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1 / 3)

三角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威海海濱,風景迷人,三角集團就坐落在這裏。1976年建廠至今,以生產經營輪胎為主業,曆經威海輪胎廠、山東輪胎廠、三角集團有限公司的變更,不斷成長壯大,1997年成立了三角集團有限公司為核心的三角集團。麵對市場競爭新形勢,三角以“建國際先進企業,創世界知名品牌”為目標,以“築台階,放蘋果”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契機,正在全力推進企業的資本多元化、經營國際化和管理現代化,完善營銷網絡體係和科技創新體係,促進企業發展在“十五”期間實現新突破。

一、成功在於人才

三角集團自1976年建廠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發展曆史,現有員工6300多人,資產總計23億人民幣。集團以生產經營輪胎(包括外胎、內胎和墊帶)為主業,同時經營機電維修、精細化工、工程安裝、汽車運輸等行業,被列入全國520家和山東省136戶重點企業集團,1991年以來,企業銷售收入、利潤分別以29%和42%的年均速度遞增。現在,三角集團所屬的8個子公司全部贏利,經濟效益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在世界輪胎行業50強中排名第15位。

經過20多年的專業生產輪胎曆史,使企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品係列。目前,主要生產轎車輪胎、工程機械輪胎、載重汽車輪胎、工業車輛輪胎、農業輪胎、沙漠輪胎等6大類60多種規格的子午胎和100多種規格的斜交胎,並且能夠滿足國內外主要車型及專業化需求,年生產能力近800萬套,其中子午胎350萬套,位居全國同行業榜首。

集團推行以科技、質量、市場為核心的名牌戰略,企業形象和品牌價值不斷提升,目前“三角”是全國輪胎品牌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重點培植的9個國際知名品牌之一。

本著向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持續提高顧客滿意度的宗旨,企業基礎管理全麵與國際接軌。“三角”牌輪胎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通過了中國輪胎認證委員會、美國DOT和歐洲ECE安全認證。集團核心企業在國內同行業率先建立ISO14001環境管理體係、ISO9001質量體係、QS-9000質量體係和ISO10012質量確認體係,並通過權威機構認證。

集團持續推進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強化核心競爭優勢,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運用國際先進的研發、中試、生產、檢測技術和裝備,不斷推出優質、適用、環保型新產品,滿足和引導市場需求。

“三角”牌輪胎在市場上得到用戶的廣泛青睞。公司與一汽、天汽、重汽、上汽等40多家汽車和拖拉機廠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常年為解放、躍進、斯太爾、長安、五十鈴、五菱、江淮、昌河、夏利、奧拓、大發等車型供應原配輪胎。在替換胎市場上,銷售網點遍布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和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份額名列國內同行業前茅。

為什麼三角集團何以成就了如此非凡的業績呢?

三角集團是一家國有企業,然而參觀過集團的許多專家學者卻又都覺得“三角不像是國有企業”。對三角集團這個與眾不同的特點,經濟學家範恒山有一段十分精妙的概括:“沒有股份製改造,卻擁有了股份改造帶來的動力與活力;沒有包裝上市,卻積累了上市公司的實力與號召力;沒有引進外資,卻具有三資企業的威懾力。”

通過考察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從中找到三角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築台階,放蘋果,激勵人才。

二、人力資源管理是精髓

三角認識到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要多渠道選拔各類優秀人才,廣開門路,不但要眼睛向外引進人才,更要眼睛向內挖掘企業內部的人才。為此,三角製定並實施了“外部引進與內部培養相結合”的人才開發戰略,以“作用第一,長處第一,貢獻第一,待遇第一”為原則,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對於人才,三角可謂求賢若渴,隻要是公司急需的人才,不管是當地的,還是省外的、國外的,總是竭力爭取。對招聘到廠的各類優秀人才,三角集團在福利、待遇等各方麵,製定了一係列相應的優惠政策,並且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搭設了充分施展才華的大舞台。

1、重樹形象,廣納良才

要使用好人才,首先是成功地引進人才。三角集團在這方麵勇於突破國有企業的框框。通常國有企業引進人才隻局限在勞動部門所管轄的區域內進行選擇,而三角集團則在全國範圍內廣納賢良,打破了這種區域限製。過去,三角集團主要是委托人才交流中心,而集團最近已開始有一定目標地做獵頭廣告,決心花“大價錢”吸引更高一級的人才。

