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一點都不幸福。
他是個成功的律師,年收入三千美元,但是他的政治生命卻屢遭挫折與慘敗。
他承認:“在政治野心上的競賽我失敗了,徹底失敗。”
可是從現在開始,事情的進展卻快得出奇,快得令人目不暇及。盡管七年之後他就去世了。而在這七年間,他卻贏得不朽的名聲和榮耀。
林肯的對手是史蒂芬·A·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現在又成了全國的偶像,他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密蘇裏折衷方案”撤銷後的四年間,道格拉斯卷土重來,打了一場精彩又壯觀的政治仗,贏回自己的威望,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堪薩斯敲著聯邦的大門,要求成為蓄奴州之一。道格拉斯說”不行”,因為草擬該州的憲法的議會不是合法的議會,議員們是靠狡計和獵槍當選的。反對成為蓄奴州的堪薩斯人磨掌擦掌,準備作戰,他們忙著行軍、操練、挖戰壕、堆胸垛,把旅社改為城堡。既然選舉不公平,他們就要用子彈來爭取。
此後砍殺和射擊的的事件層出不窮。”流血的堪薩斯”一辭自此載在史書上。
史蒂芬·A·道格拉斯認為由冒牌議會擬就的憲法,根本一文不值,所以他要求再舉行一場誠實公平的選舉,以投票決定堪薩斯州是成為蓄奴州還是自由州。
他的要求十分正當,可是美國總統詹姆士·布查南和華府那些支持蓄奴的政客們絕不肯容忍這種安排。
於是布查南和道格拉斯吵了一架。
總統說要把道格拉斯送上政治屠場,道格拉斯反唇相譏:“皇天在上,詹姆士總統是我一手捧出來的,我也可以毀了他。”這句話,不僅是一句威脅,也改變了曆史。
道格拉斯為了自己的信念,也為了北方每一個人的信念,無私地奮鬥,犧牲了政治的前途,雖然因此埋下1860年民主黨的大難,使得林肯有機會入主白宮,卻因堅持偉大的原則而得到伊利諾州人的愛戴。
在1854年他進城時,曾經下半旗、敲喪鍾趕他出去的芝加哥市現在派出專車、樂隊和接待委員歡迎他返鄉。在他進入市區時,得兒本公園發射一百五十響禮炮,上百人爭相和他握手,女人們把成千朵的鮮花拋在他腳下。民眾以他的名字作長子的學名。若說有人願意為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大概也不算誇張。在他死後四十年,仍有人以”道格拉斯派的民主黨員”為標榜。
在道格拉斯光榮地進入芝加哥後幾個月,伊利諾州的民主黨員自然提名道格拉斯參加國會參議員競選,而共和黨員推舉的是一個姓林肯的無名小卒。
選舉戰中一係列的激辯使林肯漸漸出名,他們的爭論充滿火藥味。民眾愈來愈激動,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空前龐大的辯論會使得任何聚會廳都容納不下,於是演講大會隻好在樹叢或原野中舉行。記者忙著采訪,報紙更以巨大的篇幅熱烈報導這場轟動的競賽,不久,全國人民的耳朵都在傾聽著這場競選聲音。
兩年後林肯就入主白宮,這些辯論等於為他做了極佳的宣傳。
林肯在競選前好幾個月就開始準備,每當腦子裏出現一個思想、概念或辭彙,他就立即寫在手邊零零星星的紙片上——如信封背麵,報紙邊緣,破紙袋……等等。他把這些紙頭放在高頂絲帽內,隨身攜帶。最後又重新謄寫一遍,邊寫邊念,一再地修正、改寫。
