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卡耐基的為人處世方略2(1 / 3)

其三,是人的發展需要。人要不斷地發展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以適應改造客觀世界和健全自身的需要,其中包括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需要,開發智建和創造能力的需要,健康身體的需要等。人不僅是享受的動物,更是創造性的動物。唯物史觀認為,創造性地活動的需要即表現和發展自己的生命力——智力和體力的需要,這是享受更高級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這裏的著眼點是人而不是物,是創造而不是享受。

美國現代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排列為七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他把自我實現的需要看作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他認為,人都有發展或成長的趨勢,成為探索真理的、有創造力的、有美好願望的人;對於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來說,人的其他一切需要都“可以看作是達到一個終極目的的手段。”。馬斯洛所說的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類似於前麵所講的人的自我發展的需要。發展人的生命力,進行創造性實踐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實現,因而也是人通過對象化活動實現自我的表現。例如,作家勤於寫作,畫家樂於繪畫,科學家潛心研究,技術工人努力攻克技術難關,他們專心致誌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在精神上感受到極大的幸福。而有些人沒有崇高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他們就會感到精神空虛,使自己的青春年華虛度。

人以其需要的無限性和廣泛性區別於其他一切動物。動物受到自然和機體的限製,因而其需要是狹隘的、有限的。人因其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創造了豐富多采的需要,就其發展趨勢來說是廣闊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的物質需要的實現將越來越有保證,其結構將趨向豐富化、優質化;人的精神需要將會變得越來越強烈,趨向於大量化、高雅化。

總之,在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過程中,人的需要不斷發展,並不斷產生新的需要;而人的需要的不斷發展和新的需要的不斷產生又推動著人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會滿足不斷發展的需要和新產生的需要,從而把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斷推向幸福的新境界。

人是有思想的高級動物,人的實踐活動是在認識指導下進行的。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研究創造性思維對於開拓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具有決定意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對此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麵去把握。狹義的創造性思維,是指在探明未知的認識過程中,能提出新理論、形成新觀念、創造新方法的思維活動。它不僅強調思維成果的獨創性,而且重視其思維成果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影響。例如,傑出的思想家提出的重大新理論,傑出的政治家提出的重大新觀點,傑出的科學家發明的重大新技術,這些對於社會曆史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巨大推動作用的思維活動就是創造性思維。廣義的創造性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沒有有效方法可以直接運用,不存在確定規則可以遵循的那些思維活動。也就是說,在實踐活動中,凡是想別人所未想,做別人所未做、敢於破舊立新的思維活動,都屬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強調的是能克服常人、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難,解決常人、前人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實踐活動中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總之,隻要不是重複已有的結論,模仿已有的方法,而是在原有的結論和方法的基礎上作出了新的的獨創,新的結論,用新的方法分析和解決了新的問題,都是創造性思維。

不僅在科學領導中那些重大的發現和發明過程中需要創造性思維,就是在人們日常的政治、經濟、生產、教育、藝術等活動也需要創造性思維。因此,創造性思維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普遍意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需要人們付出艱巨勞動,運用高超能力的思維活動。這是因為,人們要獲得一項創造性思維的成果,往往要經過長期的觀察、艱辛的探索、潛心的研究,並且要經過多次挫折失敗的反複過程。創造性思維能力要經過長期的知識學習和積累、智能的開發和訓練、素質的提高和磨礪才能具備。

與常性思維相比較,創造性思維具有自己的特點,主要是:

獨創性。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在於創新,它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維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維的結論上,那獨具卓識,能提出新的創見,作出新的發現,實現新的突破,具有開拓性和獨創性。常規性思維是遵循現存常規思維的思路和方法時進行思維,重複前人、常人過去已經進行的思維過程,思維的結論屬於現成的知識範圍。人生思維所要解決的是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常規性思維所要解決的是實踐中經常重複出現的情況和問題。注意觀察研究,可以看到我們周圍有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不加分析的接受現有的知識和觀念,思想僵化,墨守陳規,安於現狀。這種人既無生活熱情,更無了創新意識。另一種是思想活躍,不受陳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注意觀察研究新事物。這種人不滿足於現狀,常常給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勤於思考,積極探索,敢於創新。我們應該學習後一種人,培養和鍛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它的機動靈活性。創造性思維不局限於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獨立於別人的思維框子,又獨立於自己以往的思維框子。它是一種開創性的、靈活多變的思維活動,並伴隨有“想象”、“直覺”、“靈感”等非規範性的思維活動,因而,具有極大的隨機性、靈活性,它能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常規性思維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固有思路方法進行的思維活動,使人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

風險性。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創新突破,而不是過去的再現重複。它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鑒,沒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沒有前人思維痕跡的路線上去努力探索。因此,創造性思維的結果不能保證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時可能毫無成效、有時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就是它的風險。但是,無論它取得什麼樣的結果,都具有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因為即使是它的不成功結果,也向人們提供了以後少走彎路的教訓。常規性思維雖然看來“穩妥”,但是它的根本缺陷是不能為人們提供新的啟示。

創造性思維對於人們更好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尤其對於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創造性思維可以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人們為了取得對尚未認識的事物的認識,總要探索前人沒有運用過的思維方法,尋求沒有先例的辦法和措施去分析認識事物,從中獲得新的認識和方法,從而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

創造性思維可以極大地豐富人類的知識寶庫。在實踐過程中,運用創造性思維,提出的一個又一個新的觀念,形成的一種又一種新的理論,作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發明和創造,都將不斷地增加人類的知識總量,豐富人類的知識寶庫,使人類去認識越來越多的事物,為人類實現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和“幸福樂園”的飛躍創造條件。

創造性思維為人們的實踐活動開辟新的領域。它不滿足環境人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努力探索客觀世界中尚未被認識的事物的規律,從而為人們的實踐活動開辟新領域、打開新局麵。沒有創造性思維,沒有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人類的實踐活動隻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人類社會就不可能在創新中發展,開拓中前進,必然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狀態。

創造性思維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所要建設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前人和別人從未進行過的極其艱巨偉大的事業。從事這項史無前例的開創性事業,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又沒有固定的方法可以照搬,隻有進行創造性思維,發揚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在實踐中摸索和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鄧小平作出了曆史性的重大貢獻。他是運用創造性思維的典範。

他在領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善於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既借鑒世界經驗又不照搬別國模式,總是從中國的現實和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出發,去總結新經驗,創造新辦法,尋找新路子。他以開辟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進行了長期的艱辛的理論探索,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達到了新的高度,獲得了新的發展。

已故傑出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生前曾說,人的可貴之處在於創造性的思維。此話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隻有通過有所創造,為人類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才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創造性思維在實踐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並激勵人們以更大的熱情去繼續從事創造性實踐,為我們的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實現人生的更大價值。

崇高的誌向,遠大的理想是實現幸福的前提,但還不是幸福的實現。誌向、理想總是同美好的未來相聯係的,它是對美好未來可能性的構想、預見和向往。但誌向、理想隻是可能性,不是現實性,雖然它不同於空想和幻想,它是建立在客觀規律性基礎上的現實可能性。但是可能性要轉化為實現性的關鍵在於要有條件。勤奮是崇高誌向實現轉化的根本途徑,是遠大理想向現實轉化的根本條件,這正如古人所說:

“奮與憤盛衰之本,勤與惰成敗之源”,“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智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有人認為,成功在於天才。其實天才與勤奮是不可分的。

