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為成功走出第一步(1 / 3)

“'如果我答應我們不弄出一點聲音,那我們可以上課嗎?‘我問他。但是他說:“'不行,你們隻要弄出一點聲音,總統的隨從就會過來要你們停止上課。‘我一再問,如果我們不鼓掌歡呼,我們是不是可以上課,他總算勉強準許了。”

“在學員來了之後,我說出我們的問題,並且指出不論什麼情形我們那天晚上都不得鼓掌,更不可以出聲歡呼。在五名學員上台說完了話而沒有鼓掌之後,我們就覺得上課的氣氛不對。說話的人說得無精打采,聽的人也不注意,而且顯得不安。卡耐基課程所特有的相互鼓勵的氣氛完全沒有了。因此,最後我說:‘為了表示你們對說話的人所說的事很有興趣,在每個人說完之後你們就悄悄地以指頭敲指頭。‘你一定沒有見過這種無聲但是熱情的鼓勵行動。卡耐基課程的精神又回來了。”

在排定的演講之外,卡耐基課程還要求學員練習即席演說。一家大保險公司人力發展部經理詹姆士·索爾休指出這種訓練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他說:“一次我去參加我們公司的一個部門的會議,我原以為隻有三、四個人,但是當我到達會議室時,那裏卻有二十五個人。他們等著我發表演講,而介紹詞隻有'這是詹姆士·索爾休'這麼一句話。幸好我走的門是主席位子的另一頭,我要走一小段距離才能到講台上,這幾鈔鍾對我確實有點幫助,但是我必須指出,在卡耐基課程中所接受的即席講話訓練培養了我的信心和方法,因此我直接走上台去,而且講得很好。”

發表談話並不是卡耐基課程幫助人們改進溝通的唯一方法。另一種方式是集體溝通,例如開會和集會等等。

卡耐基課程最主要的一點是教導學員知道如何很快地就談到要點,並且鼓勵別人避免在會議中浪費時間和唇舌。課程中所教的就是西蒙——舒士脫公司董事長尼昂·沈京所研究出來的公式。

“十五年來我差不多每天要用掉一半的時間在舉行會議和討論問題上。我們該做這件事還是那件事?還是什麼都不做?我們會激烈地爭辯。在座位上扭過來轉過去,或走來走去,吵個不停,然後又是這麼一套。到了晚上,我已經筋疲力竭……最後我設計出一套辦法,消除了這一切。我用這一套辦法好多年了,效果很好。大力增進了我的效率、我的健康,以及我的快樂……”

“秘訣是這樣的:首先,我立刻拋棄我已經在會議中用了十五年的程序——那就是開始時由有問題的同事詳細說明問題所在,最後他再問'我們該怎麼辦?‘其次,我訂出一個新的規定——就是誰要在會議中提出問題,必須事先寫下來,並且給我一份報告,報告中必須涵蓋四個問題:

1.問題是什麼?

2.造成問題的因素是什麼?

3.有什麼可能的解決辦法?

4.最佳的解決辦法可能是什麼?

現在同事很少向我提出問題。為什麼呢?因為為了答複這四個問題,他們必須先把情況弄清楚,並且慎重考慮過他們的問題,這樣他們會發現原來的問題中,有四分之三根本就不需要來跟我商量,因為適當的解決方案已經自然地從他們腦袋裏跳了出來,就象麵包片會自動從烤麵包機裏跳出來一樣簡單。就是需要來跟我商量的問題,花在討論上的時間也比以前少三分之二,因為我們循有程序而合邏輯的途徑來思考,自然就會得到合理的結論。”

卡耐基課程中的會議也是按這些原則來舉行。宣讀解決問題的原則隻是第一步。然後班上選一個問題,學員回家去把這四個步驟應用在問題上,到下一堂課再把問題解決。教師引導他們怎麼樣清楚而有力地表達出他們意見,如何聆聽和評鑒其他學員的意見。

很多公司現在已經把這種公式列入他們的標準作業程序中。這不僅可以用於會議,也可以用於組織中任何問題的相互溝通。

卡耐基喜歡尋找並接受嚴厲的挑戰,而他更喜歡和工程師在一起工作。”工程師專心沉潛於無生命的東西,你如何把他們改變為管理人的經理呢?”他在紐約一個工程師會議中提出這個問題,”和其他類別的人相比,我更喜歡教工程師。”他說。很多雇有技術人員的公司都同意卡耐基的看法。這些技術人員頭腦裏裝滿了觀念和創意,能用來改進他們和人溝通的能力,讓他們把這些觀念和創意發揮出來,豈不是一件大好事。

