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卡耐基的待人出世準則(1 / 3)

一個人承認自己的缺點並不困難,但是要其公開承認自己有可恥的缺點和錯誤,卻需要有高度的真誠和勇氣。人貴有自知之明,更貴在嚴於解剖自己,把自己的真實揭露在世人麵前。對照蒙田看盧梭的《懺悔錄》,我們就會看到一種自我解剖的真誠。盧梭坦率自陳,述說自己的人生經曆、思想感情和品性人格。他把自己扯謊、偷竊、下流、叛逆和卑劣的內心隱秘活動,都如實地揭露在世人麵前。正如盧梭自己所說,“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他不願意留給世人一個虛假不真實的盧梭。他寧願別人取笑他、罵他,知道了他的一切缺點,也除去為人處世的虛假。也正因為這樣,他的自我形象不但表現得驚人的真實,而且表現著純樸的美。

人生的純樸,就是要保持真實的自我形象,不要在世人麵前把自我深藏,而是要坦誠地表現自我,如實地評判自我,不要使真實的自我受到種種虛假角色麵具的壓抑。說出來的自我,要與實際的自我相吻合。絕對吻合很難做到,但如有真誠的為人態度,就能力求接近吻合,而不致有意遠離真實。

“認識你自己”,這句希臘古訓,不僅要求人們如實地肯定自己的力量和美德,同時還要求人們坦誠地揭露自己的一切缺點和錯誤。它要求的一切,歸根到底就是人生的純樸和真誠。

純樸和真誠,就是要求人們如實地認識自己,表現自己,敢於承認有缺點、有可恥之事的自我,但並不是讓人固步自封,保持這樣一個自我而不求超越。這樣的保持自我,並不是為人的真誠,而是愚昧和怠惰。人生的純樸和真誠,要求人生如實地承認現實的自我,同時也激勵人們正視現實,要不斷地、勇敢地向著應有的目標超越自我。要想超越現實的自我,首先就必須如實地認識自我,包括缺點和可恥之事。如果不能如實地認識自我的現狀,超越就缺乏現實的根據。因此,卡耐基說:認識自己是超越自我的前提和動力。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就等於改正了一半。前一半就是如實地認識,後一半就是堅決地改正,把正確的認識付諸行動,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內部功能,超越現有的自我。這就是說,純樸的真誠不隻是在現有狀態中的表現,而且也是從現有到應有的發展過程的表現,是人生的積極進取。

人生真實的美和做人的美是統一不可分割的。有些人把“做人的美”與“真實的美”對立起來,認為“做人”,就是拋開自己的本來麵目,去做出一幅好樣子,像演戲一樣扮演出令人喜歡的角色。這種理解顯然是很極端地,他們僅僅把“做人”看作工於心計。顯然是對“做人”的曲解。講“做人”,並不是說可以不出自本心,而單憑心計;不坦露本相,隻給人以假麵;不講信義,隻耍手段。這不叫真正的做人,而隻是以假麵討好別人、順應社會的人,並不是在做人,而是在做戲;不是在給人看,而是在騙人。

做人的真實,就是把公開對人展示的一麵與實際的一麵一致起來。其目的不隻是為了給人一個好印象以便得到社會承認,更重要地是以自己的真實為人達到所要達到的成事目的。而在經商方麵也是如此,要給顧客以信任感,把顧客視為自己的上帝,隻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品鬥爭中穩住腳跟。

如北京東華毛織品經營部是個很不起眼的小店,地處偏僻,他們知道這是自身的不利條件。如果要想參與競爭,就必須要有點“絕活”。他們針對當前零售商店普遍存在退換商品難的問題,響亮地提出了“把損失留給商店,不讓顧客吃虧為難”的口號,並製定了切實可行的退貨製度。他們的製度是這樣的:凡是售出的毛線,如屬本身質量問題,隨時可退可換。織毛衣剩下的零線可退可換。退換貨時,責任分不清的,損失由商店承擔,不讓顧客吃虧。為了有利於群眾監督實施情況,將這些措施張貼店堂內。