第一篇演講初稿完成後,晚上他邀了幾位密友到州議會的圖書館裏,關起門來聽他念演講稿,每念完一段就停下來,要求朋友們批評指教。這篇講稿中有幾句傳誦一時的佳言:
“內部分裂的房屋不可能屹立。”
“我們的政府不能容忍奴役與自由共存的狀態。”
“雖然我不喜歡國家發生內戰致使聯邦瓦解,但是,我更不喜歡國家繼續分裂下去,為了更長遠的和平與團結,為正義而戰是值得的。”
林肯的朋友們聽到這種言論,既驚訝又惶恐。他們說,這些話太激進了,一定會把選民嚇跑的。
但林肯沒有改變這些語言,他向大家表明他的心意已決,他再度強調”內部分裂的房屋不可能屹立”是人間至理,顛豈不破。
林肯說:“這是舉世皆知的真理。我要用最簡單的話表現出來,讓人們了解時局的危險性。現在已到了該摸著良心說真話的時候,我決定不再改變我的主張,必要時我願意為伸張正義而死。如果這次演說使我失勢,那就讓我與真理一同淪喪吧。”
八月二十一日,第一次大辯論在芝加哥城外七十五哩的奧泰華鎮舉行。前一天晚上民眾們就陸續抵達。不久,旅店、私人住宅和馬車行都人滿為患,方圓一哩內的山穀崖和低地營火通明,仿佛小鎮是被軍隊包圍了似的。
道格拉斯乘著六七白馬拉的高級馬車,在城鎮中穿行。民眾叫好的呼聲震天響。
林肯的支持者也不甘示弱,他們以兩頭白騾子拉著一個舊幹草台,載著候選人滿街跑。後麵的一個幹草台上則坐著三十二位姑娘,每位姑娘身上掛著一個寫著州名的大標語:
帝國之星往西走,
母親離不開土地,
姑娘們與林肯攜手。
演說家、委員團與記者擠了半小時,才越過人山人海,走到演講台。
講台上搭有木製遮陽棚,二十多人爬上涼棚頂,把涼棚都給壓垮了,木板落在道格拉斯的後援委員身上。
這兩位演講人不論從哪一方麵看都截然不同。
道格拉斯身高五尺多,林肯是六尺四寸。
大塊頭嗓門細細的,屬於次中音。小個子反而聲音嘹亮,是男中音。
道格拉斯舉止優雅殷勤,林肯又難看又笨手笨腳。
道格拉斯具有大眾偶像的風采,而林肯那沒有血色又布滿皺紋的麵孔卻充滿憂鬱,他的外表絲毫無吸引力可言。
道格拉斯的打扮象個富裕的南方農場主人,身穿褶紋襯衫、深藍外套、白長褲,頭戴一頂白色寬邊帽,林肯的打扮粗野,令人忍俊不禁:陳舊的黑外套太短,袋狀的長褲太短,高高的煙囪帽飽經日曬雨淋,早已髒兮兮的了。
道格拉斯講評話來一點都不幽默,林肯卻是有史以來最詼諧的人物之一。
道格拉斯翻來覆去說的總是那幾句同樣的老話,林肯則絞盡腦汁,話題不斷翻新。
道格拉斯十分講究排場,善於虛張聲勢,他乘一輛披著旗幟的專車,車尾架上一門銅炮,所到之所,大炮一聲聲響起,似乎向大家宣布大人物來了。
林肯則很討厭”煙火和爆竹”,他隻乘普通客車和貨車,手提一個鬆垮垮的舊絨氈手提包和一隻把手斷落的綠色棉布傘——那把傘還必須用一條帶子綁著,以免彈開。
道格拉斯是個機會主義者,正如林肯所說,他沒有”固定的政治倫理”。求勝——就是他的宗旨。
林肯則是為一個大原則奮鬥,隻要正義能夠施行,誰贏他都覺得無所謂。
林肯說:“人家說我有野心。天知道我是多麼誠摯地祈求這場野心戰根本就不要展開。我不敢自詡不在乎榮銜,但是,今天密蘇裏折衷方案若能恢複,原則上反對奴隸製度的擴張,隻是暫時容忍現存陋規,那麼,我衷心讚同道格拉斯法官永不退位,我永不任職。”
道格拉斯在辯論中一再強調:如果大部分州民都主張蓄奴,不論何時何地任何一州都有權蓄奴。他不在乎蓄奴與否。他最著名的口號是:“讓每州管自己的事,別幹涉別人。”
林肯則明白地站在反對立場,他說:
“道格拉斯法官認為奴隸製度是對的,我認為它不對,這是整個論戰的差異所在。
“他主張任何地區想要蓄奴就可以蓄奴。如果蓄奴沒有錯,那當然很好。如果蓄奴是錯的,為什麼可以任由人們做錯事?