很多公司運用卡耐基課程訓練,讓他們的員工更能言善道。正如加拿大大西洋瑞奇飛德公司的經理希登布蘭德說:“我們的員工都是學技術的,他們是地質學家、工程師和法律專家。我們的每一個計劃都需要很多的錢,都要受到委員會的仔細審查,這都需要執行工作的人提供詳細而清楚的報告。我認為在我們的教育計劃中,尤其是訓練學技術的人這方麵,最大的缺點就是溝能能力的訓練不夠。卡耐基課程讓我們的人能夠提出更清楚的說明,並且有了更強的信念。他們可以把材料組織得更好,態度更從容,當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卡耐基各班的畢業學員,常常自己到外麵找機會運用他們新學到的說話技巧。他們成為宗教和民間團體中的活躍人員;他們承擔外麵的工作或參加某些俱樂部,這些俱樂部經常聚會,讓每個會員都有發表的機會;他們享受站在聽眾麵前的體驗,使他們獲得成為重要人物的感覺,豐富了他們生活。

社會各階層的人都發現,在卡耐基課程中獲得的能力,對他們的私人生活也很有幫助。卡耐基機構的總部以及全世界各地區卡耐基課程主持人辦公室,有成千上萬的來信,充分證明了這種情形。參議員、州長及其他官員都讚揚卡耐基課程,說這些課程的訓練使他們演講得更好,在事業上更有成就。商業界高級人士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他們在群眾麵前演說的能力。接受過卡耐基訓練的男男女女都寫信來說,他們在公眾和私人生活方麵,都比以前更容易和別人溝通。

很多學員都說,他們過去甚至害怕和自己的家人溝通。路易士安那州貝頓勞芝市的裘·卡本特發現他老是想和太太好好談一談,但是卻總不能夠暢所欲言,”等到我參加了幾堂課之後回家,我告訴太太:‘我們一直想好好談談,那我們現在就談一談吧。‘我們真的坐下來,一直談到要睡覺了為止,並沒有什麼困難。從那時開始,我們就有更好的溝通,如此一來,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婚姻都變得更美好。”

為什麼卡耐基的方法有效?芝加哥的一個學員丹尼士·藍恩曾經推敲過這個問題。”你到那裏後,把自己投身在課程訓練裏。你坐在學員當中聽他們發表談話,你會察覺出他們的優點和缺點,而當你上台講話的時候,他們也會看出你的優點和缺點。每次集會你的同伴都來評鑒你,這很能夠激發人,而且很有收獲。完成訓練之後,就可以把這些感覺帶到生活中其他的活動裏麵。”

全世界不計其數的學員指出,在卡耐基課程中培養出來的信心,尤其是在群眾麵前講話的能力,非常有助於他們的事業。南非杜邦市卡耐基的一個畢業學員本·皮特士,談到他如何改變對公開演說的心態:

“我曾經在羅馬歌劇院裏演唱過,聽眾起立歡呼,使得我不得不一再加唱一首。我曾經在好萊塢說相聲、講笑話,逗得聽眾爆發出如雷笑聲。我也曾經在市政廳發表演說,對市政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不幸的是,這一切都隻存在於我的想象之中。

“但是去年一切都改變了,我的老板要我為職員們上一堂課,而我以前從來沒有在眾人麵前講過話。我心裏發毛,吃了好幾片鎮靜劑,當天整日裏仍然抖個不停。當我上台講演的時候,我喉頭發緊,幾乎說不出話來,我隻好讀我的稿子,講得非常糟糕。

“兩個星期前,我的老板又要我為同一批人上課。我上了,而且非常愉快。我講了一個小時,聽眾都非常注意聽。以前的那一堂課材料也很好,隻是我講得太糟了,因為我緊張得不得了。這一次,我接受過卡耐基課程的訓練,所以一點也不緊張了。我的老板和我的同事都因為我講得好而讚揚我。”

卡耐基各課程都重視訓練表達意思的能力。雖然”公開演說”隻是人際溝通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它確實可以增長自信、熱情以及和別人溝通的能力。接受過卡耐基課程訓練的人,可以說根本不會怕在人群前發表談話,很多畢業學員還到外麵去找機會”公開演說”。畢業之後,有些學員或許不再有機會公開演說,但是隻要有機會,他們都能說得很好。正如一個畢業學員指出:“心裏或許還是有十五隻桶子,但是不會再七上八下的了。”