所謂天才,首先是勤奮的人。我們承認人們的天賦有差別,但是,能夠成為天才,關鍵在於勤奮。魯迅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現代文學巨匠,用他自己的話說:“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我國現代著名科學家郭沫若認為:“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著名橋梁設計大師茅以升總結他一生科技工作的經驗時,得出的結論是:“勤奮就是成功之終。”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的體會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因斯坦說道:“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功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隻是刻苦罷了。”所以,我們讚賞一個人的天才和聰明時,首先應該讚賞他的勤奮。這是因為,沒有勤奮就沒有成功,你要想取得成功,那就要變得勤奮起來。你要想獲得幸福,那就要付出艱苦的勞動。著名畫家達·芬奇說的好,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睡,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有人把成功寄希望於靈感,這是不聰明的。因為靈感是一位“不喜歡拜訪懶漢的客人”。它是在勤奮中產生,也隻能與勤奮同步前進。世界上確實存在聰慧的詩人,出口成章的才子,揮毫而就的畫家。可是,他們驚人的才能,都是勤學苦練的產物,長期積累的結果。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觀奇書”,而後才能“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白居易五歲學詩,九歲諳聲韻,十五歲“節讀書”,所以才能寫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偉大詩篇。外國著名大文豪莎士比亞、但丁、歌德、巴爾紮克等都是“奇才神寫”,但無一不是長期努力奮鬥的結果。

有人把成功寄希望於幸運,這也是幼稚的。達爾文認為:

“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勤奮的人。”英國作家勒考克說:

“我相信幸運,而且我發現,我工作愈認真,我的運氣愈好。”

這就是說,幸運也是特別偏愛勤奮的人,它與勤奮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可否認某些人有可能憑運氣能謀得一份好差事,但卻不能憑運氣保持它。有了良好的機遇,如果不勤奮努力,這機遇遲早也會喪失。

有人把成功寄希望於別人的幫助,這更是不切合實際的。

事業的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創造奮鬥。別人的支持幫助固然需要,但外因隻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據,再好的外因也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國際歌》中唱道:“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事業的成功,幸福的實現,既不能靠上帝的恩賜,也不能仰仗別人的施舍,要靠我們自己的艱苦奮鬥。古代波斯文學家薩迪在他的名詩《薔薇園》中這樣寫道:“富人如果把金錢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對這點恩惠太看重;因為聖人曾經這樣教誨:

勤勞遠比黃金可貴。”

勤奮是成功的秘訣,懶惰是失敗的病根。我們寧願以百倍的勤奮去爭取一分成功,也不能馳於空想、騖於虛聲。我們讚賞勤勞,是因為它不但能啟迪人的聰明才智,開闊人的視野,而且隻有它才能創造一切財富,完善發展人類自身。勤奮是人體的電源,它能使你的生命閃光發熱。

讚賞勤奮,就要培養和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

青年人渴望成才,想幹出一番大事業,這種誌向和理想值得讚賞,但是,它的實現需要付出艱巨的,有時甚至是畢生的努力。如果把成才的願望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不付諸辛勤的耕耘,最終隻能是一事無成。

吉尼斯出版公司每年的營業額高達1260萬美元,該書已譯成35種文字,成為全球最暢銷書。此書截止1990年底已在全世界銷售了6500萬冊,堆積的高度相當於168座珠穆朗瑪峰,創下了版權發行史上最高紀錄,也成為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吉尼斯的編委們認可的紀錄原則是:必須第一!唯一!超乎尋常的技藝。他們看準和抓住了人類的爭強好勝的天性,許多人都拚命去刷新前人的紀錄,以求名列大全。向大全挑戰的人,有逐年增加趨勢,這正是人類求新、求變欲望的表現,也是此書創刊以來一直舉世風行、長期暢銷不衰的秘訣所在。

“吉尼斯”不過是抓住了公眾的一種心理特征,就成就了一項知名度極高、常盛不衰的大事業。

卡耐基認為,一個經營者隻要是把公眾心理琢磨透,抓住公眾心裏的特征,那麼,他在事業上一定能夠成功。

現在,許多高中檔服裝店中都安排了打扮得光彩照人的窈窕淑女作“導購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