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到永遠(1 / 2)

真誠到永遠

現實的社會,總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陷,但是,誰也不能忘了,這個社會是別人的,也是你的。作為其中的一員,你該怎麼想,怎麼做?

答案隻有一個,在理解的基礎上,以主人翁的身份盡力去完善它、改造它,讓它的明天因為有你的存在而變得更美好。

世界是我們大家的。

世界需要熱心腸。

北京馬路上的錢不好掙

大凡下崗的,可以說多數是普通職工,他們多憑著手中的一技之長而在社會中跌爬滾打,而對於部分下崗的普通幹部來說,從昔日的所謂“管理者”崗位走下來重新麵對社會,他們又是怎樣笑對艱辛與困苦呢?下麵是一位下崗普通幹部的回憶:

我是鞋帽工業聯合公司一名普通幹部,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是市場經濟的大潮把我推向浪花的高處,在商海的遊泳中,我從不會遊泳到逐步學會了遊泳,是生活的嚴酷現實和經商的實踐把我從“要轉軌變型,要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等口號中解脫出來,並體會到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適應者存和不適應者亡的道理。

1994年,麵臨市場經濟形勢的嚴峻挑戰,公司的機構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不斷的調整、壓縮管理人員,擴大實體人員,為了大家的吃飯問題和公司的自身生存不斷做出新的決策,與此同時,曾做過長期管理工作的我來說下崗了。

下崗後,我好像坐上了沒有底的轎子,我甚至是賭氣似的想:自己身體好,工作能力也不比別人低,甚至還要比別人強,為什麼要選擇讓我下崗。我從1980年開始就做安全保衛和勞動工資工作,當過企業的人保股長、辦公室主任、單位的臨時支部書記和整整一年的公司行政科負責人,服從領導,嚴守紀律,工作需要時不分晝夜,從沒向領導要過加班工資和倒休,自己的時光在工作中無私的獻給了事業的發展和需要,到頭來,卻下了崗,心裏總覺得怨,又麵對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和腐敗現象,我心裏無比的氣憤,很難以平衡。

那段時間裏,為了排遣寂寞和無聊,我靜下心來,翻看了許許多多一直想看卻未抽出時間來看的書,我邊閱讀邊思索,書中的理性之光驅走了我的怨氣與不滿——不涉風險,四平八穩,安享太平過一輩子固然快樂輕鬆,但隻有那些不安現狀,曆經艱辛創造生活,有利家國的人才能稱得上是英雄豪傑啊!

於是我選擇了經商的道路。1994年4月我走訪了農村的農貿市場,看行情,找銷路,準備去賣鞋,但是天不隨人願,還沒等我進貨,鞋的價格就開始大幅度上調,公司門前的經營場地幾乎都被占領,還沒等貨比三家,我隻好放棄賣鞋的念頭了。