價格最低的;再配以塑料製成的外殼,非常合乎潮流,具有嶄新的時代感,因此一上市就贏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日本的普通百姓就是通過SS—52開始熟悉三洋大名的。
沒想到好事多磨,三洋收音機在銷售方麵又出現了零售商不願推銷的問題。因為那時的零售商與同類產品生產廠商的提成比例是固定的,那麼售價高的商品,零售商提成才高,所以許多零售商店不願經銷廉價的三洋產品。井植薰的智囊團又出奇招:不久大孤街頭凡是不願經銷三洋收音機而又有些規模的商店內,總是不斷有打聽購買三洋收音機的客戶登門,這當然是來自三洋銷售部門的策劃。時間一長,商店的經理開始覺得三洋的產品銷路看來會很不錯,於是紛紛開始向三洋訂貨。銷售的結果不出所料,相當好。這些商店也嚐到了甜頭,原來隻要銷量一大,即使價格比較便宜,也可獲得更高的利潤。於是他們更多地購進三洋收音機。這個三洋第一代的拳頭產品就通過這些渠道流向社會,一炮打響,在同行業裏引起了很大震動。
初戰成功使得雄心勃勃的三洋更加鼓足了幹勁。1952年夏天,就在SS—52收音機的產量扶搖直上的時候,根據社長歲男的建議,三洋公司又開始了洗衣機的研製和生產。對機械製造的喜好成為井植薰最好的助推器,使他在製造策劃方麵跑得飛快,像是染了“洗衣機病”。一句“幹吧,再搞出個好產品來”,就表明他鐵下心去幹了。凡是他下了決心的事,他就一定會百折不撓地幹到底。這一點他很像大哥歲男。等他帶領著技術人員和工人們經過反反複複的試驗、比較和摸索,從產品的性能、使用方便程度以及普通家庭可接受的價格水平等方麵著眼,試製成了一台樣機的時候,英國胡佛公司將一種新型洗衣機推向了市場。這不僅意味著幾千萬日元試驗資金的損失,也浪費了無數工人的心血。原來先前三洋研製的桶狀攪拌洗衣機雖比同類產品高出一籌,但是比起最近胡佛公司生產銷售的渦輪噴流式洗衣機來,卻是相形見絀——後者無論從去汙力還是其他性能方麵都比前者好。一般說來,後開發的產品,如果在性能上沒有明顯優 於已經上市的同類產品的長處,那麼你不僅應當預測到今後的競爭中必然遭受失敗的後果,甚至一開始就應考慮是否投產的問題。井植薰把先前花費的幾千萬當成學費,又一頭紮進了渦輪噴流洗衣機的研製工作。1953年春天,日本洗衣機製造史上第一台噴流洗衣機的樣機試製成功。同年6月,全部噴流洗衣機生產設備調試完畢。8月27日,工廠生產出第一台噴流洗衣機,它被命名為SW—53型,市場零售價為28500日元,是傳統攪拌式洗衣機售價的一半。由於三洋得力幹將小津英夫的巨大努力,洗衣機也沒有遇到有關專利方麵的麻煩。這種嶄新的洗衣機在日本市場上首次亮相,即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是三洋電器繼SS—52型收音機後,第二次讓世人驚歎了一番。但是,為了擴大銷售量,還得讓整個社會都理解洗衣機的真正價值。井植薰這個從小就在製造行業裏摸爬滾打的人,又開始悉心從洗衣機的銷售過程中,學習和了解生產與銷售那種相互聯係且又奧妙無窮的關係。他就像一塊永不飽和的海綿,走到哪學到哪。這種善於學習的能力是他與常人不同的重要特征。
三洋SW—53型洗衣機的問世,不僅為三洋電機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替三洋電機帶來了名噪一時的榮耀。經濟評論家大宅壯一甚至將1953年即三洋SW—53型洗衣機麵世並暢銷的一年稱作為“電氣化元年”。公司也把每年8月26日稱作“電氣化日”。渦輪噴流式洗衣機的出現,一下子就把洗衣機的總產量由原來的每年10萬台提高到每年100萬台的水平。這不能不說是三洋公司的貢獻。看到這家新建的企業繼收音機後又在洗衣機生產上拔得頭籌,鬆下總裁鬆下幸之助心中卻有些不是滋味。他以姐夫、師傅和原先的老板的三重身份約見了井植薰。還沒等徒弟坐下,他就質問道:“你說普及電動洗衣機的究竟是誰?難道你能說不是我嗎?”剛剛心裏還有些惴惴不安的井植薰聽到這種突如其來的質問,不知為什麼反而定下了神,他沒有馬上回答,心裏卻暗自掂量:自己對這位恩重如山的兄長加老師可算是很講情義的。除了東海電池廠的事以外,他再也沒有染指過從鬆下那裏學來的真空管及電燈泡的生產和銷售。而且凡是從鬆下投奔過來的人,他都不再讓他們從事原來的行當。因為他知道,在同行業中你用從人家那裏學來的本事去打倒人家是最忌諱不過的事了。他自忖沒有什麼地方對不起鬆下。