由於他們一切從方便顧客出發,通過退換貨製度,解決了顧客購物的後顧之憂,增強了群眾的信任感,因此,來商店的顧客絡繹不絕。

“鬻馬饋纓”就是馬賣出去以後,並隨之把披在馬身上的漂亮的帶子贈送給買主。企業中的“纓”泛指售後服務。美國企業家吉拉德曾為他的發跡決竅自豪地說:“有一件事許多公司沒能做到,而我卻做到了,那就是我堅信銷售真正始於售後。並非在貨品出售之前。”這種始於產品銷售之後的營銷謀略,稱之為“鬻馬饋纓”。也有人稱之為“第二次競爭”。世界上許多優秀的企業無不注意這種售後服務。如美國的凱特皮納勒公司是世界性的生產推土機和鏟車的公司。它曾在廣告中說:“不管在世界上哪一個地方,凡是買了我產品的人,需要更換零配件時,我們保證在48小時內送到你們手中,如果送不到,我們的產品就白送給你們。”他們說到作到,有一次為了把一個價值隻有50美元的零件送到邊遠地區,不惜用一架直升飛機,費用竟達2000美元。有時候無法按時在48小時內把零件送到用戶手中,他們就真的按廣告說的那樣,把產品白送給用戶。長此下去,由於經營信譽高,這家公司經曆50年而不衰。

再如日本的日立公司,有一次,一名美國遊客在東京日立公司的售貨點買了一台組合音響,買回去之後發現裏麵漏裝了配件。他本打算第二天去退貨,沒想到日立公司的人卻連夜找上門來,為他補了配件,並再三向他道歉。原來,音響售出後,日立門市部也發現了遺漏的配件,於是連夜向東京各旅館查詢,仍未找到這名美國遊客。他們又根據這名顧客留下的一張美國名片,查詢到他在美國紐約的父母電話號碼,通過聯係,終於弄清了這位遊客在東京探親的地址。國外在售後服務的“第二次競爭”上,用心之良苦,可見一斑。

日本大企業家小池說過:“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訣就是誠實。誠實就象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就別想有生命了。”

這段話也可以說概括了小池成功的經驗。

小池出身貧寒,20歲時就替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有一個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半個月內就跟33位顧客做成生意了。之後,他發現他們賣的機器比別的公司出品的同樣性能的機器昂貴。他想同他訂約的客戶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對他的信用產生懷疑。於是大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帶著訂約書和訂金,整整花了三天的時間,逐家逐戶去找客戶。然後老老實實給他們說明,他所賣的機器比別家的機器昂貴,為此請他們廢棄契約。

這種誠實的作法使每個訂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3人中沒有一個跟小池廢約。反而加深了對小池的信賴和敬佩。

誠實真是具有驚人的魔力,它象強力的磁石一般具有無比強大的吸引力。其後,人們就像小鐵片被磁石吸引似的,紛紛前來他的店購買東西或向他訂購機器。這樣沒多久,小池就成為鈔票滿天飛的人。

他在成名後還常常對員工說:“你們應該記住,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為顧客謀福利的正確觀念,這要比玩弄花招重要得多。”

有些人經商,總是漫天要價,以假充真,一味地靠不正當的手段賺顧客的錢,他們以為這是“發財”的捷徑。他們忘了,這種做法可以蒙騙少數顧客,但你不能永遠蒙騙所有的顧客,“西洋鏡一旦被捅破,倒黴的還是自己。”而真正聰明的經營者都懂得,辦商業靠的是信譽,以誠待客客自來,顧客的信任才是商店生存的基礎。

長春有個百貨商店,曾有過這樣兩件事。

一天,一位顧客到五金部櫃台要買一個規格特殊,不常有貨的小墊片。營業員找遍所有裝小零件的盒子,花了十多分鍾,還是沒有找到。於是,營業員微笑著拿出兩個規格相似的小墊片,耐心地教這位顧客如何代用。其實這種墊片的價格,每個才一分五厘錢。

同時在這個櫃台上,另一位顧客要求買一台進口電視機。

在顧客挑選時,營業員實事求是地向他介紹進口電視機結構、性能、優點和缺點。當這位顧客一聽進口電視機也有不足之處時,便猶豫了。營業員接著又向他介紹了國產電視機的缺點。這顧客把兩種電視機一對照,越發拿不定主意。這時,營業員便誠心誠意地對他說:“一台電視機要花很多錢,你暫時決定不了就先不要買,回家商量好再來買也不要緊。”顧客感激地說:“好、好,你們和顧客真是一個心眼啊!”