“道格拉斯不在乎蓄奴製度的存廢,以為這就好象鄰居要在農場上種煙草還是養牛羊一樣,可以憑個人高興。可是大多數人跟道格拉斯法官不同:他們有是非觀念,他們認為蓄奴是不道德的壞事。”
道格拉斯往來各地,一次又一次說林肯主張給予黑人平等的社會地位。
林肯則反駁道:“不,我隻是替黑人提出一個要求:你若不喜歡他,就隨他去吧。如果上帝隻肯給他很少的福佑,也讓他們享受那一點點屬於自己的福佑。他們有許多方麵都跟我們不平等,但是至少他們也享有'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權利,也享有把自己賺來的口糧放進嘴裏的權利……這一點是跟我平等,跟道格拉斯法官平等,跟每一個人都平等的。”
道格拉斯多次指控林肯要使白人”和黑人通婚”。
林肯隻得又一次又一次否認說:“如果說我不要一個黑人女子為奴,似乎就表示我一定要娶他為妻。我反對這種推論法。我活到五十歲,從未用過一名黑奴,也沒娶過黑奴為妻。世上有足夠的白種男女可以匹配,有足夠的黑種男女可以嫁娶,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讓他們順其自然吧!”
道格拉斯企圖回避重點,混淆人心。林肯指責他的論據薄弱,說他用”似是而非、異想天開的言辭,指鹿為馬,魚目混珠。”
林肯又說:“答複道格拉斯這些根本不算辯辭的辯辭,使我覺得自己象個傻子。”
道格拉斯沒有說真話,他自己心裏也明白。
林肯說:“如果有人主張二加二不等於四,而且反複這麼說,我沒有什麼辦法阻止他。我不能塞住他的嘴巴不讓他說。我不願指責道格拉斯法官撒謊,可是除此之外,我實在不知道還有什麼話可形容他。”
論戰一周又一周進行下去,許多人也都加入混戰。利曼·楚門布爾說道格拉斯撒謊,說他”是有史以來最厚臉皮的人”。著名的黑人演說家菲德烈·道格拉斯也來到伊利諾州,加入攻擊的行列。布查南派的民主黨員惡狠狠地貶斥道格拉斯。火爆的德裔改革家卡爾·舒茲則在外國選民麵前告發他。共和黨報紙以大字標題稱道格拉斯為”偽造者”。政黨分裂,又腹背受敵的道格拉斯以寡敵眾,四麵楚歌。他在絕望中打電報給好友伍秀··林德說:“我有惡犬尾隨。拜托林德,來E幫我對抗他們。”
發報員把這一分電報的抄本賣給共和黨,上了二十家報紙頭條新聞,成為極大的笑柄。
道格拉斯的政敵樂昏了頭,從此以後,伍秀··林德至E死仍被戲稱為”拜托林德”。
選舉之夜,留在電報局閱讀統計表的林肯知道自己失敗,就動身返家。當時外麵下著雨,一片漆黑,通往他家的拱形小徑滑溜溜的。突然間,林肯的一隻腳絆住另一隻腳,他迅速平衡身子,並說:“失足卻沒有摔跤。”
不久以後,一份伊利諾報的社論中提到林肯。說:
“可敬的亞伯·林肯真是伊利諾州從政者中最不幸的一位。他在政治上的每次舉動都不順利,計劃經常失敗,換了任何人都無法再支持下去。”
林肯看到有那麼多人湧去聽他和道格拉斯辯論,自以為可以靠演說賺一點錢,後來準備以”發現與發明”為題發表演說。在布魯門頓租一間大廳,又派一位小姐在門口賣票——結果沒有人去聽。
於是他再度回到牆上有墨水印,書架上長出花樹芽的律師事務所。