盡管卡耐基”公開演說”課程現在頗受大家歡迎,但是,剛開始時,也碰了不少釘子,遭到一些拒絕。因為一種新生事物要想被人們所接受是需要時日的。

在那個時候,最流行的娛樂節目是朗誦詩句或部分的戲劇腳本。在一次到基督教青年會去推銷課程的演講中,卡耐基選了兩首大家所熟知的詩,為那一群人朗誦。他運用了在大學和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學得的經驗,在事前作了妥善的準備,結果聽眾熱情地為他鼓掌歡呼。青年會負責人有了很好的印象,改變了主意,同意開設”公開演說班”。不過,他可不想冒險支付通常給教師每晚兩塊錢的鍾點費,卡耐基同意從學生每堂課所繳的學費裏取百分之八十作為酬勞。

卡耐基日後回憶說:“我必須拿出教學成績來,而且要很快顯出效果。那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那些成人到班上來,並不是要混一個大學學曆或得到什麼社會上的特權。他們來隻有一個目的:他們要解決他們問題。他們要能夠在業務會議中站起來說幾句話,而不至於驚慌失措。推銷員希望自己能去拜訪難於對付的顧客,而不需要先繞上好一段路來鼓足勇氣。他們要改善儀態和自信心。他們要在事業上出人頭地,他們要賺取更多的錢用以照顧家庭。由於他們上一次課繳一次學費,如果他們得不到他們所要得到的。他們就不來上課,也就停止繳學費——而我所得的不是鍾點費,而是學費的百分之幾,如果我要吃飯,我教的就必須有實用的效果。”

根據他以前所聽過的”公開演說”的課,卡耐基一上來就說些演說術方麵的曆史,以及一些優秀的演說的原理。他很快地就發現了兩件事:第一,他已經說完了有關演說方麵他要說的話;第二,學員已經顯得不安和厭煩。他必須立刻拿出新的辦法。

卡耐基停止講課,鎮靜地指著最後一排中的一個人,請他站起來。”給我們簡短地即席談話,”卡耐基對他說。

“談話?我能談什麼?”

卡耐基猶豫了一下。”談談你自己,告訴我們一些有關你的背景和日常生活的事。”

這名學員說完以後,卡耐基就請另一個學員說,然後發展到班上每一個學員都發表過簡短的談話。”在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做的情況下,”卡耐基後來說,”我誤打誤撞地找到了征服恐懼的最佳方法。”

自此以後,卡耐基注重行動和共同參與的教學方法,就成為掌握學員興趣和確保學員滿意的最有效法門。但是這種作法在那個時候還是沒有先例的,也沒有什麼評鑒辦法可以評定他這套辦法的效果。不過,他的辦法確實奏效,並且已經在全世界教導出許多更會說話和更有信心的人。

在卡耐基早期的教課中,有一件事充分證明了讓學員參與要比隻是講課來得更有價值。他的班裏有個退休的海軍將領,他似乎不能夠在他的談話裏注入活力和引人興趣的東西。

“我怎麼辦?”卡耐基自問,”最好能深入這個人的內心,並且把他從自我封閉裏拖出來。”

碰巧他班上有一個長頭發、滿口狂語的激烈分子。在下一堂上課之前,卡耐基悄悄地把這個青年召來,向他解釋說,要做些事來激發這位不善說話的將軍表現一下,問他願意不願意在那天晚上發表一篇強烈反美國的談話。青年同意了。

這個青年的表演,比卡耐基所期望的還夠勁。他眼露狂熱,頭發散亂地衝到教室前麵,怒罵美國政府,譴責資本主義製度的邪惡,號召班上的人行動起來,到華盛頓遊行示威去。

老將軍充滿了愛國的勇氣,忘記麵對群眾的恐懼,走到前麵來。他用充滿了深厚感情的聲音開始講話,表達了他對自己國家和現存製度的熱愛。他根本感覺不到他在發表演講,他話中的活力和光熱是他信仰的自然表達。

這種情況正是一套新的教學法的自然醞釀過程——卡耐基和他的學員共同參與,發展出一套深入別人內心、使人發揮出潛能的辦法。

卡耐基教授”公開演說”的聲名開始傳播。不出幾個月。他在東海岸所有的基督教青年會開授”公開演說”。他幾乎每晚都有課,一晚可以賺到四十塊錢。他還常常應邀到卡耐基大廈去講課。

