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劃 為 王
社會在發展,曆史在前進,除了時間的流逝之外,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觀念的變化。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超越自己,難就難在必須時時更新觀念,以順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誰能走在時代的前列,誰就是英雄和成功者。
顧客即上帝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扁了神州大地,“第三產業”應運而生”,新興職業”猶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小小一張郵票卻大有文章可做。本來集郵是一種陶冶情操、培養誌趣的高尚活動。然而有許多郵票販子卻把集郵當作發財致富的新路子,這其中不乏投機之人。而他們之中的一些高手,則利用這些郵票販子發財心切的心理,投其所好,造成某種郵票能賺大錢的假象,自己從中大賺一筆。
北京市有個姓張的人,在1991年郵市“發燒”時,他就是個投機者,賺了一大筆。張說:他是長期請病假專門作郵票生意的,他組織一個“大票團,”籌集眾人的閑散資金,在他的管理、組織、協調下,共同投入郵市。在“大票團”中,股份者們同心同德,力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團結就是力量,他們朝共同的目標前進。
1992年9月,還在郵市價格暴跌之時,他們就實施了第一次突擊計劃。他們選擇了“西藏張”為突破口,他們認為這種小型張在發行的那年,有30%拿到國際上去做了宣傳,加上總數少,會引起風波。
他們采用了四步走:第一步是形成“火”的假象。他們幾個人紛紛出動,凡是市場“西藏張”全部吃進,總共吃進了價值8萬元的“西藏張”。連續幾天,市場上幾乎看不到這種票子。第二步是放風說“西藏張”在廣州每盒1600元,反正北京離廣州遠,誰也去不了,有大哥大的大款早已撤走。另外,還放風說,國際上有專收“西藏張”的,有多少收多少。第三步是:3天後,郵票火起來了,一睦人跟著吃進,終於把“西藏張”的價格從1000元提到1500元,人們爭進“西藏張”。第四步是坐收漁利。他們幾個人趁機又偷偷放票, 1400~1450元就拋,不明真相的人還不明白市場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們幾個人8萬元“西藏張”基本是全部拋出去。最後結果,這幾個人隻用一星期的時間就淨賺了35200元。當人們翻然悔悟上當受騙時,他們卻已激流勇退,消聲匿跡,郵票價格迅速下跌,一瀉千裏。
有些郵迷也上了張某的當,但郵迷們大多把集郵當作一種陶冶情趣的愛好,沒有輕易隨風逐浪,因而上當的隻在少數。
財 富 點 拔
“投其所好”其實就是要摸透顧客或對手的心理,順著他們的愛好,講他們喜歡的人和事,做他們想讓你做的事,和他們產生思想感情的共鳴,然後一笑百“錢”生。
投其所好,就是要打動他人之心。
“發明”其實不遙遠
河南省有一位愛動腦,勤動手的工人,一次夜裏乘車激發了他的鑽研興趣:兩輛車在會車時車燈對照對安全大大不利,如能製造出一種消除這種那該多好。
他回家一查資料,發現自己這個奇想算得上汽車曆史上的一個絕想了,確實是史無前例。就連以精明著稱的日本人,也隻發明了一種人工操縱的“車燈眼皮””即在自己的車類上安裝一個可活動的遮蔽物,發現對麵有車來時,就用手操縱傳動杆,讓“燈眼皮”把車燈的一部分遮住,減小亮度。這個科技戶於是就想設計一種新的更好的設備。
他設計了一個電筒式的裝置,這個裝置前麵的光敏元件能測到對麵車燈的強光,後麵的調主線路係統則可以調節自己的燈減弱光的強度。如果雙方汽車都安上這個裝置。兩車就可以同時減弱燈光安全通行,等到對方車過後,燈光又可以變強。裝置盡管“貌”不驚人,但卻發揮巨大的作用,解決了汽車照燈相遇的難題。困此,在1986年深圳舉辦的出口工業品交易會上倍受青睞,一舉奪得了2000萬元的訂單,而這個個體戶可從中獲利上百萬元。
財 富 點 拔
世界如此之大,發財的路子多的是,就看你夠不夠細心,能否從沙中挖出金子來。不要忽略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也許當中就隱藏著商機。 同時要勤於動手、發明創造很大一部分是靠動手來完成的。
“曹操獻刀”的啟示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個反麵人物,但曹操是個足智多謀的政治、軍事家,這毋庸置疑,他稱刺殺董卓時被董卓提前發覺,但他處驚不亂,稱刃有餘,脫口而出謊稱是來獻刀的。這一“曹操獻刀”的故事告訴我們,隨機應變往往能化險為夷。