他回來得正是時候,他已撇下律師業六個月之久,沒賺到一文錢。現在他的基金用光了,手頭的現金甚至不夠支付屠戶和雜貨店的欠款。
於是他又將”老公鹿”套上破馬車,再度在原野中巡回出庭。
當時是十一月,天氣突然轉寒。野雁越過頭頂的灰色天空往南飛,大聲啼叫,兔子衝過路麵,狼在樹林裏悲嗥。可是馬車上的憂鬱男子對四周的情景視若無睹。他繼續往前趕路,頭垂在胸口,沉思入神,充滿了絕望。
寫到這裏,卡耐基對林肯的處境表示了深深的憂鬱,但是,他又對林肯不會屈服命運的精神抱有信心。的確,假如林肯麵對暫時的挫折就不再前行、不再奮鬥,那麼他隻能是一個普通的律師而不可能成為美國曆史上偉大的總統。卡耐基從林肯的奮鬥曆程中汲取了有益的經驗,每當他遇到困難時,他便想起了林肯,渾身就充滿著必勝的信念。
第四節 對為人的敬仰
卡耐基現在是世界聞名的人物。但是,在他成名之前,他也是一個普通人,與我們大家一樣。除了卡耐基本人的不懈努力使他獲得成功之外,他在其一生之中對偉大人物抱著學習的態度,時時處處以他們的成功經曆對照自己,不斷地豐富自己對生活的應付方式,這一方麵的做法,也是卡耐基成功的原因之一。卡耐基不僅景仰林肯式的政治上成功的偉人,也景仰其他方麵的知名人士。
卡耐基曾見過美國權威作曲家喬治·傑斯文,並請教過他成功的秘訣。傑斯文告訴他,那非常簡單,隻要知道自己的需要,然後照這個”需要”努力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直至達到目的。
卡耐基寫道,“最讓我欽佩的是,傑斯文在成名後還不斷地努力,並且每星期上課三小時。這種好學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他的處女作僅賣了五塊錢,可是九年後,他替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的一部片子製作一支新曲,竟收到五萬元的巨額酬金。
當傑斯文第一次在戲院演奏時,聽眾都譏笑他。後來,他接受紐約十四街福克斯戲院的聘請,擔任樂師,每星期的薪金隻有二十五美元。當他第一次參加演奏時,羞得麵紅耳赤,腦子也昏昏然,自然演奏效果糟不可言,就連台上的演員也嘲笑他,聽眾更是大笑不止。他憤怒極了,不顧一切地跑出戲院。他對卡耐基述說這件往事時,還聲明這是他平生最大的恥辱。
傑斯文最初的誌願是成為一個畫家,可是卻出乎意料地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這要歸功於他的母親。
據說,有一天傑斯文的舅媽帶著一架新鋼琴來拜訪他們,這使他母親心中大為不悅,認為這是一種有意的侮辱;於是,顧不得經濟力量有限,也忍痛替傑斯文買了一架舊鋼琴。因為有這麼一件突如其來的事,使傑斯文有了接觸音樂和發展其天才的機會,並為人世間創造出許多美妙的歌曲,使美國音樂突飛猛進。傑斯文的成功應該先感謝這架舊鋼琴及他的母親。
