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這是要東山再起了嗎?(1 / 2)

由楊昊提議,王良主導的演武大會於上元節當日在中受降城校軍場舉行。大會一共有角鬥、賽馬、射箭三個項目,每場項目比試十二場,合計共三十六場比賽。演武大會辰時擂鼓開始,到夕陽西下結束,總的戰績是烏槐部慘敗,唐軍大勝。

在角鬥的十二場比賽中,烏槐部隻贏了一場,且勝的極為慘烈。

巡防營統領鄭華泰被帥府參將餘春摳瞎了一隻眼後才慘烈勝出,其餘的十一個人則無一例外地三招五式就敗在唐將的手裏。如此結果,當然與楊昊有意隱藏實力有關,但楊昊也合算過,即便是全力以赴,勝麵也不大。王良手下良將如雲,烏槐部的步軍實力與唐軍相比的確還不在一個層次上。

角鬥近乎完敗後,賽馬則是徹頭徹尾的完敗。這一次,楊昊沒有藏著掖著,而是全力以赴,烏槐部精英盡出,由八大長老中最善賽馬的赫爾筆力親臨現場指揮,結果還是十二場全敗。若說角鬥失敗,烏槐人還有些說辭,比如他們抱怨首領隻讓漢人武士上,族裏的年輕小夥們急紅了眼也撈不到上場的機會。而且角鬥完全是按照唐人的規則,族人不熟悉規則,要不頻頻犯規,要不束手束腳,這才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失敗。

但賽馬的規則卻是對烏槐部十分有利的,這一點赫爾筆力自己也承認。

賽馬慘敗後,即使最好鬥的烏槐部族人也承認,首領在處理與大唐關係中的軟弱的確如他自己所說的是形勢所逼。沒法子呀,跟唐軍的實力實在差距太大了。

烏槐部族人沉寂之後,由劉盤領銜的射箭隊,總算為烏槐部挽回了一點顏麵,十二場比賽中,烏槐部贏了七場,堪堪壓了對手一頭。

至此,演武大會圓滿結束,王良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他拉著楊昊的手,共同步入宴會廳,與烏槐部首領大醉一場。

楊昊在中受降城一連住了三天,除了每天晚上王良的宴請必須到場外,其他時候他可以在城中任意行走。王良給他派了兩個向導,除了陪他吃喝玩樂,自然也擔負著監視之責。但楊昊發現,這兩個人陪吃喝倒是十分賣力,做起正經事(監視)來卻十分馬虎。他因此就斷定,王良並沒有給他們下過嚴令,他對自己是徹底放心了。

在離開中受降城時楊昊直白地向王良表達了要為大唐皇帝效勞的意思,同時也希望能在大唐的朝廷中謀個一官半職。王良當即表示:凡誠心歸附者,我聖主必十分優待。

王良說到做到,僅僅一個月後,他就為楊昊拿到了一個中郎將的頭銜,印綬官袍盔甲一應俱全,還有一柄鍛造的十分精巧的唐大刀。但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實惠。楊昊似乎倒並不介意,反而備了豐厚禮品入中受降城答謝,王良照例留宴。席間楊昊借著酒勁提出:我既然已經是大唐的中郎將,似乎不應該再呆在大晴川,我的部屬需要一塊草地放牧牛羊,部族裏的女人需要牛羊奶水的滋養,以生育子女,繁衍後代。請大帥另擇一塊地方讓我駐紮吧。

王良早料到他遲早會有這一出,這個年輕人說傻也傻,說呆也呆,說不傻也不傻,說機靈也機靈,他總是能做出一點讓你意想不到的事。

王良說:“你們就去大同川駐紮吧,那兒水草豐美,雖然偶爾有草原流匪騷擾。不過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應付的來。”

楊昊說:“如果應付不來我就退入關內,尋求大帥的庇護。大帥肯收容我們嗎?”

王良說:“你們是大唐的子民,受了外人的欺負,我自然有保護之責。”

楊昊回到大晴川後就把這件事跟穆坤、臧龍、肖恩清、劉盤、鄭華泰等人說了,肖恩清、劉盤、鄭華泰等人聽了不免都有些氣餒,說這個王良真是個老狐狸,讓我們去大同川為他看守大門,他倒落個自在。

眾人罵罵咧咧的,唯有穆坤一直不說話,楊昊就問他:“軍師怎麼看呢。”

穆坤說:“此地有利有弊,就看大帥怎麼想了。若一心守成,則此地三麵受敵,實在是個讓人頭疼的地方。若是懷著一顆進取之心,則大同川北可進草原,西可攻略陰山,南則可進取豐州三城。是個四通八達的好地方。”

楊昊說:“處此大爭之世,守成便是坐等滅亡,唯進取方可覓一線生機。身處四戰之地,須得時時警惕、處處留心,常懷警醒之心,人才能越來越強。否則,呆在大晴川這個地方隻能坐以待斃。”

臧龍說:“隻怕那些蠻人不肯同意。”

劉盤笑道:“一幫半人半獸的蠻人隻知道廝殺,他們能懂什麼?”

肖恩清說:“若是心懷進取,把婦孺老弱都帶著,隻怕是累贅,不如將他們留在大晴川,將來也是個退路。”

楊昊又問穆坤怎麼看,穆坤先是沉吟不決,被逼無奈就說這麼做有利有弊。劉盤不耐煩他這麼耍滑頭,就說:“退路我看倒是無所謂,不過能把婦孺老弱甩掉,也是件好事,那樣咱們就輕鬆了。”臧龍見楊昊遲遲不表態,就附和著劉盤說:“我看這樣也挺好。”鄭華泰也附和說好。

眾人都望著楊昊,等著他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