在丁玉華看來,引進人才不僅可以填補集團的人才缺口,而且還能發揮鯰魚效應,通過引進人才,激活原有群體,確保企業人才群體的動態優秀性。為此,在吸引人才中,三角集團實施了“形象工程”、“情感工程”、“網絡工程”。

形象工程

三角集團放下了很多國有企業不肯放下的“架子”,通過中央電視台等媒體提高企業的美譽度和知名度,這項支出每年至少上千萬元。同時進行CIS設計,完善企業理念體係,創“三角”名牌,增強企業吸引力。同時,三角積極主動地把民營企業、三資企業、股份製企業等各種所有製企業中一切好的招聘政策吸收過來,為其所用,納入到自身的人力政策中,以之改變過去國有企業的舊的形象,以新的形象吸引人才。

情感工程

三角集團在引進人才方麵,還十分善於實施“情感工程”。在企業各方麵都還很困難的情況下,三角集團靠真誠竟然先後引進了20多名對日後上馬子午胎舉足輕重的人才。在上馬子午線輪胎之初,三角急需子午胎設備管理方麵的人才,偶然聽聞遼寧輪胎廠有位高級工程師正打算辦理調入另一企業的手續。於是,三角集團領導馬上奔赴東北,於零下20度的嚴寒之中連續奔波4天,費盡周折才得以會麵,通過真誠的邀請和溝通,終於感化了這位工程師,使之下決心取回了自己已經調入那一企業的檔案,轉而加盟了三角集團,後來為三角的子午胎戰略做出了卓越貢獻。

幾年來,三角集團引進高層次人才100多名,共吸收各類畢業生1500多人,聘請專家講學、谘詢200多人次,選派128人脫產學習,選派114人次出國學習。這樣就形成了“環境引人才,人才帶技術,技術化產品,產品促環境”的人才與環境的互動循環。

網絡工程

為了達到拓寬引進人才渠道的目的,三角集團先後與哈工大、清華、人大、南開、青島化工學院、山東大學等多所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保持著密切的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的協作關係。同時,通過電視和互聯網公開招聘,借助地方政府的人事、組織等部門定期發布人才需求信息,重點引進行業優秀人才,發展外部專家隊伍,建立了一個人才引進的“立體網絡”。對直接調入企業的高級人才,原則上都給予解決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實行年薪製。

例如與山東大學的合作,三角集團在山大設立了“三角集團優秀研究生獎學金”、“山東大學三角集團科技研究基金”、“三角集團特聘教授崗位”。這將大大有利於提高三角集團在山東大學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吸引山東大學的大學生畢業後也加入三角集團。

國家人事部於2000年11月29日批準三角集團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這是目前國內輪胎行業獲準設立的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三角集團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建立,旨在加快引進、培養和使用高層次科技人才,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製,培育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和市場引導能力。加快提高科研開發能力,帶動輪胎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研究實現新突破。目前,三角集團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已與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達成了合作培養協議。

2、人才機製,重在攻心

在《尋求優勢》一書中,美國學者托馬斯·彼得斯和小羅伯特·沃特曼指出:“我們研究的所有優秀公司都很清楚它們主張什麼,並認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價值準則。事實上,如果一個公司缺乏明確的價值準則或價值觀念不正確,我們則懷疑它是否可能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三角集團的決策者們深知,對於企業員工的激勵作用是人才機製的重點,而激勵重在攻心。所以為提高員工對集團的凝聚力、向心力、責任感和使命感,加深對企業目標、任務、資源的理解,三角集團通過多年的努力,建立並完善了一套獨具三角特色的重在攻心的激勵企業文化係統。

“築台階,放蘋果”和“交集”理論

提高員工思想覺悟是很重要,但現代經濟社會利益驅動也不可少,一級一級台階層次分明,每個台階上放著一個蘋果,一個比一個大,看得見,摸得著,登得越高拿到的越大,吃得越飽越甜。用台階劃出員工的層次,放上不同的蘋果,讓他們看見利益。這被稱為“築台階,放蘋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