一分錢的小生意,想方設法把它做成,幾百元的大買賣,卻讓顧客多考慮考慮。這是災個商店的宗旨。他們的營業員做生意不光圖多賣錢,而是處處、時時為顧客著想,對待每一位顧客都有一片誠心。象這樣的商店,信譽怎能不高,顧客怎能不歡迎。據說,許多遠道而來的顧客,寧可多跑一些路,也願光顧這裏,因為在這裏花錢能買來“滿意”。而正是顧客們所需要的。

如果售出的產品一旦出現了質量問題,怎麼辦?正確的作法是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這樣,不僅企業的名聲不會受到什麼影響,反而會給企業贏得信譽,使壞事變成好事。

我國有個生產自行車的廠家,有一次,這個廠的質量檢驗組發現個別自行車在矯正時出現前叉斷裂的現象。檢驗部門把情況反映給廠長,廠長親自帶頭檢查原因。結果發現是從鋼廠進的60多噸鋼管中混有不合格的鋼管。可是用這些鋼管製成的成品,半成品、庫存有幾千箱,已發出的貨也都運往各地了。廠長當機立斷,對所有成品、半成品和庫存整車全部封查。對各發貨單位急電函告停止出售。接著領導職員對廠內庫存進行大翻箱清查,同時又派出46位同誌到外地經銷單位追查。花費了巨資和精力,最後查出混鋼前叉27隻。

他們的這一做法。使各經銷單位大為感動。不僅沒有降低半分信譽,反而贏得了更高的信譽。

另有一家國產彩電廠,一次一位用戶來信說:“正看著電視,突然在熒光屏上出現一道白煙,隨即圖象便消失了。”工廠經檢查發現,問題發生在進口的濾波器上。有的同誌算了一筆賬,一年共賣出電視機8萬台,其中有40台出了毛病,返修率不過萬分之五,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完全可以不予理睬。然而,廠領導卻認為,對廠裏來說是“萬分之五”,對用戶來說卻是萬分之萬。因此決定把賣出的8萬台電視,全部為用戶換下濾波電容器。但是,這8萬台電視機已銷到28個省、市、自治區,都挨個換下電容器談何容易。有人主張給找上門的修理,沒找上門的就算了。廠長卻不同意,他們組織該廠在全國的126個維修點出麵,在當地報刊電台上登廣告,請買了這批電視機的顧客一律到維修點,免費更換電容器。最後經過核算,廠裏拿出100萬元作為修這批電視機的費用。表麵上看,他們雖然在經濟上受到一些損失,但卻在全國贏得了對用戶負責、質量第一的好名聲。有的廠家卻不行,他們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對顧客坑蒙拐騙,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真正的經商卻要誠實,待顧客如上帝。

包玉剛是香港的華人企業家,被稱為當今航運界的“世界船王”。他擁有的商船甚至超過了蘇聯的國家商船隊,達到一百多艘。他的“環球航運集團”分支機構遍布全球各大洲,船隊航於世界各大海洋,他的財富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說他曾經考慮買下一個國家。他自己也開玩笑說:“我不願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產,因為害怕由於不知所措而引起心髒停止跳動。”

包玉剛的經營謀略是:謹慎、持重、冷靜,絕不圖一時的暴利而冒險。他曾對人說:“我的座右銘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險。”他謀求的是長期則穩定的收入,這是放眼未來的一種經營方法。一般的船主都喜歡把自己的船零散地租給別人,跑一趟運輸收一次錢,簽訂短期的合同,因為這樣租金較高。他們都樂意這樣做。但一遇到航運不景氣時,船往往租不出去,所以要擔當一定的風險。包玉剛與他們不同,他寧肯以較低的租金把船長期租出去,“薄利長租”。他的這種獨特的經營法曾被一些人諷刺為“初出茅廬的傻瓜”,但時間一長,這種長租的好處就顯現出來。如1956年,埃以戰爭爆發,由於蘇伊士運河關閉,貨物積壓嚴重,海運業務十分興旺,別人勸包玉剛插足其中,乘機大撈一把。但獨具慧眼的包玉剛,他仍然按照舊的租金為東南亞的老雇主運貨,以避免與實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競爭。果然,十幾年後,埃以休戰,西方大批商船無事可幹,還要耗費驚人的費用去維修、管理。而包玉剛的船仍然穩紮穩打地立足於東南亞,業務蒸蒸日上。再如六十年代初期,包玉剛想把他的租船業務擴展到英美石油公司,當時他買了四艘不大的油輪,找到一家石油公司,對方提出必須壓低租金他們才租,包玉剛痛快地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因為租期都是四年或五年,這樣算起來,包玉剛並不吃虧,雙方順利地簽訂了合同。又有一次,一家石油公司表示需要一艘兩三萬噸的燃料船,包玉剛馬上買來船低價租給他們,使這家公司十分滿意。包玉剛的經營方式,表麵看似乎一時利潤不大,但卻可長期穩穩當當地獲利,也不擔風險。所以他不貪大求快,卻反而躍上了世界船王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