1016年卡耐基遇到了羅維爾·湯瑪斯。那時候湯瑪斯還是起林斯頓的年輕講師。他們倆成為終身朋友,這份友誼後來還使卡耐基的教學工作中斷了一段時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湯瑪斯以他戰時因記者身分與阿拉伯的勞倫斯以及和巴勒坦的阿倫比結識的經曆,準備了一係列的演講。他請卡耐基做他的經紀人,他們策劃了一套很吸引人的辦法,包括運用一連串的幻燈片,再加上湯瑪斯的旁白,說出其中的故事和軼事。這項演講極為成功,在倫敦就講了好幾個月,而且每次都座無虛席。卡耐基和湯瑪斯決定分成兩組,每人領導一組,分赴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去旅行演講,一講就是兩年。

卡耐基就是這樣擴展著他的”公開演說”的影響力,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節 麵對生活的技巧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折磨,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有以樂觀的精神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卡耐基便是生活的強者,他不僅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障礙,而且在自己的演講生涯中創造了非凡的業績。

在戴爾·卡耐基的生活中始終充滿著樂觀的情緒,每一次失敗不會帶給他痛苦,反而增強了他與困難作鬥爭的信心和經驗。他的樂觀感染著他周圍的人,包括他的朋友、同學和學生,甚至隻見過他一麵的人,也會為他的樂觀情緒所鼓舞。

在他每次上台講演時,心中便有一種神聖的責任感,那就是對自己負責,對聽眾負責。

當然,不僅要了解和認識困難,更要付諸行動。根據卡耐基的方法,要取得演講的成功,就要學習以自我為主的技術,不要心裏老想著要依賴什麼。依賴演講稿和別人都不能使自己成功。

對於心理上的障礙,如果演說者把演說看成一場與同學或同事、朋友間的非正式談話,那麼便解決了心理的難題,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律師愛德華·凱特曾這麼讚揚卡耐基的演講方法:

“對於卡耐基先生的公眾演說課程,我認為值得向大家推薦。當你想到時間是如此短暫,價錢是如此低廉,而你竟能學到這麼多東西時,你會發現這個奇跡,通過讓我思考和不斷練習的方法,卡耐基先生為我開拓了美好的人生。”

紐約市商人保羅·哈瑞斯當上了他兒子成立的私立學校的董事長時,老覺得在下屬或學生麵前的演講達不到很好效果,他因此很苦惱。當別人向他推薦戴爾·卡耐基的教學時,他便接受了這個教育。在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上,他沒有準備講稿,隻使用了簡短的摘要,便發表了十五分鍾的講話,相當的自在,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事後說:“這種演講並不難,我覺得我已講出了重點,我能以信服力來發表演說,我想讓人們相信我們的確有能力完成前方的挑戰。”

所有的勝利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隻要你對自己負責,對自己充滿信心。

卡耐基最初在青年會教授公共演說時先用的是他在密蘇裏瓦倫斯堡學院中所學到的正式技巧。那是以古典演說家愛德華·曼克、威廉·彼特及丹尼作為模式的。但是,他在教學過程中發覺學生對這種主要是背誦的刻板方法極不感興趣時,他便思考著改進教學方法,不能停留在前人的成就上。

在長時間的實驗中,他選取了讓學員們自己討論他們本身所關心的問題的方式,沒想到這在商人學生中大受歡迎,而且也特別有效,於是他便持續不變地運用這種方法並推廣這些方法。

1013年,他和柏格·依森威合著的教科書——《公眾演說的藝術》出版了,書中特別強調技巧,而首先強調的是對自己負責,即付諸行動,這是演說的最佳竅門,同時還強調變換聲調的效力,區別準確發音,手勢的真實性,以及聲音的魅力。

布魯克林的一位醫生——寇地斯大夫是個熱心的棒球迷,他和球員們結成好朋友,因此,他被邀請參加一個球隊舉行的晚會。當主持人宣布說:“今晚有一位醫學界的朋友在場,他就是寇地斯大夫,我們請他來為我們談談棒球隊員的健康問題。”

遺憾的是,寇地斯大夫事先沒有得到通知,盡管他是學醫的,但是他的演講卻失敗了。他加入了戴爾·卡耐基的訓練班後,著重訓練在班上的發言,上過幾次課後,他的緊張情緒消失了,自信心也愈來愈強,兩個月後,便成了班上的演講名星,他現在很喜歡演講的感覺和那份欣喜及獲得成功後的榮譽。

其實,這隻是卡耐奇先生訓練班中一個很普通的例子,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運用聲音的魅力,也是取得最佳演講效果的一項很重要因素。

