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仇士良這棵大樹做靠山,有長公主這塊金字招牌頂在頭上,憑著累世積攢的聲威,即便是當街犯禁毆打邏卒,即便是縱容妻子打鬧京兆府,餘晨灣仍像個沒事人一樣逍遙法外,並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河西宣慰使,奉詔前往曲澤部,此行的目的,用李炎的話說就是:去看看他的地方,看看他的戰馬,看看他的忠心。臨行前,餘晨灣去向仇士良辭行,仇士良沒見,讓吳臣接見的。吳臣問他:“陛下讓你去做三件事,你以為那件事最要緊?”
餘晨灣道:“卑職此去著意看看他的戰馬。”
吳臣滿意地說:“這就好,劉彥風向中尉力薦足下,看來他是薦對了人。”話鋒一轉,吳臣又道:“西北民風強悍,你雖是天使,也不得不小心從事,仇公命我為你配置兩百禁軍,供你驅使,你走前可以向仇公磕個頭謝恩。”
餘晨灣聞言大喜,果然在走前在仇士良值房庭院裏磕了個頭。
對於阿斯密餘晨灣絲毫也不陌生,他是曲澤部首領元元可汗的第二個兒子,曲澤所在的卡拉爾大草原,水草豐美,為周邊各部所覬覦,元元為求自保向大唐稱臣,將阿斯密送入長安太學學習,實則充當人質。阿斯密隨母親在長安長大,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精通大唐朝的典章製度,熟悉朝中的風俗禮儀。他是胸懷大誌之人,多方交納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和在野名士。阿斯密就在那時成為新近承繼郡公爵號的餘晨灣府上的貴賓。不僅如此,六年前,他還隨潁王李炎、當今的皇帝一同巡視過曲澤部。
十二年前,老邁的元元可汗在騎馬遊獵途中不慎落馬身亡,死前沒有指定繼承人。諸子為爭奪汗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角逐。身在長安的阿斯密焦心如焚,思來想去他決定求助於潁王李炎。
但李炎有自知之明,他明白國家大事自己雖身為親王也不能過問,便婉言推辭。怎奈阿斯密跪地不起,痛哭流涕,苦苦哀求。不得已李炎隻得修書一份讓他拿著去見正炙手可熱的宰相宋申錫。宋申錫對阿斯密印象頗佳,又見可以賣李炎一個人情,便在文宗皇帝問政時,舉薦了阿斯密。
文宗皇帝隨後在大明宮召見了阿斯密,對衣著樸素、謙恭懂禮的阿斯密印象頗佳,當即下詔朔方節度使王希廉派兵護送阿斯密回國繼承汗位。
阿斯密繼位後的第二年攜帶貢品進京朝拜,此後五年間兩國邊境兵戈止息,民生安樂。曲澤部成為唐帝國與回鶻王庭之間一塊有益的緩衝,阿斯密更是左右逢源,借機坐大。
然而自朔方節度使王希廉病故後,兩國關係就急轉直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曲澤騎兵連續襲擾唐帝國的西北邊疆,最嚴重的一次,阿斯密親率三個虎師圍攻隴西重鎮秦州達一個月之久,直到左龍護衛大將軍夏榕領軍三萬人馳援,阿斯密這才退出國境。
此後,夏榕留任秦州都督,他上表文宗皇帝要求朝廷趁阿斯密羽翼未豐之際,對曲澤用兵,一勞永逸地解決西北邊患。文宗皇帝就和戰之計主持廷議,兵部尚書吳成浩讚成出兵,禮部尚書徐廉反對用兵,朝臣很快又分成兩派,攻擊詰難以致破口大罵。正當文宗皇帝猶豫不決時,阿斯密的特使突然到了長安,徐謙一派迅速占了上風。這才逃過一劫。
五年前,他勾結豐州防禦使楊昊意圖謀取朔方,楊昊敗北,他自覺勢單力薄,著實消停了一段時日,如今楊昊東山再起,卷土重來,勢力較之五年前更大,兵鋒之盛竟將盛名在身的老將文世茂也擊於馬下。
蟄伏已久的回鶻人,又看到了春的生機,這才又跳出來,上表朝廷要求將所部移駐隴西。但凡稍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得出,曲澤部此舉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借口歸順進駐隴西,繼而向東滲透,最終達到賴在隴西不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