“你不說話算怎麼回事?我問你的話對不對啊?”鬆下步步緊逼。已不能再退讓的井植薰收起了日本人慣有的謙恭的笑容回敬道:“以前,我在鬆下是受您照顧的人。但現在,我則是一個擁有2000多個工人的三洋公司的人。從今以後,我們之間是否能夠在相互平等的立場上談話呢?”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始終要求自己做到不虧於人,隻要他認為自己無愧於心,他就敢於麵對任何人的詰難。大凡成功之士,大多擁有堅強的個性,他們不會因為對手的強大而委屈求全。針對鬆下的問題,他緩緩說道:“我想,您這麼說就不對了。鬆下公司確實同其他幾個最早生產洗衣機的廠家一起,在日本普及了攪拌式洗衣機。但你們誰都沒去搞噴流式洗衣機,無非是怕觸了專利權這個暗礁。但是三洋公司敢於擔風險,觸及了這個敏感問題,並予以圓滿解決。所以說,噴流式洗衣機是我們三洋電機加以普及的。以後大夥隻不過是仿效我們的做法而已。”聽了井植薰這番不卑不亢的對答,鬆下隻能連聲說幾句:“我明白了,以後不提了。”由此一事,鬆下第一次站在了平等的位置來審視這位當年的小薰,不得不承認當初的得力幹將如今是越來越有出息了。
許多人說三洋公司的發展是趕上了好時候,這並不是無稽之談。50年代中葉,日本社會形成了一股竭力仿效美國式文化生活的潮流,家庭生活追求豐富多彩、便利充足。這為日本國內的家用電器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當時被日本人稱為“三大神器”的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等家用電器,無論是在技師性能的追求、社會需求量的擴大方麵,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三洋電機正趕上了這個好時候,但更重要的是,它把握住了這個好時候。三洋電機在洗衣機的生產銷售大獲成功之後,立刻就把目標定在了電冰箱上。要躋身日本家電生產大廠商的行列,這是三洋公司必行的一步棋。但比起收音機和洗衣機,電冰箱的結構要複雜得多。對於三洋電機來說,自建立以來還從未接觸過壓縮機及製冷化學裝置的生產技術。與那些資金及技術力量雄厚的老家用電器生產廠商比,三洋電機無論從經驗、資金、技術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管理方麵都顯得非常稚嫩。一天,在一次小型的家庭會議中,井植薰與大哥歲男目光相交,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好吧,那就再來一次吧!”但是家電市場的競爭非同幼年時鄉下孩子的打鬥,光憑勇氣和蠻幹是不可能成功的。井植薰比任何人都懂得技術的重要,否則他也不會自討苦吃去進修夜校了。但是現代分工的發展使人不可能成為通才,自己一個人的知識再淵博也不可能樣樣都行,所以招賢納士成了井植薰開始電冰箱生產計劃的第一步。刹那間三洋電機簡直成了考試場,許多電機、冶金、化學和物理各方麵學有專長的技術人才被選拔進來,組成攻關的技術骨幹。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夏天,三洋電機拿出了自己的電冰箱樣機。這台樣機依舊體現了三洋商品賴以成功的獨創精神:從方便大眾生活入手創造新穎獨特的產品。三洋冰箱破天荒利用了冰箱門的背麵安裝貨架和蛋框,這就有效地擴展了冰箱的利用空間。如今,沒有這樣設計的冰箱恐怕都不會有人問津了。在當時這可是三洋的獨創。基於同樣考慮,三洋冰箱把傳統的像個大麵包似的四級壓縮機撤換下來,代之以小巧得多的二級壓縮機,這樣在冰箱整體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它的內部容量就又得到了擴充。但是二級壓縮機的轉速要比四級壓縮機快一倍,那麼怎樣保證二級壓縮機的壽命便成了實際問題。三洋的技術骨幹們拿出了永不服輸的幹勁,充分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攻克了難關。機器經受了市場的檢驗,完全合乎要求。這樣一來,二級壓縮機的使用倒成了當時冰箱生產的規格,其他各大廠商紛紛效法。當年,國內外媒體報道了好幾起小孩被悶死在冰箱裏的慘事。