聲音的共鳴能達到具有韻律感的愉快聲調,鼻音共鳴能達到這一點,但這並不是指原始的鼻音。”真正具有共鳴效果的鼻音是指如同訓練過的法國歌星或演說家的聲音。”

訓練這種聲音的方法是通過閱讀抒情詩,如密爾頓的《拉勒葛利》,或者湯尼生的《小溪》等。

戴爾·卡耐基在教學班上讓學生們當眾起來訓練朗讀抒情詩,以訓練聲音的共鳴感。

一位公司的董事長大衛·M·顧立區便是通過先閱讀並朗誦抒情詩開始訓練演講的聲音技巧的。

他參加訓練班前曾告訴過卡耐基先生,他的發音不大準確,而且每逢說話時便驚恐萬狀,一個字也說不出。

於是卡耐基先生讓顧立區先生在訓練班同學麵前先發言並朗誦詩,開始顧立區先生非常靦腆,但還是朗誦了印度戲劇家卡利大森的詩。

3個月後,他的演講進步神速,在一次聚會中他激動地說:“讓我們祛除對生命的恐懼吧!”

這種聲音訓練法又被卡耐基先生稱之為”將微笑及愉悅的靈魂投入聲音中”的技巧。首先,你得有勇氣站出來身體力行去演說,但又不要把演說看成是一個大難題,那隻不過是一場稍微嚴肅些的談話而已,不用害怕,你運用你的聲音首先感染自己,再去感染別人,那麼,你成功的機會就比較大了,繼而會取得更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當然首先得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在《公眾演說的藝術中》,卡耐基還談到其他一些問題,如教導人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運用說服力。關於影響力技術可歸類為如下四方麵:

1.解說,即對一件事或一個物體進行簡單的扼要但又鮮明的說理。包括對照法,對句法,類推法,分割法及歸納法等。

2.描述,對事物的具體描寫。

3.敘述,則強調演講的故事性效果。

4.建議,爭論及遊說。

如果我們把這些影響力逐步運用到生活的各種領域中,那麼它們對演講來說像是如虎添翼,而且這些方法也是極容易了解和掌握的。

演講藝術的重點是使演說者獲得最佳形象,從而達到推銷自己。而商人們學習演講技術是與其推銷商品密切聯係的。

有效地觸發群眾想象力的成功例子有很多。

“空中客車”飛機推銷人才貝爾納·拉弟埃,從1075年受聘以來,戰績非凡。他成功地推銷了230架飛機,價值420億法郎。他動用的是一種”情感推銷法”。拉弟埃來到印度推銷飛機時,接待他的是印度航空公司主席拉爾少將,拉弟埃的第一句話便是:

“正因為你,使我有機會在我生日這一天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

這句話直接向對方表明,感謝主人慷慨賜予的機會,使得他能在自己生日的日子裏來到貴國,而且最具意義的是貴國乃是他的出生地。

同時他又談到他與印度的世交,並掏出了一張拉弟埃3歲時與印度偉人聖雄甘地的合影。這使拉爾少將大為感動,而與之簽定了合同。

另一個成功的例子是”殘疾娃娃”被爭相領養的成功例子。

納爾康公司的經理羅肯創造出一個別出心裁的推銷術。

羅肯利用人們心中的愛心,創造出一些”殘疾娃娃玩具”並同時喚醒人們對殘疾孩子的關心。

他們做出若有其事的樣子,給每個”殘疾娃娃”取上名字,都是每一個普通美國孩子的名字,並注明”娃娃們”的習慣,愛好,出生年月等等。領養人必須登記其姓名。每逢聖誕節,公司將派人慰問被領養的”娃娃們”。

這一別出心裁的行動,喚起了許多美國人,特別是一些美國孩子們的愛心,在誕節前後,人們冒著寒氣逼人的北風,在玩具店前排起長龍,競相領養。

這種獨創的風格,使納爾康公司大賺其利,為了讓”殘疾娃娃玩具”立於不敗之地,羅肯又略施小計,控製”殘疾娃娃”的產量,人為地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引起一種搶購”殘疾娃娃玩具”的風潮,此種娃娃因此也身價大漲,真可謂奇招妙法也。

在商業中運用這些奇招妙法的確能使商家大賺其利,當然,這種成功也和公司平常的宣傳是分不開的。

戴爾·卡耐基是憑著《公眾演說的藝術》這本書走進出版界的。這為他以後成功地出版許多本暢銷書打下了深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