傑斯文是因《天鵝》一曲成名的,但說其成名的經過卻又離奇得很,幾乎連傑斯文自己也有些莫名奇妙。1018年,傑斯文首次在百老彙光陸舞台演出他的新作《天鵝》時,並沒有引起聽眾的注意。但這時有名的歌唱家阿爾約爾生也在座,聽完該曲後,認為傑斯文很有音樂天分,是一個可以造就的天才。九個月後,在一次盛大聚會中,有人請求阿爾約爾唱一支新歌點綴會場氣氛,阿爾起初婉辭,後來覺得不便辜負眾人的誠意,就引吭高歌傑斯文所作的《天鵝》,結果大受聽眾歡迎,一致認為該曲優美絕妙。就在這短短的五分鍾內,阿爾約爾把一支被人們淡忘已久的歌曲唱紅了,並且使傑斯文突然成名。
一個月後,《天鵝》曲響遍酒店中,影院裏,舞場內,娛樂場所……幾乎是人人會唱了。這反而使傑斯文萬分驚奇,怎麼這曲《天鵝》會突然走紅起來呢?更使他驚駭的是,竟有出版家願意出六萬美元的代價買他這曲《天鵝》。在此之前,他自己一星期隻有三十五元的報酬,如今有這麼一大筆錢滾到他手裏,他真以為自己是夢中了。
現在我們明白,傑斯文的成名並非出於偶然。他確實是劇場中最需要的人物,雖然他從未涉足劇場。
他作了許多醉人的妙曲,使情侶們隨著樂聲舞得如醉如狂,可是,誰會相信他自己是從不跳舞的。
煙酒他都不喜歡。他每天晚上總要工作到深夜,但第二天不過了中午是不起床的。他有收藏名畫的怪癖,尤其是法國的作品。他患有神經衰弱症,所以在家中自備有一個健身房,並且,每星期到神經專家診療室去兩次,接受精神治療。
1024年林肯誕辰紀念日——現在更成為音樂界一個很重要的紀念日了;這一天,傑斯文生氣最成功的一支曲子《憂鬱者之歌》,開始向全世界播唱。
你必定以為這支《憂鬱者之歌》是經過日積月累的工夫完成的吧,事實上,他的傑作大都是在偶然中寫成的。當保羅·惠特曼請傑斯文寫一首爵士樂曲,以便在他的音樂會中演奏時,傑斯文隨口應允了,可是並沒有放在心上,後來因別的事情一忙,就完全忘記了。等到在報紙上讀到一條新聞,說他將要譜寫一首爵士樂曲時,他反而感到莫名片妙。想了好一會兒才記起惠特曼的請求;於是,他對自己說:“我應該寫的,並且要寫得和一般人不同,讓人們對爵士樂產生尊貴的感覺。”於是,他寫了,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那就是《憂鬱者之歌》——這支在音樂界獲得無上榮譽的傑作。
當這首曲子演奏那天,聽眾如潮水般湧進戲院。演奏的時候,聽眾都被深深感動了,甚至流下眼淚。無疑,這次音樂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掌聲喝彩聲始終不斷。《憂鬱者之歌》不但替美國音樂界劃出一個新時代,更使傑斯文的大名震驚了全世界。
卡耐基崇尚音樂奇才傑斯文,但更重要的是,卡耐基從他的成功中悟出了奮鬥和機會對人生的意義。
卡耐基曾和一位在北極圈內逗留過十年、其中有六年完全靠肉和水兩樣東西維護生存的人交往過。他是中世紀一個海盜的後裔,是一個帥氣的挪威人,名字叫史蒂芬生。他是第一個敢從沒有糧食和燃料的北冰洋前往北極探險的先驅者。
當他第一次提議前往北極探險時,許多人都以為他瘋了,並且警告他,要是他真想那麼做,他就會在途中餓死。究竟會不會餓死呢?連他自己也不敢驟下斷語;不過,他是一個科學家,無論什麼事情,都要經過事實的證明後才肯相信。所以,他終於偕同兩位勇敢的助手,帶著槍彈火藥之類,向北極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