三年前,李光接過了一家已倒閉的街道辦製膠廠。該廠30來人,倒閉時虧下5萬元外債,拖欠工人9個月的工資。
剛剛接受爛攤子的時候,他用集資的辦法招收了200多名工人,買了油氈紙把漏屋蒙起來,暫時解決了廠房問題,又從工人家裏借來縫紉機,解決了設備問題。
正當他對製膠廠實施“起死回生術”時,獲得一個準確的市場信息,製膠業市場產品過剩,許多回收複製行業的廠家都紛紛下馬。李光得到這個情報後,腦子裏立即就出現了一個“變”字,果斷地決定變。“變”也要因地製宜,經過數次的調查和考慮,權衡利弊,他決定從本地區的興旺表達的高牧業開突破口,以皮革製品殺出一條財路。他就地取材,用皮革製作自行車座墊、手提包、背包、兒童書包、旅行包等產品,很快占領了市場。債務還清了,工人工資補發了。小本生意獲大利,讓一些掙紮著的小廠都紛紛來參觀。
李光特敏感,他預感到這些人即將成為競爭對手。於是他立即又想到了“變”。他們廠轉產牛皮鞋、皮箱、山羊革茄克衫等。很多工人都來責問廠長:“這麼暢銷的產品為什麼要停止生產?”不久這個問題便讓實際情況來作了解釋:許多來取經的工廠,見他們的原產品本小利大銷售快,回去後爭相大批生產,結果市場很快就出現了滯銷現象。別的企業“窮則思變”,而李光是“富則思變,”遠大的眼光和超乎尋常的膽略使他在“商場如戰場”的殘醋競爭中崔然不動,他在別人一哄而上之時,轉產新產品,市場反而一片興旺。
皮件廠辦得比較順利,新產品很暢銷,可是李光想問題就是比常人深一層,他預想到皮革製品有時會出現滯銷現象,僅靠一種產品風險大,如果采取“一業為主,多業並舉”,那麼一種業務不景氣時,另外業務可以馬上擴大,彌補損失。於是決定再上一種新產品。
為了選擇新產品,他四處奔走了解市場行情。一張“首屆A市騾馬物資交流大會”的海報吸引了他。本地牛皮資源豐富,皮質又居全國之首。加工牛皮的念頭產生了。從市場他又了解到“黃牛藍濕皮”在外貿市場上是緊俏商品,於是他立即組織力量,很快就生產出了色澤鮮豔的黃牛藍濕皮。當年,這一新產品就被一外商看中,當即與他們廠簽訂了年供貨5萬張的合同書,由於他們廠的產品質量好,又守信用,所以不久黃牛藍濕皮就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亞洲各國。
人隨時代的步伐走,而企業應跟著市場信息變。在這方麵,李光善是應付自如,就產品不斷充實市場。一次,一位農村姑娘來到皮件廠,她在買一隻結婚用的皮箱。廠裏的業務員把她領到了製箱車間,那裏有準備發到各個城市去的航空模壓箱、旅遊箱、輕便手提書箱、帶軲轆的套箱等各式漂亮的箱子,可姑娘一個都沒看中。這一小小的變化舉動立即引起李光的興趣,他思索和研究;如何才能適合農村市場的需求,如何打開農村市場的被提上日程。農村是個廣大的市場,而自己的廠卻沒去占領它。應該把產品麵向農村。
他立即組織力量設計製造出了色彩鮮豔,龍飛鳳舞,圖案明朗的帶著鄉土氣息的皮箱。這種龍鳳皮箱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很多農村經銷店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前來訂貨。他們的產品占領了農村市場,產值和利潤很快大幅度上升。開發一個新產品,就能占領一個市場。農村市場剛占領,李光又捕捉到一個有價值的信息。他看到一個購貨員,穿著一身時髦的西裝,可腳上卻踏著一雙舊布鞋這身裝束很不協調,李光不覺上前探問了一下:“您為什麼不穿皮鞋?”“腳氣嚴重,沒福氣穿啊!”
這句不易被人注意的話卻拔動了企業家那敏感的神經:對!研製藥物皮鞋,防治腳氣病。中國人生腳氣病的多,這可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市場嗬!他立即向製藥公司和有關科研單位取經、學習,並高薪聘請科研人員研製藥物皮鞋。不久試驗成功。經過上級科研單位鑒定,防治效果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新產品獲得了省和國家的科技成果獎。皮鞋一閃亮登場,訂貨單傷至遝來,經商者也蜂擁而來,李光獲得巨大成功,事業如日中天,勢氣逼人。3年後,原來蓋著油氈紙茅屋變成了七層五開間樓房和寬敞的車間,30來人的小廠變成3500多人的中型廠。
財 富 點 拔
李光的“興廠之道”在於他根據市場信息,隨機應變,機敏果斷。可見,“隨機應變”在當今的商戰中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在商場上,市場風雲,變幻莫測;強手林立,各顯神通;明爭暗搶,五花八門;鯨吞蠶食,觸目驚心。企業經營者麵對如此的競爭場麵,隻有以變應變,才能在商海中劈風浪、繞暗礁,直掛雲帆濟滄海,奪取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