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劃 為 王(2 / 3)

當前,我國整個經濟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過程中,這就要求企業經營者在具體操作上,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在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的指導下,善於對影響市場消費的諸因素進行仔細地分析,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遵循市場經濟價值規律,進行創造性的反應,按照市場經濟客觀規律,根據市場的本質要求,不失時機地作出靈敏的經營銷售調整,經市場主導需求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方向。

敏銳的市場觸角使他認識到必須生產另一種新產品,以便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他開始張羅忙碌。一張“首屆A市騾馬物資交流大會”的海報吸引了他。本地牛皮資源豐富,皮質又居全國之首。加工牛皮的念頭產生了。從市場上他又了解到“黃牛藍濕皮”的外貿市場上是緊俏商品,於是他立即組織力量,很快就生產出了色澤鮮豔的黃牛藍濕皮。當年,這一新產品就被一外商看中,當即與他們借錢生財我們今天的商海謀略,很多時候也會用到“借”字,借得巧,借得妙,會給我們帶來許多賺錢的機會,特別是在創業之初,自身實力還未雄厚之時。萬物凋敝的1987年新春,臨危受命走馬上任的吳縣染整總廠廠長陸明麵對淒涼空蕩的廠房和負債累累的局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這個廠設備不齊備,且破舊不堪,很多道工序都要外加工,致使肥水外流。印什麼虧什麼。已經連續虧了5年了,一百多號人,連工資都發不出。

新廠長麵對著眾多疑慮重重的眼睛,毫不猶豫地發表就職演說:“我們這個廠是一條漏船運載著酒。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清醒,大家同心協力, 馬上‘補船’。廠長簡短的一番話,喚起了幾近失望的工人們的一絲信心。

如何“補船?”陸明認識到,隻有配齊整套印染設備,才能把生產稿上去,這是治本的第一步,可是完善整套生產設備需投資260萬元,這錢哪兒去搞?借!借錢生財,隻有這個辦法了。

世上無難事,隻怕苦心人。在陸明不辭勞苦多方奔走遊覽下,有關上級領導部門終被他的真情善意所感到。蘇州印染廠同意與他的廠橫向聯合,並借給氧漂機、722定型機、高溫高壓卷熱機、整染機等一整套印染設備,價值上百萬元。團縣委的一批年輕人又幫助他借來80萬元資金。陸明用這筆錢造了必要的生產廠房,安上了變壓器、鍋爐,工廠出現了生機,工人們的情緒開始沸騰了。

光有設備還不行,還必須要有經營有道的人才來幹事才能使企業起死回生。在用人這著棋上,陸明自有番見識:一個人隻有在從事他所喜愛的工作時,才會創出成就,取得更大的成績。在用人之前,雖然他已胸有成竹,但在可能的情況下他還要征求工人本人意見。

廠裏有個叫施坤元的工人,他機靈過人,並擅長交際,是個當供銷員的料子。但是這人毛病也不少,平時自由散漫,還因賭博被罰過款。所以當陸明想讓他當供銷員時,很多人堅決反對,認為這樣的人不宜重用,陸明耐心地勸說有意見的有關領導,他亮出自己用人的觀點:他犯了錯誤,該罰就罰,該處分就處分,但是不能不讓他發揮特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需要的是爬的優點。

就這樣,他硬是保舉了一個有缺點的能人。當施坤元知道自己已調出來當供銷員時,又激動又興奮,這工作正符合他的興越和特長,士為知已者死,受聘後,他不顧身體不好, 正發高燒,連夜去上海、山東等地為廠裏接洽業務。正當陸明為訂單不足犯愁時,突然兩分電報送到他手上:

“上海外貿口岸已打開,承接染整業務800萬元。”

“在山東某廠落實全國獨家生產的富滌混紡坯布100萬米。即請落實資金安排生產”。

兩份電報的發報人都是施坤元。

“施坤元究竟在上海還是山東?立即與他電話聯係!”陸明命令秘書。秘書打完電話後來彙報:“施坤元在山東,他談完業務就被送進了醫院,當時他正發高燒。”

頓時,陸明熱淚盈眶,自己終究是沒看錯人,力排眾議堅持已有了良好的效果,頂住的壓力一下子煙消雲散,怎能不激動?