原因是當時生產的冰箱,拉門是通過插銷閂在箱體上的,否則門無法關嚴,製冷效果不好,有些孩子貪玩鑽到裏麵,大人沒有注意,將門閂死,導致了不少慘劇的發生。一個偶然的機會,井植薰看到這些報道,他再也坐不住了,耳邊一再響起孩子臨終時的呻吟。他簡直有些氣急敗壞地跑到了工廠,把沒有裝上的帶門閂的箱門摔在一起。技術人員知道了事情原委之後,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用磁性門封代替了插銷。冰箱門的開關變得非常方便,而密封效果又得以保證。三洋把這項發明的專利無償向社會開放,從此各大廠商都采用了這項技術,再沒有出現悶死孩子的事故。每每談到三洋公司的發展時,井植薰總樂於向眾人講述這件事情,他把這引為三洋的驕傲。這不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佐證了井植薰為使人類生活更幸福而努力的信條嗎?1957年4月,生產冰箱的三洋澱川工廠正式開工。產品一上市,因為有了這麼獨特的風格,當然大受歡迎。三洋電機時時以消費者的利益為前提,事事考慮到創新,不斷出奇製勝的經營方針使三洋產品又一次風靡日本,從此三洋電機開始真正跨入了眾雄稱威的日本綜合家電製造行業。這時距三洋始創還不足10個年頭。但是三洋的開創人和經營者卻永不滿足。1959年7月,三洋電機投資5億日元創建東京三洋。為了確立東京三洋闖關東的發展方向,井植薰打算到家電生產的“大哥大”美國去取經。
先後兩次訪美,全靠翻譯做拐杖。雖然沒直接同美國人說過一句話,也沒有直接聽懂過一句美國人講的話,但是,他卻深深地感受到了現代生活所散發出來的強烈時代氣息。在回國之前,他的心中已經完全打算好了東京三洋的將來,決心以空調機為重點在東京打開新局麵。在他的藍圖中,空調再不是少數人家的奢侈品,而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花大力氣進行技術生產的同時,降低產品成本也同樣至關重要。1961年日本掀起了一股購買空調機的熱潮。此時的三洋電機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空調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老式的窗簾式空調噪音很大,對於矮小的日式房屋很不適用。針對這個弊端,井植薰組織人力研究出了機體分離的空調機。它的壓縮機被置於戶外,因此,機器運轉時整個室內顯得相當安靜,又省去了開牆挖洞、安裝支架等許多麻煩。新產品一上市,連銷連旺。三洋的空調代表了有朝氣的發展方向,自然充滿生機。也許正是因為這是個年輕的企業,並具有這樣年富力強的領導人,企業才充滿了不斷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許多老廠商再也坐不住了,紛紛仿效三洋開始生產分體式空調。現在分體式空調已占全部空調機產量的80%。短短十幾年,三洋的產品一再成為老牌生產廠商的仿效對象,它說明三洋電氣已經走在了產品革新的產業前列。這不隻是技術上的原因,更深刻的根源在於企業經營者的經營宗旨。井植薰認為,人們追求生活的完美永無止境,而家電廠商的職責就在於不斷去滿足大眾這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甚而是創造一種更輕鬆便捷的生活方式去引導大眾接受。在空調機剛普及的時候,隻有製冷功能,被習慣稱之為“冷氣機”,但不久熱泵技術使“冷氣機”變成為冷暖兩用,人們對於空調的認識有了一種觀念上的重大轉變。可廠商就應先大眾一步,不把空調隻看成溫度調節機,應使其同時具備有空氣置換和濕度調節的複合功能,這樣企業才能站在產業的潮頭,告訴世人我在創造人類更美好的生活,企業自身才能獨占鼇頭。因此,自投產至今,三洋電機始終將他們所生產的空調稱為“空氣調節器”,而不是今天的“冷氣機”,明天的“冷暖兩用機”等等。這蘊涵了三洋自身的一種追求,是“創造新生活”的典型體現。到1960年3月東京三洋創辦冷凍設備專業廠為止,三洋電機在短短的10年內,依靠敏銳把握市場的經營方針和不斷創新的企業思想,大膽而又謹慎地在家電行業中走出了蜚聲日本的四步棋。三洋成為戰後新建企業中的一朵奇葩,不僅得利於天時、地利、人和,更與其經營者的個人性格與能力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