就這樣,工廠接連開發了富春紡、華春紡、蘇春紡三個市優產品,1988年,也就是陸明任廠長的第二年,這家廠的產值已達2700萬元,綜合效益170萬元,外貿額從零猛增到600多萬元。1989年,廠裏又增添長線印染設備,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德國電光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涉臨絕境的工廠重又生機盎然,工人們參加幹勁十足,走動性和鬆散性空前高漲,經濟效益一路高歌猛進,對1990年突破年利潤600萬元大關。

財 富 點 拔

三國中,荊州對劉備的重要性自不必說了。劉備當時隻有以荊州作為根據地,才能振興日後霸業。而此時的荊州還是別人的。為此,諸葛亮連施計謀,由“借”荊州到最後得到了荊州。一個“借”字將諸葛亮的謀 略襯托得光彩奪目,一個“借”字也為劉備日後的業績打下了基礎。

李白曾說:“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借用他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一條成功之道。許多經營有道的企業都曾在“借”字上大做文章,從而創造出超常的業績。

在創業之初,或者在麵對一個破破爛爛的經營,而憑借自己的力量又實在難以支撐下去時,充分地借用他人之財,借用他人的設備,借用他人的優勢,在短時期內完全可以打一場漂亮的戰役,就像吳縣染整廠廠長陸明那樣。

總而言之,就一“借”字,但你縱橫馳騁。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隻要你膽識超人,最敢自信,簾時設勢,你就可以如魚得水,你盡可以威風八麵。

但是,在運用“借”字時,必須按道德標準行事:正直、誠實、講信用,還必須記住“欲人施於已,已必施於人”的金科玉律,隻有這樣,才能借力製勝。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在當今市場競爭中,我們有許多企業必須破除傳統的自然經濟的思想束縛,換上具有現代意識的經濟頭腦,在經營發展中堅決克服“萬事不求人”、“他人不可信,隻能信自己”、“借來的錢不牢靠”等小生產者觀念,大膽地投入競爭之中。

荀子說過:“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焉,善假於物也。”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當自身力量不足時,不妨在“借”字上多動動腦筋!

無本亦生財

溫州聲名遠揚,商業發達,是因為溫州,“藏龍臥虎”——溫州人頭腦靈光,經濟細胞超常,溫州人最善於無本生財,在這方麵有許多生動誘人的例子。比如撿破爛,也撿得有特色,撿出了一家家工廠來。有位姓李的溫州老板,如今已家財8000多萬元了。當初,一無所有,穿得連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當看到別人做生意,賺大錢,過上好日子,他眼熱了,但自己沒有本錢,咋辦呢?

左思右想,毫無辦法,他就到處走走,看看有沒有出路。這一走,就走出了一條路來了。他出現,城裏人開始講究了,居室都布置得很好,清潔衛生每日都得做,比如拖地,用一塊布抹很費時費事,如果改用棉質拖把,那就方便簡單多了。製作棉拖把有何難呢?於是,他就四處去打聽,看看能否弄些材料,結果,他在一家大棉紡廠的垃圾堆裏,撿回了許多廠家丟棄的棉布條。他便利用它們,分理出來紮成各種拖把。拿到街上試銷,每把還可賣到2元錢。對,就先幹這個無本生意。於是,他便放手幹開了。一年之後,他居然積蓄了500多元。

有了這500多元,他便考慮,怎樣才能迅速致富呢?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利廢這一行最有搞頭。於是,他又改變了隻製紮拖把的單一產品結構,東借西湊,弄了點資本,購買了縫紉機。他把撿來的破碎棉布中稍大的布塊,拚縫成童裝,細小的,便紮拖把,這樣幹了半年之後,賺了5000多元。

財氣變粗,羽獸漸平的李老板秘謀策劃著出來。

他瞄準市場上毛毯的熱銷這一點,專門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棉紡廠、化纖廠中收購各種邊角料,花費本錢並不多,運回後,篩選分揀,那些大塊的製作成童裝,細小的,不再製作拖把,而是剝理成絲,紡成絲線,編織成為各種毛毯,或者掛毯。比如童裝,每件成本相當低兼,原材料連同人工及各項開支打進去,也不過3—4元,而大宗批發,一般都在10元以上。

財 富 點 拔

李老板白手起家,從家境寒酸的低層者成為“貴族派”,正是依靠其獨具慧眼,迎合了大眾的生活品味,一舉家財萬貫,昨聽匪夷所思,實則確有真人實事,且前例不少。

多留份心吧!財富就近在咫尺!乾坤大挪移

別具一和的家庭工廠,使溫州頓時名流全國,但,萬事開頭難。盡管產品富於地方物色,精致玲瓏,許多服裝工廠因為銷路問題焦頭爛額,皺眉不展。

小L在溫州土生土長,那年高考,他以全村最高分考入了北京一所重點大學。因為家窮,他一到京城就開始琢磨做些生意,補貼學習生活費用。溫州人素有小猶太人之稱,精明的頭腦在小L身上表現得相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